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藝術

19 世紀,相機發明後,曾有人宣稱繪畫將走向死亡。不過,事實並非如此,科技只是殺死了當時日漸陳舊的古典藝術,卻無意中推動了現代繪畫的快速問世。

今天,科技依然在發展,藝術也從未停下腳步。藝術家們不僅不會再對層出不窮的科技力量感到恐懼,反而開始用更加開放的心態去擁抱它。2019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季上,師生們以“風藝術”爲主題共同呈現的沉浸式互動劇場《美的風》和《風語者·精準風控藝術實驗室成果展》,就是對科技與藝術互融的最佳嘗試。

以風爲切入點,進行團體藝術實驗,在國內尚屬首次,我們通過兩條紀錄片來了解一下這次開創性實踐的前因後果:

紀錄片第一集《風語者·如果風會說話》

作爲當代最具創造力的藝術領袖和本次美的×中央美院的“風藝術”首席創想家,邱志傑院長對藝術創作狂熱癡迷,一直都在探索科技與藝術的創新融合。當他首次接觸美的空調的精準風控技術時,創新的火花就開始在腦海迸發。

“當企業的控風技術,遇上藝術家們奇詭的想象力,我希望做出一些讓世界藝術圈不可思議的作品,通過風藝術挑戰人類目前對風的理解——原來風還可以有這麼浪漫的使用方式。”在“風藝術”這一課題下,邱院長親自帶領學生們化身風語者藝術創想家,以“風”爲契機和母題,通過科技精準控風,打造系列“風藝術”作品,讓風“說話”。

“如果風會說話,它會說這裏怎麼也有風?”

邱志傑院長把風看作一種無處不在動力,這種動力不是風驅動風車的單向能量輸出,而是航海者與帆船之間的相互關係。

風是一種動態,一種運動,不可能讓風直接在前臺,依然是通過霧、氣,通過動態的物品,來讓風變得可見。風的運行,自有它嚴格的、合乎規律的方式,當你理解它、利用它,你就能控制它。

在邱志傑看來,“狂拽酷炫的高新技術”不是與藝術結合的最佳選擇,從身邊最熟悉的事物中提煉出基本的科技原理,然後用這些原理做成作品,更會讓人有一種對日常生活的觀感煥然一新的效果,也更具藝術魅力。

風藝術作品《黑洞》,便是他對日常元素提取後再創作的結果——

邱志傑作品《黑洞》

風的運動是流體的,通過黑沙與星球的流體滾動,來呈現風的痕跡。

在美的空調的精準風控技術支持下,風吹起有重量的沙粒,翻滾沙池中的星球,整個沙池化身宇宙黑洞,風與事物不斷出場又不斷隱沒,寓意宇宙的風推動萬物的形成。

紀錄片第二集《風語者·風中創想家》

與邱志傑從身邊物提取藝術元素,反思當下社會生態的方式不同,中央美術學院學生們的創作更具科技感。

風語者藝術創想家劉志成的作品《今宵別夢寒》從美的空調“風語者”中汲取靈感,以編程的方式,配合美的空調1-100 檔的風速調節技術,對出風效果進行精準控制,利用瓶口音律的變化,形成了一段由風而起的經典歌曲——《送別》。

如果風會說話,它會說什麼?

“如果風會說話,我想讓她歌唱。”劉志成說。弘一法師的歌謠傳唱數十載,而劉志成用精準風控的技巧對它重新演繹,科技的注入讓這首迷人的樂曲煥發新的生機。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過去,改變的是技術,不變的情懷。

風語者藝術創想家 劉志成

風藝術作品《今宵別夢寒》

而風語者藝術創想家邱思瑤說:“如果風會說話,那一定是一句轉瞬即逝的低語。”

我們見過風吹散煙霧的樣子,卻很少見到風讓煙霧凝聚、成形、停留,而這一連串滿分動作,美的空調做到了。

美的空調的控風技術,瞬間風力讓煙霧噴薄而出,精準切換風力模式,留存煙霧文字,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完美呈現藝術的浪漫與科技的高級感。

風語者藝術創想家 邱思瑤小組

風藝術作品《低語》

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藝術家,在風藝術這一課題下,他們盡情玩“風”,窮盡風的可能性,藉助美的空調的控風技術,發揮創造力、想象力,展現了他們對“如果風會說話”的獨特答案。

大型沉浸式劇場《美的風》

拉開科技與藝術體驗的帷幕

《美的風》互動劇場是本次雙方在“風藝術”上最爲特別的嘗試,它作爲流動式藝術出現,不僅打破了傳統的觀影模式,讓所有的空間都成爲舞臺,也驅散了人與藝術之間的隔閡。

劇場靈感來源於央美師生們創作的系列“風藝術”作品,在中央美術學院成立的第 101 年,其決定攜手美的空調共同打造新百年首場沉浸式畢業大劇《美的風》。這標誌着在科技與藝術在深度跨界上,通過對前沿控風技術的精準駕馭,爲藝術找到了全新的表現形式。

整場表演以吹起宣紙的“風”爲始,至傳來徐徐地微風聲而止——在學生撿起凌亂的宣紙後,一陣“竹聲“響起,一位青年學子開始重述蔡元培的《美育代替宗教》,風在整部戲劇中,既是消息的承載者,也是傳播者,它帶着最初的美育箴言穿過魯藝時代先輩們的崢嶸歲月,走過繁忙的校園,來到象徵未來科技的機器人朗讀現場,風的運動和影響貫穿了劇場的方方面面,同時將師生們的作品做了最爲緊密的串聯。

王沂作品《夜來風雨聲》

孫方正&張宗明小組作品《風琴》

曾理作品《風的曼陀羅》

李博作品《流波·風轉》

小冰·夏語冰作品《大風歌》

劇目總導演張梓倩說:“我們用風創造意象、創造聲音,作爲我們理解社會、處理信息的一種方式。風,串聯起整場戲劇,它就像這個劇場的呼吸,沒有呼吸就沒有生命、沒有靈魂。”

至此,當再問起,如果風會說話,它會說什麼?

會沉默,竊竊私語,還是奏出旋律?我們希望正如邱志傑院長所言:“當企業的控風技術,遇上藝術家們奇詭的想象力,我希望做出一些讓世界藝術圈不可思議的作品,通過風藝術挑戰人類目前對風的理解——原來風還可以有這麼浪漫的使用方式。”而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是風語者,每個人都能讓風“說話”,這就是風藝術的魅力。

風,可以科技感十足,也可以具有浪漫氣質,更可以合二爲一。

中央美術學院和美的空調都致力於更好的理解風、研究風和控制風,風藝術的作品中無不體現着科技與藝術的融合之美,也在引領我們認識自然,思考與自然相處與風相處的哲學智慧,從而爲大衆帶來更好更舒適的體驗,更帶來藝術浸潤後的美的生活享受。

現在正值618 活動期,何不點擊文末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去看看美的“無風感”空調有多藝術,又有多柔?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