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蕴含的文人气质

武式太极拳与文人传统

(殷健)

武式太极拳蕴含的文人气质

武禹襄创编的太极拳直接来源于河南温县陈清平,间接来源于陈长兴,但别有神韵、自成一家,我以为它是最早形成定型的文人化的太极拳。

所谓文人化,首先是开创武氏太极拳的武禹襄兄弟与李亦畲兄弟都是书香门第出身,并以儒生自居,对于拳艺则纯属业余兴趣爱好的“玩票”性质,相似于中国绘画中的文人写意画,强调灵性,强调逸兴。这种超脱的心态,使其对太极拳的钻研更具有精益求精而随心所的双重优势,即不为世俗利益和惯程式所累。

文人的超脱心态淡化了授艺中师徒父子家长式的关系,重心传不重仪式,这个传统直到现在仍然在继续保持,假如李亦授徒郝和,而在其手写自藏本太极拳谱题记却称,“手订三本”,其中“给友人郝和一本”徒而称友人,可见一斑。

当代武氏太极拳传人吴文翰先生也曾再三叮嘱,授受技艺切而作江湖门派观念,更耻谈掌门、教场之论。当然这一传统也使得武氏拳流传不广、后继乏人。陈固安先生深忧其患,在结束教书职业生涯后毅然开馆课徒以利拳术发展,数十年克己奉公诲人不倦,成为新一代的文人武术教育家,表现出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深沉的社会任感,同时也丰富了武氏太极拳广涵的文人气质。

其次,武氏太极拳的文人化着重表现在对武术深层理论的探讨上。

杨禄禅学艺于陈长兴,但陈都缺少理论研究的文献资料。武福至心灵意外得到王宗岳的《太极拳谐》,依仗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练功实践毕终生精力加以生发扩充,使拳经与拳架的联系愈加紧密入微,可以说字字金玉,乃披沙凿石所得,诚为金科玉律之渡海慈航,致使近代习练太极拳者,十有八九皆以《太极拳论》与武李文章为理论支柱。

这种深思绝虑,勤于笔耕的文人作风,至四传郝月如先生,至五传徐哲东、吴文翰诸先生,莫不如此,其中徐哲东撰写的《太极拳考信录》、《太极拳谱理董辨伪合编》早已成为考据太极拳更加权威著作。

武式太极拳蕴含的文人气质

文人、文人气质必然影响到太极拳的演练。

当代太极拳家郝家俊曾言,拳架可以说就是拳经的注解对拳经理论的不同理解,势必导致太极拳的不同表现风格和流派。这思想正可移评武氏太极拳的形成原因。目前所见到的太极拳拳势原本脱胎于长拳,陈杨二氏在某些拳势上依然带有清晰的长拳痕迹,例如单鞭的钩子手。但武氏太极拳已然最大限度地削弱了长拳气息,犹其表现在以“起承转合”为主线的套路改革。

起承转合,来源于文人赋诗的技术术语,后来又用于八股文的创作,成为儒生科举最常用的词汇。所以书墨传香的武禹襄将之引入到太极拳中当不足为怪,到三世都为真“转”为“开”,表示发力,故又名起承开合。

关于起承转合,附数条于下:

元·范德机《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元·杨载《诗法家数》:“破题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领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领联,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结局,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清·刘熙载《艺概》:“起有分合急,收有虚实顺逆,对有反正平串,接有远近曲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

由此可知,武氏将之引入于太极拳颇具良苦深心,它成为太极拳训练的一个新的程式,这一程式由“懒扎衣”一直贯彻到底,成为武氏拳区别他家的重要明显标志。

借石攻玉,迁想妙得是文人创造的优秀传统,武禹襄是成功的,起承转合的每一动作过程,都须以武氏所揭示的身法规范为依托,令此四节既具有连贯技击意义,同时也是独立桩法训练。

应该指出严格要求身法的桩法训练是内家拳区别于外家拳的关键,在诸氏太极拳中,强调桩法毅然决然融入拳架,并改革拳架方面,武氏无疑是比较果断彻底的,自然完成这项工作是来源于对拳经理论精确把握的自信和对自身千百次实验成果的自信。

武式太极拳蕴含的文人气质

武氏太极拳架的另一特点是跟步紧凑,完整圆充。跟步紧凑实与文人的身体素质有关。

文人习武,其本力实逊于壮汉,为此就需寻找加大冲击力的方法。可以比观的是杨班候的太极拳,杨氏小架的特色也是团圆紧凑,勇猛直前,一方面是杨班候本人身材短小性急手狠,一方面是班候少年在书馆读书时曾得到武禹裹在拳艺方面的传授,所使步法为川字步,双脚几乎落在两条紧密的平行线上,体现了前冲的力量。

形意拳的踏步跟步更明显地表达了这一点。形意拳家孙禄堂在随郝为真学习武氏太极拳后,创立孙氏“活步”“开合”太极拳,算是理会到武氏拳此处的要点并加以强调变化。

武氏拳之跟步前冲必济以圆整充固的身法,加之起承转合的撑托挑领,形成螺旋翻转的劲力,即向上向外的绷劲,这绷劲是推手发放的基本功。在拳架中反复操练“懒扎衣”等式,无非是熟悉这种绷劲,以利在推手中造成己方重心在下、彼方重心在上、撑崩弹抖的态势,以弥补个人本力的缺陷。用现代西方系统论来解释,就是在原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最佳的组合能发挥出最佳的功能。

武氏太极拳与文人的联系实不止以上浅述所狭的范围,本文旨在提请太极拳爱好者给与关注重视,汲取经验,培养自身文武兼备的良好气质。

(本文承吴文翰老师指导完成,特此致意)

武式太极拳蕴含的文人气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