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一则今日最“爆炸”的新闻

其实,研发创新不仅是医学,也是所有领域发展的基础,尤其对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这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

但现实情况却是研发费用和人员成本占据了企业日常支出的极大比例,而如何缩减研发中所支出的费用,节省企业最终成本,成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一大难题。

为此,6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

“发挥“双创”促进科技创新的独特作用,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在科研立项实施、成果确权和转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落实研发费用按75%比例税前加计扣除的政策,并研究加大政策力度。”

但是问题来了,知道了优惠政策,但是如何鉴别自己企业在研发费用扣除中是否符合优惠条件呢?

下面P叔给大家解读一下,适用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的情况都包括哪些~

0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基础政策了解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本年度实际发生额的75%,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先来了解一下加计扣除的算法

举个例子:

某高新科技型企业上一年的税前利润是200万,用于研发的费用是100万。问:该企业做加计扣除前后所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多少?

解:设企业做加计扣除前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A;企业做加计扣除后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B

第一种:在加计扣除前

根据公示:A=利润*税率

推出:A=200*15%=30万

这30万元,即为该企业上一年所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第二种:以未形成无形资产前,研发费加计扣除占比例的75%计算

推出公示:B=(利润-研发费用*75%)*税率

推出:B=(200-100*75%)*15%=(200-50)*15%=18.75万

解析:这18.75万元,即为该企业在做加计扣除之后,上一年所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由此可以看出,做加计扣除后,该企业总共省了

30-18.75=11.25万

那什么是“未形成无形资产”与“形成无偿资产后”?其实很好理解~

比如研发软件,花费100万元。软件研发成功即“形成无偿资产后”,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按照175万计提折旧。研发失败即“未形成无形资产”,作为费用可以按照175万扣除。

02

适用的企业类型

适用于会计核算健全、实行查账征收并能够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居民企业也就是指中国境内企业)

03

适用的行业范围

除下列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外:

1. 烟草制造业。

2. 住宿和餐饮业。

3. 批发和零售业。

4. 房地产业。

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 娱乐业。

7.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行业。

上述行业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7)》为准,并随之更新。

04

研发活动的可扣除范围

除下列活动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外:

1.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

2.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

3.企业在商品化后为顾客提供的技术支持活动。

4.对现存产品、服务、技术、材料或工艺流程进行的重复或简单改变。

5.市场调查研究、效率调查或管理研究。

6.作为工业(服务)流程环节或常规的质量控制、测试分析、维修维护。

7.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方面的研究。

05

研发费用的可扣除范围

1、人员人工费用

人员是指企业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企业外聘研发人员。

2、直接投入费用

主要包括:

(1)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

(3)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等。

3、折旧费用

指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包括经营租入的仪器、设备费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用于研究活动的房屋折旧不能用来加计扣除。

4、无形资产费用

无形资产费用指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包括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

5、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6、其他相关费用

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如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分析、评议、论证、鉴定、评审、评估、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差旅费、会议费等。

7、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费用。

文章政策引用来源:大连税务、国家税务总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