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比如,某些高校教师研究出“狗身上的跳蚤比猫身上的跳蚤跳得高”、“什么样的芥末味能把人熏醒”、“哪种啤酒瓶打架更安全”等课题研究成果。这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硕士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高建伟凭它文成功获得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并且论文还被评为优秀。

硕士论文研究“屁”,那些奇葩社科成果,究竟无知还是无聊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涉。

‌‌文| 知甬

这两天,一篇CNKI‌‌收录的硕士论文,在沉到水底多年后再次‌浮出,引发人们热议。

30多页、2万多字的篇幅,一本正经地论证屁的产生原理,‌‌由自然现象‌‌变成社会现象‌‌,以及成为社会道德评价‌‌被否定的行为过程。‌‌

这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硕士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高建伟凭它文成功获得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并且论文还被评为优秀。

相对十多年前普遍以负面评价为主,今年网友明显宽容了许多,大家更多的是打趣、调侃。比如有网友说:寒窗苦读这么多年,最后还是为了研究个“屁”?也有网友说,不要对“屁”嗤之以鼻,“深究起来,是严肃的事”。

对于我来说,成功吸引注意的,是申请学位学生类别一栏里,赫然写着“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也就是说,作者高建伟在撰写这篇惊世大作时,已经是高校在职教师了。

为什么对他的高校教师身份,表示莫名惊诧?因为他让我想起一群脱离现实世界的人。他们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大学生,而是少数严重不接地气、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校教师。

硕士论文研究“屁”,那些奇葩社科成果,究竟无知还是无聊

《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

前不久,一位行政单位朋友说起件闹心事。他说前段时间单位出资,以购买服务方式,与某高校团队合作开展某项社科类课题研究。半年后成果出来了,结果叫人大跌眼镜。因为研究结论是,造成问题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朋友所在‌‌的行政单位的“工作不得力”。‌‌

朋友看到结果哭笑不得。他说“工作不得力”情况客观存在,之所以请第三方来研究,就是要从专业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改进工作,而不是花钱请人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特别不能让他容忍的是,他接触到这个团队中的某些教师,属于出校门就直接进另一所高校大门的那种,尽管已经工作了一些年头,但认知水平依然停留在数年前的书本知识上。

这些与世隔绝的人,除了会写一些炒冷饭的文章,会背诵一堆经典‌‌作家语录,会列举英、法、德、美等外国专家陈腐观点外,对当前社会需求什么、百姓关心什么,简直一无所知。

硕士论文研究“屁”,那些奇葩社科成果,究竟无知还是无聊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涉。

对于这些现象,不得不感到莫名嗟叹。

我们常说“问题导向”。课题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指导实践、解决问题。‌‌但一些人眼睛里看不到“问题”,他们的研究成果除了标新立异之外,完全游离于社会需求之外,不知所云。

比如,上海某高校教授潜心研究两年,发布了他的“西方女人眼中的中国男人形象”研究成果。他的观点是“章子怡的伟大被低估了一百倍”,又说了在西方女人眼中,李亚鹏、谢霆锋、王家卫都是“丑男”。

再比如,某些高校教师研究出“狗身上的跳蚤比猫身上的跳蚤跳得高”、“什么样的芥末味能把人熏醒”、“哪种啤酒瓶打架更安全”等课题研究成果。

还有一些研究成果,既没有足够支撑自己课题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实践的深入研究。有的为了迎合‌‌课题发布方,把大量精力花在开题、结题的包装漂亮上,‌‌对课题的实施过程‌‌往往不怎么‌‌花力气‌,有的甚至为了课题结论,出现数据造假,‌‌材料胡拼乱凑。‌‌

这些人们称之为“吃饱了撑的”的研究成果,究竟是作者无知还是无聊?

再不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类似的研究成果肯定还会出现。加入无知或“无聊”行列的人,高建伟不是第一人,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人。

个人管见,无聊而作,高手都在评论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