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问题史的角度考察政党政治、资本主义、殖民帝国、天皇制这四个日本近代的主要因素的形成过程。日本的“近代”是什么。

编者按: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与其他亚洲国家不同的近代化道路,其近代化的原因、过程,以及未来将走向何方,这是今日推荐《日本的“近代”是什么?》一书试图解答的问题。日本的近代化,是参照欧洲先进国的模式进行的,此书作者三谷太一郎以英国学者白芝浩的政治理论为基础,从政治史与政治哲学的角度,对日本“近代”的概念进行了理论性的省察。今天,为大家带来三谷太一郎阐释的“近代”的历史含义。

在19 世纪后半叶的幕末维新时期,当日本以建构国家为具体目标,以欧洲为最佳模板开始近代化进程时,欧洲则基于自身的历史经验,开始对“近代”进行理论性的省察。

从“近代是什么”的问题意识中,已经可以看到“近代”概念的萌芽。这里我想讨论其中的代表性事例,也就是活跃于19 世纪后半叶的英国新闻记者沃尔特·白芝浩(1826 ~ 1877)的尝试,它可以为回答本书的课题——“日本的‘近代’是什么”提供一个线索。

一次日本枢密院会议图

在白芝浩看来,“自然学”通过以18 世纪的牛顿和19世纪的达尔文为代表的关于物理性和生物性自然的划时代理论,开辟了“近代”。在《自然学和政治学》一书中,白芝浩期待“自然学”所承担的任务由政治学来完成,因为政治学是以“政治的自然”——也就是与“外部自然”相对的“内部自然”,即“人的自然”为对象的。这是在政治学领域打开“自然学”的新维度,试图确立一种建立在强化“政治的自然”,并成为其发展动力的“自由”基础之上的政治,即“基于讨论的统治”。这是白芝浩最基本的“近代”概念。

沃尔特·白芝浩

这部著作的副标题是“有关政治社会中‘自然淘汰’和‘遗传’原则的应用考察”,如其所示,白芝浩试图运用达尔文在自然学领域创造的进化论,来解释政治的进化——也就是近代化。事实上这种尝试在此书中也并不少见,但我认为,比起这一点来,揭示与已经成为“近代”路标的“自然学”相对应的“政治学”本身的理论框架,才是白芝浩的真正目的。

本书将在重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础上,关注使日本形成近代国民国家的政治向心力,是经谁人之手、为何以及如何形成的。参照上述《自然学与政治学》所提出的白芝浩的“近代”概念,尝试阐明日本“近代”的特质。

(本文摘自《日本的“近代”是什么?》作者〔日〕三谷太一郎)

推荐阅读

日本的“近代”是什么?

2018年纪伊国屋人文大奖

2018年新书大奖获奖作品

东京大学教授、

日本政治外交史领域顶尖级学者三谷太一郎

50年学术生涯总结之作

还原日本近代化的真实历程

审视近代日本的核心问题

[日]三谷太一郎 著

曹永洁 译

2019年6月/69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丨方寸

ISBN:978-7-5201-2919-0

日本的近代化,是依照19世纪后半叶欧洲先进国的模式进行的。作者参照白芝浩提出的欧洲“近代”的概念,尝试阐明日本“近代”的特质。在重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础上,关注使日本近代国民国家形成的政治向心力,经谁人之手、为什么及如何形成;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高桥是清、福泽谕吉等知名的政治家与思想家,他们的观点与作为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从问题史的角度考察政党政治、资本主义、殖民帝国、天皇制这四个日本近代的主要因素的形成过程;并尝试解答日本近代存在的问题,以及日本将去往何处。大量史料,条分缕析,勾勒出日本近代化的精确脉络。

作者简介

三谷太一郎,1936年生于日本冈山市。196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现为日本学士院会员,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政治外交史。已出版著作有《日本政党政治的形成》《学问如何关联现实》《我们如何看待战后民主主义》《近代日本的战争与政治》等。曾获第九届吉野作造奖、2011年日本文化勋章。

在《日本的“近代”是什么?》一书中,三谷太一郎认为殖民帝国是日本近代最大的负遗产,至今仍未得到清算。不但给其他亚洲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也给日本自身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强调在亚洲持续坚持对外和平,以及为了建设超越国家的社会而进行的教育不可或缺。

译者简介

曹永洁,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日本研究系政治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日本思想史与中日思想比较。著有《日本人的伦理观研究》(即将出版)。

媒体推荐

对“日本的近代是什么”这个宏大的问题,用新书的体量来解释,非常了不起!针对“近代”所提出的各种疑问,本书提供了比较清晰有条理的答案。

——平野启一郎 当代人气作家,芥川奖获得者

通过对日本近代的考察,来反思现在和将来,是一本具有厚重感的书。对走上了与其他亚洲国家截然不同的近代道路的日本来说,这种考察是不可或缺的历史性认知。

——中泽孝夫 福山大学教授

目 录

序章 作为近代日本之模板的欧洲的近代是什么

第一章 为什么日本形成了政党政治

1 围绕政党政治成立的疑问

2 幕藩体制下的权力制衡结构

3 “文艺的公共性”的成立——森鸥外的“史传”的意义

4 幕末危机下的权力分立论和议会制论

5 《明治宪法》下,权力分立制和议会制的政治归宿

6 作为统合体制之主体的藩阀和政党

7 与美国比较下的日本政党政治

8 政党政治的结束和“立宪的独裁”

第二章 为什么日本会形成资本主义

1 走向自立的资本主义道路

2 自立的资本主义的四个条件

3 自立的资本主义的财政路线

4 甲午战争与自立的资本主义的转变

5 日俄战争和向国际资本主义的决定性转变

6 国际资本主义领袖的登场

7 国际资本主义的没落

第三章 日本为何,以及如何成为殖民帝国的

1 向殖民帝国迈进的日本

2 日本为什么会成为殖民帝国

3 日本是如何成为殖民帝国的

4 作为新国际秩序意识形态的“地区主义”

第四章 对日本近代来说天皇制是什么

1 贯穿日本近代的功能主义思考方式

2 作为基督教的功能等价物的天皇制

3 德意志皇帝与大日本天皇

4 《教育敕语》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5 多数者的逻辑和少数者的逻辑

终章 从近代的历程思考日本的未来

1 几个问题

2 日本的近代将去往何处

3 如何活用多国间秩序的遗产

后记

人名索引

识别二维码,

查看更多商品详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