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上評|碩士論文能不能研究“屁”,彆着急下結論)

近日,一篇題爲《關於屁的社會學研究》的碩士畢業論文在網上流傳。該論文寫於2007年,作者系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在職碩士高建偉。彼時,高建偉不僅憑藉這篇論文通過碩士論文答辯,還被評爲“優秀”。

這篇論文的題目以及研究對象極具“吸睛”力,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有網友“譏諷”:寒窗苦讀那麼多年,還真是研究了個“屁”。也有網友讀後評論稱,看似被嗤之以鼻的事物,“深究起來,是嚴肅的事”。

對於很多剛剛步入學術研究道路的研究生而言,想做好一篇論文,最重要的就是確立選題及研究領域。選題就是文章所支持的理念,有專家曾說,一個良好的選題包含的必備要素是:打破單一學科的界限、對現有研究的充分利用和總結、對未來學科發展的預判和把握、與當下及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等。

這篇研究“屁”的論文,文章首先研究了屁的產生原理,然後這個自然現象如何一步步變成了社會現象,併成爲社會道德評價中被否定的行爲,從生理角度延伸到社會角度,揭發其中的社會學機理。類似於這樣的選題看上去很小衆,但也的確能引發一定的理論思考和學術審視,相比於千篇一律,重複一些意義不大的選題,一些小衆化的選題也會有更多有意思的發現。

而在當下的文化生態中,多元化、社會化已然成爲了一種新的趨勢,許多學術論文也逐步在嘗試研究一些“小衆化”“平民化”的選題。這類學術研究往往立足於社會性的選題領域,不完全受傳統學術研究的規範所限,喜歡聚焦細小的研究方向,探索新的研究領域,增進對新領域的瞭解,豐富對該領域的認知,將眼光轉移到小衆話題但又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關聯的部分。

但對於很多學術論文而言,不乏有采取“新瓶裝舊酒”的寫作方式,研究的內容沒有太多的理論創新,而是通過選取一個博人眼球的論文題目來投機取巧,通過劍走偏鋒來達到目的。但學術研究畢竟是嚴肅的事情,題目選取得再巧妙,也要有實質性有價值的內容才能立得住腳跟,否則也只會是一場譁衆取寵的鬧劇。換言之,“屁”不是不能研究,關鍵在於研究得怎麼樣。

進而言之,學術論文的選題小衆與否,並不重要。但是一個合格的研究選題,不僅要獲得本專業領域專家的認同,更要獲得一般讀者的普遍化認同,這樣的研究才具有深厚的學術價值。而相關學術領域的專家,也應該摘掉有色眼鏡,不能僅僅因爲選題的小衆化就提前預判研究成果的價值,還是要通過詳細嚴謹的學術探究來論證,讓真正的好酒不再拘泥用什麼瓶來裝。

碩士論文能不能研究屁 媒體:彆着急下結論


netease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李杭_BJS46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