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懷文先生的牛,“喫得是草”的品格彰顯紙上,“擠得是奶”的美德一覽無餘。先生喜牛畫牛。

王佔禹

藝術之美,根扎大地,源於生活感悟,張馳時代氣息。

由山西省文聯、長治市委宣傳部、潞州區政府等單位聯辦的《春華秋實——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近日在潞州區圖書館開展。張懷文先生創作的“牛”,勃勃生氣,超凡脫俗。那矯健靈動的神姿,那拂風吞雲的氣勢,把我帶入廣袤的田野、帶向遼闊的長空、帶進濃濃的鄉愁,溫暖心懷,燃燒激情。

牛,農民的摯友,農家的寶貝,農田的靈物,出自一位長期從政的退休領導幹部筆下,濃墨重彩,躍然畫中,令我驚奇,讓我感動。

年少時就聽家鄉人說,牛有“十德”,畜中翹楚。其一忠誠,服伺主人,負重前行;其二仁義,順遇而安,不卑不亢;其三勤懇,日日耕耘,有股耐力;其四勇敢,跋山涉水,不畏艱險;其五頑強,一身擔當,一往無前;其六堅毅,埋頭幹活,不驕不躁;其七厚道,無私無畏,無怨無悔;其八實在,寒來暑往,一以貫之;其九包容,同類和睦,異類不欺;其十豁達,不爭不鬧,終生奉獻。

讀懷文先生的牛,“喫得是草”的品格彰顯紙上,“擠得是奶”的美德一覽無餘。先生愛牛情深。作品《牧歸》《放牧割草》,反映出他的童真童趣。畫中的牛悠然自得、憨態可鞠,與主人友好共處、相依爲命、樂在其中,也只有當過放牛娃的人才會有這樣的感受和洞察。先生敬牛如賓。作品《百牛圖》《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構圖喜慶,場面壯觀,氣勢恢宏,形態各異,充分見證了牛在他心中的地位,牛的喜羣結伴和雄風勃發。他把牛視爲朋友,待之以賓,更是給人善的昭示和美的享受。

先生喜牛畫牛。幾乎大把時間用在創作牛上,不僅創作當地的牛,還創作江南、塞北的牛,創作國外的牛。爲了把牛畫好,他潛心學習古人畫藝,認真研究今人畫風,反覆琢磨唐代韓滉的《五牛圖》和戴嵩的《鬥牛圖》,仔細揣摩當代李可染的《榕蔭放牧圖》和範曾的《老子出關圖》,博採衆長,求其真諦。同時觀察各地的牛,縱覽外形,究其神韻,努力畫出“懷文風格”的牛。因此,他筆下的“牛”肥美、圓潤、雄健、勁道,千姿百態,英武勃發,在家鄉榆社、省城太原、首都北京等地的“牛展”中深受觀衆喜愛,捐贈近萬幅,把“牛”的宣傳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同事與朋友都稱他是 “牛人”,先生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爲時代畫像,爲時代立傳,爲時代明德,中國畫的創作、創新,需要牛的品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