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射机枪面对头顶正上方的目标进行打击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而用2万-4万美元一颗的防空导弹去打5000美元的无人机估计会让四等军队的经济破产。而跟河2非常像的则是另一次针对伊拉克政府军的袭击中,武装分子将改良过得榴弹固定在多旋翼布局的无人机下方,对政府军坦克实施攻击,成功导致一辆M1式坦克失去作战能力。

曾几何时,河豚-2无人机在马来西亚横空出世。短小精悍的机体,还算强劲的机动能力,都让有关人士颇为关注。比叙利亚出现的"40毫米榴弹&无人机"系统高到不知哪里去了。40毫米榴弹之下,杀伤半径大概五米。60毫米迫击炮弹的杀伤半径一般能到十米。如果是82毫米迫击炮弹,那杀伤力更是惊人了。像河豚-2无人机机体下方那黑压压的一片,只怕这一次出动,一个连就要失去作战能力。

无人机从当年的航模蜕变而来,如今主要分为固定翼长航程远程重型无人机,单/多旋翼布局轻型无人机,迷你口袋无人机等几个发展方向。其他几个分支暂且不论,因为河豚-2所属的单旋翼布局轻型无人机恐怕是眼下对地缘政治最大的搅动者。

无人机自从被发明以来,一直以无伤亡、多用途、小巧灵活的特点活跃在现代军队当中。但是早期的无人机都被当侦查拍照仪器使用。无人机被正式作为兵器的地点正是后来出现"自杀无人机"的叙利亚。

1982年,以色列在贝卡谷地袭击中使用了诱饵无人机。成功诱骗叙利亚防空部队开机并发射大量防空导弹。以色列的电子侦察机和电子战部队随即根据截获的频率等情报,对叙利亚部队的防空雷达和火力制导雷达等感知器材进行了针对性的压制,造成叙利亚防空奉为至宝的苏式典型防空战术瞬间失灵。紧接着的几分钟里,叙利亚耗费几十亿美金(相当于现在170亿到200亿美金)所打造的防空部队在以色列空军释放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等武器的袭击中化为废铁。

2018年,驻叙利亚俄军屡造固定翼无人机袭击。这类无人机以自身机身上固定的榴弹对目标进行撞炸为主要破坏方式。而跟河2非常像的则是另一次针对伊拉克政府军的袭击中,武装分子将改良过得榴弹固定在多旋翼布局的无人机下方,对政府军坦克实施攻击,成功导致一辆M1式坦克失去作战能力。

这次沙特的油罐袭击案中的无人机形制目前还是未知。但是无人机袭击以其投入成本低,被攻击方难应对而受到武装团伙越来越多的追捧。投掷类无人机一般造价在2000-4000美元一架,能携带2-10公斤负载。起飞后以40-80公里的速度从真高700米-1200米飞向目标。以这个高度接近目标有助于隐蔽飞行器自身的噪音,也方便驾驶员从远处对飞行器进行观察。如果飞得更高会过多耗费飞行器的电量,需要减载。当进入目标的正上方或者斜上方后,操纵者开始在摄像头的帮助下,将炸弹投下去。有经验的操纵者会根据风向选择做一定的修正。如果想提高攻击精度,操纵者还会选择将高度下降到200-500米,这样炸弹大概7-11秒后接地。以常见2-3级对应的风速1.5-4米看,操纵者将炸弹投到半径20米的目标区内并不是很难。如果考虑到河2拥有25公斤的挂载能力,折算6颗82毫米迫击炮弹或者8颗60毫米迫击炮弹。操纵者稍加修正,河2就可以在3级风400米高度的情况下,有较大把握将杀伤范围覆盖目标周边50米。在阵地战中这个范围就意味着不少于2个排会失去作战能力,会产生20-40人的伤亡。如果是哨所,这种级别的轰炸只要来一次,整个哨所连人带建筑都会被彻底毁掉。

如果武装分子为了增加隐蔽性而将无人机视为一次性武器,那这样的一次袭击成本也不过5000美元左右。但是一旦成功带来的效果却是巨大的。

河2与固定翼远程无人机这种动辄需要多种设施保障的产品不同,河2只需要单兵就能运输,有非常强的隐蔽性。甚至河2可以散件运输,到了目标区再组装。当河2飞起来以后,就变得比较好探测了。类似的固态相控阵雷达并不贵,我国国产的大概6万一块,360°覆盖的一套加上处理器也不到40万。几大列强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按照每个营4套以上配发,直接普及到连。这类雷达用的是毫米波,能有效探测2-5公里内尺寸大于2厘米的物品。应对无人机的难题主要在拦截上。

面对河2这种复合材料机体的灵活无人机,不同国家的态度却并不一样:

四等国家:这类国家的军队比警察强不到哪里。在这种国家中,游击队投入几万美元组建的河2类无人机部队就可以长时间有效干扰政府军对于某些要地的后勤和兵源补给。这类政府军面对空中威胁的挑衅时,回应手段只有有限的高射机枪/炮和单兵防空导弹。高射机枪面对头顶正上方的目标进行打击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而用2万-4万美元一颗的防空导弹去打5000美元的无人机估计会让四等军队的经济破产。

于是在此情况下,部分地区的分离势力将凭借无人机这种门槛低、保养简单、备件供给丰富的武器获得山区、丛林等地区的局部优势火力支援手段。毕竟有3-4架河2轮班游荡在山谷中就能让卡车和装甲车类的作战单位长时间无路可过。中央政府对反政府游击队的活动区掌控能力将进一步变弱。国家政权会更趋向于崩解。

对于较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么有不错的经济能力能买到优秀的军备,要么有基础的研发能力能改进部分军备。这类国家的军队在面对无人机时,可能会考虑高炮拦截或者导弹拦截,甚至有可能有比较先进的近炸引信来对付无人机。这类军队虽然会考虑拦截成本,但是还不至于伤筋动骨。这类国家可能会选择通过购买较高性能兵器和改进基础设施的扛炸能力来进行应对。但是这类高性能兵器的采购会影响这类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情况,也为军工强国插手该国政治提供了机会。毕竟防空装备是要联网才能将能力最大化的。而一旦现代战争中一旦某个国家的防空网被外国掌握,那不可能不受制于人。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即使咬着牙也会抗着,并会尝试以电子对抗的方式破坏河2的袭击行动。毕竟河2这类无人机的导航和定位需要GPS等传感器和支撑信号,这类器件将是发达国家电子战部队最感兴趣的目标。只是高性能的电子装备并不便宜,而高性能电子装备所需要的一些芯片就更是全球只有几个供货商。这将成为某些顶级大国加强对盟国掌控的新一轮借口。当然,发达国家是有能力购买诸如AHEAD弹、瑞士编程双35等精品武器来精确打击机动性比较差的多旋翼无人机的。

对于超级强国来说,虽然河2需要的导航信号是他的。同等类型的导航电文可以干扰。但是河2一旦采取纯惯性导航飞向目标,超级强国强国也没办法。毕竟现代陆基导航设备的精度一般是每百公里偏差1海里。如果将使用激光陀螺为核心的微型导航芯片作为河2的飞行控制与领航核心,河2在不依赖卫星的情况也能确保十公里以内误差不超过200米。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加上夜视相机提供的辅助地面匹配导航法(用相机将沿途地貌进行拍摄,接受导航的单位将根据图片一张一张匹配前进。)那精度同样可以轻松达到十米以内。于是,即使贵为超级强国强国,也只能老老实实拿起防空导弹准备应付无人机。只不过就是家大业大耗得起就是了。

问题是,河2并不是一次性无人机,也不是只能扔炸弹。如果河2是在无人区投放地雷呢?那就是几架无人机就可以将绿化带、草坪、杂草丛、公园等扔满地雷然后偷偷溜掉。毕竟每个国家不可能把雷达修建得跟路灯一样常见。

从目前看来,可能激光真是所有反无人机系统里面最有实力的选手,但激光武器就更不是普通国家可以触摸的了。即使强如超级强国强国,也是研发了十几年后才突破了另一个大国的技术封锁。总得来看,河2这类无人机的出现意味着游击战已经具有了金融属性——通过难以防备的无人机将炸弹送入重要政治经济目标,从而制造经济波动以获利;河2类无人机的普及将把人类社会的掌控权力推向少数科技强国的手中,但是在科技弱国的边缘地区会掀起新一轮的分离意识爆发。人类社会的两极分化将在河2的普及中加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