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月16日报道称,为了加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方向的军事力量,并平衡美军增兵波兰的举动。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新闻局近日宣布,将波罗的海舰队下辖的"伊斯坎德尔"型导弹系统部署到飞地加里宁格勒州,并且在演习中进行了常规的导弹攻击训练。

这是俄罗斯军方首次将"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部署到加里宁格勒州,而根据地理位置而言,加里宁格勒州几乎处于欧洲的中心地带,其向西向南500公里的范围,可以覆盖德国和波兰的大部分。向北则可以覆盖瑞典和丹麦,刚刚加入北约不久的波罗的海三国则无安全处于加里宁格勒和俄罗斯本土的夹击之中。

"伊斯坎德尔"系列导弹系统分两个型号,伊斯坎德尔E型和伊斯坎德尔K型,其中E型为弹道导弹、K型为巡航导弹。虽然根据1987年的美苏《中导条约》的约束,无论是E型还是K型导弹,"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的射程都不超过500公里,因此,不具备战略威慑能力,但是由于是俄罗斯全新研制的多用途导弹系统,伊斯坎德尔系统依然有着令人生畏的强大作战能力。

关于"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的来历,确实还有一番曲折的故事。早在1980年,苏联陆军就已经大批装备了"奥卡"短程地对地导弹。这种导弹是用来替代苏军中服役多年的"飞毛腿"战术弹道导弹而研发的苏军全新远程打击武器。"奥卡"导弹曾经在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得到广泛使用,因其威力巨大,而被阿富汗游击队称为"种族灭绝者"。所以在1987年的美苏《中导条约》中,美国人指名道姓要求苏联必须销毁"奥卡"导弹系统。而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为了顺应美国人,强迫苏联陆军销毁了所有的"奥卡"导弹及其发射工具,而研制资料等,则连一片纸张都没有留下!

1994年,北约开始启动东扩计划,一心和西方修好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这才大梦初醒,因此急令军工部门研制一款全新的短程弹道导弹以遏制北约东扩的意图。最终俄国军方找到了"奥卡"导弹的设计师,已经73岁高龄的谢尔盖·帕夫洛维奇·涅波别季梅,后者果然不负众望,经过数年努力,脱胎于"奥卡"的全新弹道导弹"伊斯坎德尔"系统正式定型并重新量产。而有趣的是,俄语"涅波别季梅"在俄语中恰好是"劫后余生、永不言败"的意思。

全新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是目前俄罗斯军队中国最强大的短程地对地导弹系统,也是号称目前唯一能够躲过TMD系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弹道导弹。而且不仅如此,新式的伊斯坎德尔系统还包括巡航导弹在内,因此可以精确打击特定目标,作战效能比单纯的弹道导弹又上了一个台阶。而且伊斯坎德尔导弹采用模块化弹头设计,可以装备常规高爆弹、子母弹、燃烧弹等多种弹头,必要时甚至可以换装9万吨战术核弹头。

不仅如此,全新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也是俄罗斯位于欧洲诸国包围中的一个"飞地",这块飞地在过去是德国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在二战结束时,根据波茨坦公告的约定,正式成为苏联领土。苏联于1946年驱逐居住在柯尼斯堡的全部德国人,然后迁入俄罗斯人,并将其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如今的加里宁格勒已经没有一个德国人,也看不到过去柯尼斯堡的丝毫踪迹。

借助地理优势,将"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部署在加里宁格勒,可以最大限度的靠近西欧国家,从这里发射的导弹,即使严格按照《中导条约》的约定,也足以覆盖德国大部分地区,并且摧毁美国驻德国的大部分军营。特别是如今美国已经撕毁《中导条约》。那么俄罗斯也完全可以不再受条约约束。而以"伊斯坎德尔E"导弹为蓝本发展的"匕首"武器系统毫无疑问是目前俄罗斯机载导弹系统中最优秀的存在。如果俄罗斯空天军的米格-31战斗机也能进驻加里宁格勒的话,凭借"匕首"导弹系统1500公里的打击半径,即使米格-31只是在加里宁格勒上空发射导弹,也足以覆盖法国全境和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

看到俄军真的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相信西欧的北约盟国才刚刚明白他们所面对的是何种敌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