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看围绕在刘邦身边的萧何、曹岑、周勃等人,特别是想到刘邦逃亡时,众朋友的鼎力相助后,樊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跟随刘邦。而同样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卢绾,相较于樊哙,其人脉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对大多数人而言,与樊哙的初次见面,是在司马迁的《鸿门宴》中。

鸿门宴上,樊哙提盾握剑闯宴会,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活脱脱粗人一个。

可是,这样一个粗人,却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做到以下三点,实现人生逆袭没有什么不可能。

选择比努力重要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而正确的选择,才能让你的才华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于樊哙而言,其成功的第一步,就是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惊天之语,自此,天下各路英豪纷纷揭竿而起。

在沛县卖狗肉的樊哙,听到这振聋发聩的声音后,内心也不安分起来,急迫地希望这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自己也成就一番事业,改变命运。

樊哙从屠夫到封侯:一个人逆袭的3大迹象

但是,樊哙没有草草投奔任何一方反秦势力,而是一直在等待一个最好的时机,寻找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人。

终于,一天,当地十分有名望的萧何、曹参两位县吏找到了樊哙,请他说服正在芒砀山逃亡的刘邦回来,一起举事。

此时,跟随刘邦的只有百来号刑徒。与已经建立“张楚”政权的陈胜、吴广起义军,以及兵强马壮、资金雄厚的楚军相比,刘邦什么都不是。

但是,樊哙凭借自己在与刘邦多年的交往中对他的了解,樊哙觉得应该选择刘邦。

有时候,想要认识一个人,只需看看他的朋友圈。

看看围绕在刘邦身边的萧何、曹岑、周勃等人,特别是想到刘邦逃亡时,众朋友的鼎力相助后,樊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跟随刘邦。

樊哙从屠夫到封侯:一个人逆袭的3大迹象

事实证明,樊哙的选择是正确的。

陈胜、吴广的起义军虽然声势浩大,但短短六个月就被镇压了;项梁、项羽都刚愎自用,猜忌心重,如“亚父”范增这样的老臣,一大把年纪忠心耿耿,只因一个反间计,就被迫辞官回家,在途中忧愤而死。

因此,能否成功,有时候,并不在于你够不够努力,而是在你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了。

能力才是自己的人脉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交往中,会不自觉地对自己所要付出的代价和能得到的报酬进行衡量。

因此,只有自己的能力上去了,才更有可能得到贵人的青睐,获得更多的资源。

樊哙刚跟随刘邦举事的时候,是个地地道道的粗人,但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也非常善于在实践中学习,最终成为汉军中,为数不多能独立领兵作战的将领之一。

樊哙从屠夫到封侯:一个人逆袭的3大迹象

据统计,樊哙一生共独立领兵攻克过五座城池,平定过六郡五十二县,打败过七支军队,俘获过将军十三人!

从史书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樊哙的每一次加官进爵,都伴随着在战场的奋勇杀敌。樊哙的能力连刘邦的两个最为重要的谋 事,萧何和张良都十分侧目。

而同样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卢绾,相较于樊哙,其人脉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卢绾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们既是发小又是同窗,他们年轻时,还一起在街上当过混混,一起躲避过官府的追捕……

总之,要说与刘邦的交情,没人比得过卢绾。卢绾可以自由出入皇宫,甚至可以自由出入刘邦的卧室。

按说,受皇帝这样宠幸的人,人脉应该很强大才是,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卢绾没什么能力,在打天下的时候,也没什么成绩,因此,跟随刘邦的其他兄弟们都不大买卢绾的账。

刘邦坐上皇位后,第一个想到要给这位发小封个官坐坐,但是众大臣却一致反对。不久,燕王臧荼反叛,被平定后,刘邦又想把燕地给卢绾,给这个发小封个王当当,不想,又遭到大臣们一致反对。

虽然最后刘邦力排众议,两次都给卢绾封了官,但卢绾也深知自己在朝臣们心中是什么分量,因此,在燕王的位子上坐得十分心虚。

樊哙从屠夫到封侯:一个人逆袭的3大迹象

为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增加自己在朝堂中的分量,卢绾竟然私通自立为代王的叛贼陈豨和国家死对头匈奴,最终落得个客死他乡的下场。

能力不足,就算后台再硬,最终也难当大任。

果断才能轻装上阵

《尚书•周官》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是说只有办事果断,才没有后来的艰辛。

樊哙做事果断,往往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做出正确的选择,为刘邦省去了很多麻烦。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进咸阳,立即被秦皇宫的奢侈、以及眼前的珠宝美玉等迷乱了双眼,把志向什么的抛到了九霄云外,只想到秦皇宫里好好享受一番。

刘邦如此,别人都不敢进谏,樊哙果断出手,怒问刘邦:“你是想拥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做一个富家翁?如果想要拥有天下,就请赶紧还兵灞上,不要为这些无用之物所耽误!”

最终,刘邦回到灞上,这也是后来项羽拥兵40万,却没有进攻刘邦的根本原因。

樊哙从屠夫到封侯:一个人逆袭的3大迹象

只有果断的舍弃小利,才能收获更多。

樊哙果断干脆的性格,在鸿门宴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情况万分紧急,站在大帐外守候的樊哙得信儿后,当机立断,不顾个人生死,冲进宴会,义愤填膺地怒怼项羽,句句戳进项羽的软肋,让项羽深感自己理亏。

刘邦中途离开宴会,还在走与不走之间犹豫时,樊哙一句:“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一锤定音,刘邦最终得以安全逃脱。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果断的人,才能更好地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

《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有时候,影响我们前行的,正是我们思考太多。

公元前196年,黥布反叛,此时刘邦旧伤复发,紧闭宫门,不见任何人。如此十多天后,大臣们十分不安,但碍于皇权礼教,又不敢硬闯皇宫,只能干着急。

樊哙从屠夫到封侯:一个人逆袭的3大迹象

樊哙再次果断行动,带领群臣闯入皇宫,看到刘邦头枕在一宦官腿上,一脸颓废,顿时大哭:“想当初,我跟随陛下南征北战,陛下是何等的威风,现在天下已定,陛下为什么如此颓废?陛下病了,大臣们见不到陛下,都十分恐慌。现在,陛下不与大臣们一起,却与一宦官独处,难道陛下忘了赵高之事?”刘邦立即起身而笑。

梁启超评价樊哙说:“若其谏咸阳狗马之爱,纠寝疾倦勤之失,何其明于大体也。”做事果断的人,才能摒弃无用的杂念,看得更远、更清。

樊哙以屠夫起家,却在英雄辈出、群雄逐鹿的乱世之中,不仅保住了性命,还依靠自己的努力,最终被封为舞阳侯,食邑五千四百户,真正实现了人生的完美逆袭。

樊哙的逆袭之路告诉我们,人生何处无奇迹,岁月终究不会辜负努力成就自我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