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省“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工作有探索、有創新、有特色、有亮點。河南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從編制、管理、投入等方面着手,大力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水平,並取得了顯著成績。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必然趨勢

近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已經形成廣泛共識,在嚮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轉型的過程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成爲迫在眉睫的問題和課題。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應然需要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過程中,當學校的定位嚮應用技術型大學轉變時,相應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都發生了改變,尤其強調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那麼,爲了跟上學校轉型的節奏,就必須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應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高校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目標,也是區別於其他院校的重要內容,是高校形成個性化的重要體現,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但是,有很多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維,並不適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教師隊伍結構調整和完善的需要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不少是合併而來的,由於來自於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機構,教師隊伍參差不齊。部分學校可能會出現年輕教師比例大、老中青教師比例小的不協調局面;個別新辦專業的專業教師數量不足;具有職業資格和實踐經歷的教師比例不足等問題。可見,在轉型過程中,需要加強教師隊伍結構調整和完善。

河南省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

近年,河南省採取“學校+企業(行業)”模式,對教師開展培養培訓,提高“雙師型”教師能力素質。

一是高度重視、加大投入,保障項目實施。

河南省高度重視“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工作,成立了項目管理辦公室,明確工作職責和標準,召開專題會議作出安排部署。面向全省高等學校等,分三批遴選認定35個“雙師型”教師培訓培養基地和5個“一體化”基地。

2017年,省級財政投入近1億元用於項目實施,依託35個省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採取“學校+企業(行業)”的模式進行“雙師型”教師培訓。

二是部門聯動、完善制度。

由教育部門、人社部門分別負責“雙師型”教師培訓培養基地和“一體化”基地管理,安排部署年度培養培訓任務、基地工作績效考評和統籌協調項目推進;財政部門負責項目專項資金的編制撥付、監督檢查等。相關部門聯合印發“雙師型”“一體化”教師培養培訓項目管理辦法、資金管理使用通知等,明確基地、教學、學員管理、經費等方面管理要求,確保培養培訓質量和成效。

三是加強考覈、培用結合。

完善培訓基地工作績效評價機制,從制度管理、培養培訓水平、實習實訓條件、後勤保障及學員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考覈,並將評價結果作爲培訓基地動態調整的主要因素。明確“雙師型”教師在參加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出國進修、教學名師、骨幹教師等評選時,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

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多措並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近年,河南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從編制、管理、投入等方面着手,對“雙師型”教師實行動態管理,切實改變學校專業教師隊伍結構。

如對緊缺的“雙師型”教師,學校招錄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招錄社會上的能工巧匠,真正把那些既懂管理又會經營、既懂專業又有技能的高素質技術人員選拔到學校教師隊伍中來……

爲了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海內外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來校任教,學校在編制、待遇、聘用和考覈等方面出臺了更爲靈活和優惠的政策措施。

黃淮學院

學校加強同市編制辦的協調溝通,在爭取常規編制計劃的同時,積極爭取應用型人才專項編制;重視應用型學科、專業的人才引進,把行業企業經歷、職業資格證書、海外留學背景等作爲選人用人的重要依據;實施“雙聘人才引入計劃”,加大從行業企業引進兼職教師的力度,每年聘請100多位國內行業專家、企業能手擔任兼職教師,全程參與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提高應用型人才的科研經費和住房補貼,做到事業留人、情感留人和待遇留人。

許昌學院

學校採取的校地良性互動促進了雙方人才共建工程的“落地”。一方面,許昌市把許昌學院納入了全市人才工作“英才計劃”,學校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可以同時享受許昌市相關政策的“優惠疊加”,對高層次人才產生了明顯的吸納效應。學校相繼引進了包括中科院院士、長江學者等在內的學術領軍人才30餘人,大大提高了人才隊伍的整體水平。另一方面,校地實施 “人才共建雙百工程”,打造“雙師雙能”教師隊伍。

許昌學院交通運輸學院高層次人才聘任儀式

學校不斷加大應用型人才引進力度,積極聘請100餘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高級技術、管理人員爲學校兼職教師。學校會計學院2019上半年聘請河南中稅中興稅務師事務所高級項目經理楊慧娟擔任企業納稅籌劃、涉稅綜合實務課程講授工作,聘請項目經理邢奇、趙利娜、朱惠惠擔任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辦公技能實訓等課程講授工作。資環學院聘請河南永澤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周明、楊崢等擔任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等實踐環學指導工作。管理工程學院學院通過行業學院、企業專班等形式與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教學過程採用“企業化管理”項目驅動教學模式。

黃淮學院

第一,制定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培訓五年行動計劃,建立應用型教師培養長效機制。學校每年選派100名左右的“三高”人員(高職稱、高學歷、高職務)到企業掛職鍛鍊,參與企業的產品研發、技術革新;實施“院企人才合作培養工程”,與校外專家、企業高管、行業能手結對子,使教師培養培訓長期化、制度化。

第二,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大力實施“創新創意種子師資海外培訓計劃”,開闊教師國際化視野。學校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與英國、印度、美國、馬來西亞、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20所知名高校建立校際合作,選派業務骨幹赴海外學習培訓和考察交流。同時大力引進國外知名專家、外籍教師授課,通過採取課程引進、全英教學和雙語課程等形式,推進學科專業國際化。

第三,依託校內外教師培養實踐平臺,提升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學校依託創業園建立了“黃淮學院衆創空間”;依託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夢工場等先進的實驗實訓儀器設備,開展創新創業創意師資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依託華爲、中興等國內知名企業及科研院所,搭建教師實踐實訓基地,定期組織專業教師到實踐基地接受培訓,提升教師教學實踐能力。

周口師範學院

學校實施“雙百工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校深入推進“1135人才工程”和“雙百工程”,採取“企業掛職”“基地實踐”“資質認證”“行業引進”等多種模式,開展“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培養和引進工作。目前,學校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394人,博士229人,分別佔專任教師的34.7%、20.2%;擁有“雙師雙能型”教師311人。學校成立師德建設委員會、黨委教師工作部和教師發展中心,持續抓好師德師風和教師職業能力建設。


商丘師範學院

商丘師範學院與永城市教體局合作,以學校或區域爲單位,分學科建立教師工作坊,採取“集中研修+網絡研修+現場實踐”的混合培訓模式。學校還率先啓動教師培訓師培育工程。響應省教育廳《關於啓動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師培育工程的通知》精神,學校與濮陽縣合作,成功舉辦首批50人的教師培訓師培訓班。經考覈,雙方聯合命名了第一批49名初級教師培訓師。


洛陽理工學院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修訂《教師參加工程與社會實踐、掛職鍛鍊基地管理辦法》等文件。僅2018年,就遴選了洛陽北方玻璃技術有限公司、河南恆星新材料有限公司、阿特斯光伏電力(洛陽)有限公司等60個以建材及相關企業爲主的工程與社會實踐、掛職鍛鍊基地,選派129名教師參加工程實踐鍛鍊。目前,學校“雙師型”教師715人,佔專任教師比例52%。半年以上實踐工作經歷專業課教師553人,聘有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348人。


平頂山學院

學校以行業學院、校外教師培養基地、校企協同創新平臺爲依託,選派300餘名教師赴行業企業一線掛職鍛鍊,選聘近300名行業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到校兼職任教。學校邀請10餘家單位的行業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論證,實現了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與合作單位對接。學校聘請近20位行業企業專家爲兼職教師,企業技術人員參與共建6個課程教學團隊。參與授課的行業教師同樣參與考覈方案的制訂和考覈成績評定,實現了教學質量評價與合作單位對接。


學校各學院每年暑假期間派出60-80名青年教師到企業、科研院所,通過掛職、進修、頂崗實習、參與企業的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等各種形式,接觸先進的生產設備、技術和工藝,及時瞭解生產現狀和發展趨勢,同時加強校企溝通,推進產學研合作,不斷提高教師實踐經驗與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如2019年上半年學校選派藝術學院李晉慶到河南省雲臺上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開展爲期半年的掛職鍛鍊。2019年6月到2019年10月選派土木工程學院徐雲博到河南工程水文地質勘察院有限公司掛職鍛鍊,同時參與企業的應用研究,與企業開展橫向項目合作。

一方面,以教師發展中心爲依託,通過培訓使教師獲得最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根據學校轉型發展和省示範校建設的要求,以工作坊、研習營的方式,對教師進行全員系統培訓,近幾年已連續舉辦教師工作坊24期。2018年,又建成具有智能化、網絡化教學功能的現代化未來教室和微格教室,用於對青年教師的培訓。另一方面,鼓勵教師赴企事業鍛鍊,提升實踐能力。通過豐富的鍛鍊形式,切實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既有學校集體派出的團隊實踐,又有教師自己聯繫的個人實踐。同時,還建立了穩定的實踐基地,使教師實踐提升得到常態化推進。

學校實施教師能力提升工程。堅持“分期分批,重點突破,確保實效”的原則,探索試行教師到企業或實訓機構輪訓制度,截至目前共選送208位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到企業等相關單位接受培訓、頂崗工作和掛職鍛鍊。修訂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辦法,將“雙師型”資格、實踐鍛鍊經歷等納入教師職稱評審和績效評價標準體系。實施教師服務企業行動計劃。支持廣大教師接地氣、下基層,直接融入區域發展、產業振興和技術進步,利用自己的知識和科研成果,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爲政府、企業提供決策諮詢、爲企業開展管理和技術培訓、與企業開展項目合作聯合攻關等活動,把智力優勢轉化爲生產力優勢。

黃淮學院

在支持教師依據所學專業到企業掛職、開展實踐能力培訓培養的基礎上,學校出臺政策大力支持教師依託專業帶領學生創新創業、創辦實體企業,爲教師創新創業免費提供辦公場所,按所帶學生人數折算工作量。

黃淮學院

不僅重視情感留人、待遇留人,還重視制度留人。學校着眼於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大學目標定位,出臺了《關於加強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實施辦法》《關於加強雙師雙能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黃淮學院“校內特聘教授”實施辦法》等規章制度,做好師資隊伍建設的頂層設計,爲各二級學院師資結構的調整、轉型和隊伍建設指明方向。

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籌建教師工作坊,制定教師工作坊制度;多渠道多形式聘請企業專家、行業企業技能大師、國內外專家到校任教,與企業合作建立名師工作室、專家站等。爲此,學校制定了《關於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將實踐經歷作爲教師年終考覈和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把具備“雙師雙能”作爲入選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必備條件,積極引進行業公認的專才、聘請企業優秀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擔任行業導師。目前,專任教師、具有行業背景的教師、取得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的教師、雙師雙能型教師人數逐年穩步增加。

河南工程學院

學校制定了《雙師型教師培養與認定管理暫行辦法》《青年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暫行辦法》《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劃實施辦法》等文件,明確“雙師雙能型”教師資格的認定條件,明確青年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形式、內容和考覈辦法。學校建立了教師定期赴企業實踐制度,每年有計劃地安排教師赴企事業單位實踐、掛職鍛鍊和科技服務,並針對不同教師規定了不同的實踐內容和考覈要求。尤其是2018年9月以來學校又先後出臺了《關於推進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試行)》《行業學院建設與管理辦法》等文件,把共建“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作爲產教融合的主要方式,作爲行業學院建設的主要內容,爲推動“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

南陽理工學院

學校出臺了《南陽理工學院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暫行辦法》《南陽理工學院教師赴企事業單位掛職鍛鍊辦法》等一系列文件,規定了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任務、資格認定標準及程序、培養措施,明確了赴企事業鍛鍊的對象選派、鍛鍊形式、相關待遇、管理考覈辦法等,爲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學校在《南陽理工學院職稱評審推薦辦法》中還規定,“45歲以下的教師在評聘高一級職稱時,任現職期間無企事業工作經歷的,不能參加職稱評審”,並對獲得雙師雙能型教師資格的教師,在職稱評審時予以加分,以激勵教師獲得雙師雙能型教師資格的積極性。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