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鶴鳴
中國神童13歲免試上大學,極端榮耀後卻選擇出家爲僧

1

13歲進入中國科技大學讀書、和副總理對弈大獲全勝、17歲成爲全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教師……

他曾經是全中國家喻戶曉的“第一神童”,是無數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被譽爲少年天才。

他,就是寧鉑。

由於他的天資實在太過出色,中央高度重視,特意開始組建“少年班”

然而,這位曾經的天縱奇才,卻在40歲那年選擇落髮爲僧。

中國神童13歲免試上大學,極端榮耀後卻選擇出家爲僧

曾經有多榮耀,如今就有多淡漠。

他最後悔的事情之一,就是被破格錄取到大學。

他的那些少年班同學,有的江郎才盡鬱鬱寡歡,有的瘋瘋癲癲不知所終。

有人說,是神童教育毀了他們。

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之日,寧鉑乃至那羣神童的悲劇,值得所有的中國家長深思。

2

寧鉑一生中最重大的轉折,源於一封信。

1977年10月,一封特殊的信件擺在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辦公桌上。

寫信的人名叫倪霖,是江西省的一名大學教師,也是寧鉑父親的好友。

在這封長達十頁的信中,倪霖極盡溢美之詞,告訴方毅副總理江西出了個神童,如果不加以發掘一定是國家的損失。

倪霖口中的神童就是寧鉑。

中國神童13歲免試上大學,極端榮耀後卻選擇出家爲僧

2歲就可熟背將近四十首詩詞,4歲能認識500個漢字,5歲進入小學,閱讀中醫學書籍後就能給病人開藥方,8歲就成爲圍棋高手……

即使是用最苛刻的目光來看,寧鉑也絕對是個智商卓絕的天才。

方毅看到之後,大喜過望。

當時國家百廢待興,對人才的需求十分強烈。

方毅不僅是一名高級官員,還是中國科學院的院長,非常希望能夠儘快爲國家延攬到大批人才。

如果倪霖所言屬實,那麼寧鉑完全已經可以被大學破格錄取了。但是,他心中也有所疑慮:這個孩子,是否真的有傳說的那麼“神”?

要知道,有時候一件事經過添油加醋之後,早已失去了最真實的模樣。更何況,倪霖與寧家是至交,他會不會是故意吹噓自己好友的兒子?

爲了慎重起見,方毅決定親自接見這個“神童”,一探虛實。

3

副總理竟然要接見一個13歲的孩子?這件事情一下子吸引了媒體的關注。

擅長圍棋的方副總理決定和寧鉑對弈兩局,看看寧鉑的水平究竟如何。

沒想到,寧鉑思維縝密,步步爲營,兩局都大獲全勝。

中國神童13歲免試上大學,極端榮耀後卻選擇出家爲僧

方毅心服口服:這個孩子確實優秀,應該進入大學深造!

很快,中國科技大學爲寧鉑辦理了入學手續。

一時間,寧鉑成爲了名動天下的少年名人,很多媒體都把“第一神童”的冠冕慷慨贈與了他。

他與副總理對弈的照片在報紙上刊登之後,無數的家長在茶餘飯後拿着報紙,訓斥自己的孩子:

“你看看人家寧鉑多厲害,你再看看你個不爭氣的樣子!”

對於一個有着“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傳統的國家,能夠在13歲就進入中科大,足以讓所有中國家長羨慕嫉妒恨,遺憾自己爲什麼生不出這樣的英才。

更何況,寧鉑還得到了副總理的青睞,這簡直是“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了。

有了寧鉑這個先例,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神童熱”

凡是天資異於常人的孩童,都得到了媒體的大力報道,希望也能夠提前進入大學學習。

方副總理看到這種情況,決定爲開設一箇中科大少年班,讓以寧鉑爲首的神童都能夠得到良好教育。

中國神童13歲免試上大學,極端榮耀後卻選擇出家爲僧

可以說,沒有寧鉑的橫空出世,也就沒有少年班的出現。

無論是國家還是人民,都對這個神童懷着殷殷期待。

期待着他能夠成爲錢學森鄧稼先那樣的一流科學家,期待着他能做出一番利國利民的大事業。

然而,結果卻充滿了諷刺性。他們等來的,是一個穿着袈裟、落髮爲僧的寧鉑。

4

寧鉑踏入中科大的校門那一刻,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他悲劇命運的開始。

所有人都在誇讚他,所有人都把他捧上了神壇。

但是在專業選擇上,卻絲毫沒有給他任何發言權:學校讓他研究理論物理。

理論物理,在當時非常熱門,很多人認爲最優秀的學生都應該去讀物理。

中國神童13歲免試上大學,極端榮耀後卻選擇出家爲僧

但寧鉑對物理並沒有多少興趣,而是一心想學習天文。他知道南京大學的天文專業很不錯,就想申請去南大。

然而他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他這樣的少年神童、明星學生,那是學校的一個重要門面,中科大根本就不可能任由他離開。

除了要讀不喜歡的專業之外,最讓寧鉑苦惱的,莫過於外界關注的目光。

他入學後,經常會有記者和崇拜者跑到校園裏,要麼採訪他,要麼就是盲目地讚美他。

這種期待,使寧鉑背上了“偶像包袱”。

這個13歲的少年做什麼都小心翼翼,生怕辜負了外界對於自己的期待。

由於是神童,他必須逼迫自己學習最痛恨的物理;

因爲是神童,他即使學習遇到問題也不好意思去向別人虛心求教;

因爲是神童,他不敢去參加研究生考試,因爲怕考不上了會辱沒這個名頭。

久而久之,神童的稱號成爲了寧鉑心中最沉重的枷鎖。

中國神童13歲免試上大學,極端榮耀後卻選擇出家爲僧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把困擾自己一生的抑鬱症比作黑狗:“它讓我煩躁不安,難於相處。它奪走了我的愛,埋葬了溫情。”

而對於寧鉑而言,“神童”二字就是他心中的黑狗。

即使是在17歲留校任教,成爲最年輕的講師之後,寧鉑依然焦慮和惶恐。

爲了緩解內心的煎熬,他開始從宗教中尋找解脫之道,越來越消極避世。最終,不幸的婚姻,成爲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寧鉑的妻子名叫程陸華,當年也是仰慕他神童的名號,所以才毅然嫁給他,

沒想到,寧鉑根本不想她想象的那樣有大好前途,而是終日癡迷於氣功和佛學。

夫妻二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淡。

最終,寧鉑無論是對事業還是對婚姻,都徹底心灰意冷。2003年,寧鉑遁入空門,成爲了一名僧人。

他說,如果青春可以重來,他絕不會讀少年班。


5

寧鉑的悲劇並不是個例。

中國有一首流傳甚廣的神童詩,反映了中國人對於神童的期待:“自小多才學,生平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和刀。”

對於這些孩子,人們不僅要求他們“多才學”,還要求他們“志氣高”,給予了他們鮮花和掌聲,卻從來沒有人去關懷他們在情感上的真正需求。

在那個時代,對於神童的盲目吹捧和揠苗助長,毀掉了不少孩子。

寧鉑的同學謝彥波,年僅12歲就進入中科大,18歲開始讀博士。

中國神童13歲免試上大學,極端榮耀後卻選擇出家爲僧

結果,由於心智太不成熟,壓力太大,他先後和自己的中國導師和美國導師反目,導致博士學位泡湯。

據知情人回憶,謝彥波根本不知道如何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

甚至有傳聞稱,謝彥波曾經拿菜刀威脅過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安德森——那是他在美國的博導。

寧鉑的同學干政,則更加悽慘。

他在美國與導師反目之後回國,精神狀態越來越差,最後徹底瘋掉了。

雖然在少年班的學員中也有如張亞勤般的佼佼者,但是即使是事業有成的學員,也大多認爲自己在人際交往和心理管控方面存在一定問題。

中國神童13歲免試上大學,極端榮耀後卻選擇出家爲僧

命運賜予的禮物,從來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他們被神童的冠冕壓迫得喘不過氣來。

如今,又是一年鯉魚躍龍門的時刻,卻很少有人會記得曾經那些萬衆矚目的神童。

“第一神童”寧鉑,更是早已從輝煌的神壇上跌落下來,從此江湖落魄、不知所蹤。

但是,中國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熱切,卻絲毫沒有消減。

幾乎所有人都在逼着自己的孩子成才,“喫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的魔咒縈繞在每個家長的心頭。

卻很少有人思考過,對於孩子來說,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究竟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多少才能被愛?

寧鉑、謝彥波這樣驚才絕豔的天才,曾經贏得了世俗意義上的羨慕與盛讚,失卻的卻是最樸素的幸福與溫暖。

中國神童13歲免試上大學,極端榮耀後卻選擇出家爲僧

會長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經歷這樣的人生。

在鯉魚躍龍門的日子裏,我希望當每一個孩子走出高考的考場,都能得到父母最真切的擁抱。

告訴孩子,你最珍貴,我們永遠愛你。

哪怕,你平凡一生,僅僅只是一條在小河裏快樂撲騰着的小鯉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