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的故事》,2016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短短不到11分钟,讲述了三个让人深思的故事。

故事一,也是最容易让观众看到的故事。一个木制小剧院里,熊爸爸、熊妈妈和小熊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们彼此依靠,拍全家福,聊家常,吃面条……可是一群人类打乱了它们的生活,这群人像土匪一样闯进它们的公寓,抓走了住在里面的一只又一只动物,包括熊爸爸。熊爸爸被抓进马戏团表演,活得像皮鞭下的行尸走肉,唯一能给它安慰的是那一张仅剩的全家福,它一次次想要逃跑,却又一次次失败,最终靠着在马戏团学到的骑车技术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回到了家,并与熊妈妈和小熊团聚了。

故事二讲的是短片中的现实,实际上熊爸爸回到家中已经物是人非了,它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在哪,只能每天去街头寻找。熬夜制作小剧场,空空荡荡的的房间,一个人的早餐,只挂了一顶帽子的落地式晾衣架——这些小细节都暗示了熊爸爸没有找到自己的亲人,但它的房间依然保持着三个人生活的样子,两张床、三张椅子、温馨的全家福。为什么?可能是它希望自己的亲人回来立马有家的感觉吧,或者说,它想通过这些表达自己的相思吧!可爱的小黑熊看完他的作品和家人愉快地走了,可熊爸爸依然伫立在街头,一边贩卖给别人幸福,一边等待着自己的幸福。

故事三是作者制作这部短片的大背景,皮诺切特时代。当时皮诺切特对智利进行了独裁统治,作者的祖父被迫害,被迫与家人分离,直到过世也没有一家团聚。本来看舒君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是保护动物,直到了解时代背景才发现自己是如此肤浅:不仅仅是没有买卖才没有伤害,还有没有暴政才没有伤害。作者从熊爸爸的角度表达了妻离子散的悲痛,并让大家看到了世界的又一面——因为历史原因而不幸的家庭:没有父亲的童年、没有丈夫的岁月、没有妻儿的中年甚至晚年。

当然,一部作品总有不够完美的地方,短片中有一个画面是这样的,空荡荡的床上放着一只小熊娃娃,这个片段让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现在细细想来,应该是同理心问题。这部作品毕竟是人类做的,虽然呼吁要保护动物,但作者并没有完全从动物的角度考虑事情,举个例子:一个人类会把一个假人每天放在自己的床上吗?是不是觉得有点恐怖?同样的,一只熊会把熊的玩具放在自己的床上吗?这是个问题。

最后聊一聊现实问题吧,动物那么可爱,我们怎么才能看到他们呢?从此,这个世界诞生了动物园、马戏团。看完这部作品,突然觉得这些地方变得又爱又恨了。人类最后会放他们自由(摇钱树),还是依然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保持现有的模式,谁又说得清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