6月17日晚間,上交所披露,南微醫學和交控科技2家企業的發行上市(首發)均獲得科創板上市委同意。

具體來看,科創板上市委對兩家企業均提出了審覈意見。其中,南微醫學被要求:1、在招股說明書中將“兩票制”影響的風險與經銷模式的風險合併,並進一步說明在“兩票制”下可能對原有經銷模式造成的影響。2、在招股說明書中補充披露涉案的爭議或糾紛是否會擴大到核心技術人員。3、在招股說明書中補充披露2016年到2018年的收購活動對 2018年度扣非後利潤貢獻的百分比,並解釋收購活動的合理性。

交控科技則需:1、結合2019年第一季度情況,在招股說明書中分析說明其綜合毛利率的變化趨勢,並對業績下滑風險做充分披露。2、在招股說明書內控風險部分補充披露,如果未能對發出商品實施有效的實物管理、對應收賬款實施有效的對賬及催收管理,可能對發行人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的重大不利影響。3、在招股說明書中結合客戶結構、合同付款條件、驗收結算條件等,分析說明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例是否會持續上升,並充分揭示相關風險。

交控科技、南微醫學成第四批科創板過會企業,還有14家等待上會

此前,南微醫學和交控科技均經歷了三輪問詢,兩家企業的受理日期分別爲4月3日和3月29日。其中,彼時於問詢期間的交控科技在5月份曾收到科創板首份紀律處分決定書,上交所對擅自修改科創板問詢函問題的保薦代表人萬久清、莫鵬予以通報批評的決定。上交所同時對二人所在機構中金公司另行採取了書面警示的監管措施。

目前科創板上會的節奏正步入常態化。截止6月17日晚間,科創板累計受理企業123家,過會企業總數已達到11家,其中6家已提交註冊,華興源創、睿創微納已取得證監會同意科創板IPO註冊。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同意註冊的兩家公司,並不是首批過會並已經於6月11日提交註冊文件的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和天準科技,而是第二批6月11日剛過會6月13日才提交註冊文件的華興源創和睿創微納。

業內人士認爲,“後發先至”說明了證監會註冊程序並不只是走個程序而已。根據《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相關規定:證監會收到交易所報送的審覈意見、發行人註冊申請文件及相關審覈資料後,履行發行註冊程序。發行註冊主要關注交易所發行上市審覈內容有無遺漏,審覈程序是否符合規定,以及發行人在發行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重大方面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證監會認爲存在需要進一步說明或者落實事項的,可以要求交易所進一步問詢。

“證監會認爲交易所對影響發行條件的重大事項未予關注或者交易所的審覈意見依據明顯不充分的,可以退回交易所補充審覈。”上述規定顯示。

據證監會網站披露,6家已經申請註冊的公司,僅有華興源創未被進一步提出問詢,其他5家公司都存在進一步問詢,睿創微納的相關問詢回覆已於6月14日當晚披露。這意味着在註冊環節,企業被進一步問詢或是常態。

6月17日晚間披露的科創板上市委2019年第10次審議會議公告顯示,瀚川智能、鉑力特將定於6月26日上午9點上會,目前等待上會的企業更新至14家。其中,兩天後的6月19日,科創板上市委審議工作將迎來一天兩審,四家公司上會。當天上午9點審議容百科技和光峯科技兩家企業的發行上市申請,當日下午14點審議樂鑫科技、心脈醫療和安恆信息的發行上市申請。

附本輪過會企業資料:

1、南微醫學

成立於2000年5月,公司主要從事微創醫療器械研發、製造和銷售,產品包括內鏡下微創診療器械、腫瘤消融設備兩大主營產品系列。經過近20年的創新發展,公司逐步由非血管支架單產品研發到形成三大技術平臺,由國內市場爲主到國內國際市場雙輪驅動發展,已成爲微創診療領域具有較高科研創新實力,具有核心產品競爭優勢,業績高速增長的行業龍頭公司。同行業上市公司主要有樂普醫療、維力醫療、凱利泰等。

目前,南微醫學新研發的內鏡式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系統(EOCT)已獲得美國FDA批准,在我國該產品已進入國家藥監局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綠色通道。南微醫學還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

2015年12月,公司曾在新三板掛牌。至2016年6月,公司股票在新三板終止掛牌。

本次公司預計融資8.94億元,擬投向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國內外研發及實驗中心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及信息化建設項目。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南微醫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4.14億元、6.41億元、9.22億元,同期實現淨利潤分別爲-2603.35萬元、1.12億元、2.03億元。同期公司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爲4.3%、5.91%、5.33%。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爲4.78%、4.6%、4.79%。

談及戰略目標,公司表示,將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爲導向,專注微創診療技術領域,進一步鞏固、擴大內鏡診療器械、腫瘤消融設備及耗材在國內市場的領先地位和海外市場份額,力爭內窺鏡診療器械業務規模進入世界細分行業前列,腫瘤消融設備及耗材(微波消融領域)保持國內市場領先地位並進入歐美主流市場,大力發展EOCT產品,力爭成爲世界領先的內鏡下光學活檢產品生產商。

2、交控科技

成立於2009年12月,公司主營業務是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BTC(基於通信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技術爲核心,專業從事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的研發、關鍵設備的研製、系統集成以及信號系統總承包;主要產品包括三種:基礎CBTC系統、CBTC互聯互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I-CBTC系統)、全自動運行系統(FAO系統),應用市場包括新建線路市場、既有線路升級改造市場和重載鐵路市場。

行業可比公司主要有衆合科技、世紀瑞爾、輝煌科技、神州高鐵等。

預計融資5.5億元,擬投向軌道交通列控系統高科產業園建設項目、新一代軌道交通列車控制系統研發與應用項目等。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87億元、8.8億元、11.63億元;同期實現淨利潤分別爲5464.51萬元、4576.99萬元、6591.02萬元。同期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爲8.82%、9.27%、6.66%。

展望未來,公司表示,將從設備研製和系統集成商轉變爲以行車爲核心的軌道交通綜合服務提供商。在繼續深耕國內市場的基礎上,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拓展國際化業務,積極參與國際化標準建設和制定,不斷提升國際綜合競爭實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