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格局的关键一战,此战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集团交锋了一年多,最终以曹操偷袭袁军粮草,导致袁军军心大乱,曹军趁势击败了10万袁军,很多人传统印象里,袁绍此战之后,就彻底失败了,被曹操所灭只是时间问题,但其实袁绍是有翻盘机会的。《三国志》记载,袁绍此战是精锐尽出的,“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精卒十万,这是实打实的士兵,并不包含农夫,但是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是配上血本的,“诸书皆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相比于丢失的辎重兵器之类的,这被坑杀的7、8万袁军才是袁绍最大的损失,这相当于袁绍发家的家底被掏空了,曹操坑杀降卒是不好,但也是被形式所迫,7、8万人,曹操养不起,本来自己就缺粮,不杀放了,就等于给袁绍送优质兵源啊,那官渡之战就白打了,所以曹操只能干这恶毒有不祥的杀俘之事了。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格局的关键一战,此战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集团交锋了一年多,最终以曹操偷袭袁军粮草,导致袁军军心大乱,曹军趁势击败了10万袁军,很多人传统印象里,袁绍此战之后,就彻底失败了,被曹操所灭只是时间问题,但其实袁绍是有翻盘机会的。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可惜其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三国志》记载,袁绍此战是精锐尽出的,“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精卒十万,这是实打实的士兵,并不包含农夫,但是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是配上血本的,“诸书皆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相比于丢失的辎重兵器之类的,这被坑杀的7、8万袁军才是袁绍最大的损失,这相当于袁绍发家的家底被掏空了,曹操坑杀降卒是不好,但也是被形式所迫,7、8万人,曹操养不起,本来自己就缺粮,不杀放了,就等于给袁绍送优质兵源啊,那官渡之战就白打了,所以曹操只能干这恶毒有不祥的杀俘之事了。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可惜其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虽然官渡之战曹操打赢了,但是曹操是没有能力一举彻底击败袁绍的,《资治通鉴》冀州城邑多降于操。袁绍走至黎阳北岸,入其将军蒋义渠营,把其手曰:“孤以首领相付矣!”义渠避帐而处之,使宣号令。众闻绍在,稍复归之。也就说冀州百姓还是信服于袁绍的,只要袁绍不死,曹操就消灭不了袁氏集团,面对各地的叛乱,“绍稍复击定之",所以说在袁绍兵败官渡之后,一段时间内,袁绍还是稳定了局势的,这个时间大约维持了1年多,知道他的病死。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可惜其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那么如果袁绍不死,他是绝对有机会翻盘的,官渡之战袁绍是主攻方,所以失败了保底还有镇守军队。而曹操不一样,本身粮草不多,而且官渡之战中自己才2万左右,南方还有刘备刘表威胁,所以短时间内难以迅速攻灭袁绍。袁绍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官渡之战,曹操取胜只是获得了战略优势,掌握主动进攻的先手,官渡一战袁绍十万人马损失殆尽,即便能够立马再组织“一二十万”人对抗曹操,也非精锐,只能防御不能进攻,就连以后的曹魏如果损失十万人,恐怕5-10年都只能处于守势,换成蜀汉,那就等着亡国吧。但袁绍的确还有机会,重新启用田丰等人,战略上取守势,重点防御,养精蓄锐,小部分骑兵骚扰曹操后方。等曹操与其他周边发生变故,给致命一击。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可惜其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可惜袁绍死的早,再者大败之后不思悔改,还把田丰杀了,绍还,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这是害怕被下属笑话的节奏啊,这绝不是一个雄主该有的气度,不过在《献帝春秋》中对袁绍的评价还是很高的,”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按照这个说法的话,袁绍是很得民心的,只不过此书的可信度不高,裴松之说过,”轻弄翰墨,妄生异端,以行其书。如此之类,正足以诬罔视听,疑误后生矣。寔史籍之罪人,达学之所不取者也“,所以书中对袁绍的评价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尽信。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可惜其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总之袁绍个人性格上的缺点让他丧失了翻盘的机会,袁绍才能和曹操持平,唯独优柔寡断,但是他势力强大,足可以弥补缺陷,四世三公的基础,败在优柔寡断上,有帝王的志向,没有帝王的智商,这种领导属于上不上,下不下,王石有一句话,颇有哲理,大概意思是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看他爬的多高(或者说取得多大成功),而是看他跌倒之后,反弹起来有多高。感觉袁绍刘表都是守成稳阵多于发展,不如曹操刘备的雄图大志的宏观发展。没有雄心的袁绍尽管兵精粮足,地盘牢固仍然被曹操吃掉,不但政治谋略远不是曹操对手,而且统一方向是历史发展主流。曹操顺应历史潮流又有雄才伟略自然是历史的成功者,刘表固守一亩三分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保守思维也是敌不住统一大潮的趋势。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可惜其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袁绍死后,袁氏集团更是因为内斗而走向了分裂,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配、纪与尚比,评、图与谭比。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己害,缘绍素意,乃奉尚代绍位。谭至,不得立,自号车骑将军。由是谭、尚有隙。由于袁绍在生前没有明确立下继承者,这就导致袁绍内部各方利益集团陷入了内斗之中,而且就算袁绍把位子传给袁谭,结局依然不乐观,袁绍这种短期的地方军阀比不上传承多年的帝国,他没有民众的拥护基础,一旦换帅,反对者肯定不少,曹操不会给袁谭这种机会的。我一直觉得张学良改旗易帜,后来不抵抗入关,最大的原因也是这个。因为官渡之败,集团内部离心离德,以袁绍的性格,如果有能力调和,那就不会有官渡之败了,所以曹操能是伟大得政治家,袁绍不是。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可惜其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袁绍虽然大败但是他的家底还是在那里,休养生息也还是可以翻身的,我觉得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就是袁绍把四个州分封给了三个儿子跟一个侄子管理,等于说是分兵分地盘了,其实不管袁绍是立长还是立幼,几个儿子都有自己的地盘肯定会打起来的,不会因为立了长子就不打起来,如果袁绍把所有地盘都交给一个儿子,并且立这个儿子当继承人肯定就不会那么快衰败。充分说明了袁绍不能知人善任,不能平衡集团内部人才的各股势力和内部团结,致使窝里反让曹操有了可乘之机,才导致了整个集团的覆灭!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可惜其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官渡之战后,袁绍已经大伤元气。许攸叛逃,咀授被俘,田丰被杀,袁绍身边一个敢于直谏的谋士也没有了。只剩下了马屁精郭图,小人逢纪。军心涣散,家庭内斗。袁绍要想东山再起,与曹操抗衡,可以说微乎其微。袁绍想翻盘,必须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袁绍命长并且知人善任,另一个就是袁氏集团内部团结,可惜这两点袁氏都不具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