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蜀吳的託孤大臣,兩位鞠躬盡瘁名垂青史,一位因政變遺臭萬年

衆所周知,在中國古代皇帝是九五之尊上天之子,可是皇帝畢竟不是聖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會生老病死。無論是功蓋寰宇、名揚天下的千古一帝,還是殘暴無人、遺臭萬年的無道昏君在臨死前他們都會不約而同的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自己的兒子中選擇合適的繼承人,以確保自己家的是江山能夠繼續綿延。

曹操劇照

如果自己的兒子已經成年、能過乾坤獨斷固然很好,但是如果自己的兒子尚且年幼,這些皇帝就會選擇一個或者數個自己的心腹大臣,作爲託孤大臣來輔助自己的兒子來治理天下防止奸臣亂國。

可是,一般來說先皇帝在挑選託孤大臣的時候會十分小心謹慎,因爲他們不知道那些昔日在自己身邊服服帖帖的臣子能否繼續對年幼的新帝宣誓效忠,自己的兒子會不會成爲這些權臣手中的傀儡。相信在這些皇帝行將就木、奄奄一息之時最關注的問題肯定就是這些了吧。

周公劇照

相信說道託孤大臣歷史上最著名的人莫過於周公了,周公姓姬字旦,又名周公旦,是周朝文王的第四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叔叔。當時周武王在討伐商紂王建立周朝不久之後就因病去世了,周武王在臨死前感覺自己的叔叔周公爲人沉穩、老道,邊讓周公作爲託孤大臣輔佐自己的兒子成,最終,周公也不辱使命的完成了周武王臨終前交給自己的任務。

在周公攝政長達七年的時間裏面,周公完善了宗法制、分封制以及維護社稷長治久安的嫡長子繼承製。而在七年之後周公還政與公子成,不貪戀權力、大公無私的行爲也成爲了千古美談。可是後世很多的託孤大臣都想成爲周公,可是他們最終也沒有成爲周公,接下來小編就來個大家講述一下三國時期魏蜀吳三位託孤大臣,兩個因爲鞠躬盡瘁而名垂青史,可是一個卻因貪戀權利最終發動政變而被遺臭萬年。

諸葛恪劇照

第一個:東吳託孤大臣諸葛恪

諸葛恪字元遜,是三國時期東吳權臣大將軍諸葛瑾長子,同時也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小時候就以“神童”之稱聞名於世,據史料記載,孫權在一次宴會上見到聰明伶俐的諸葛恪十分喜愛,便問他道:“你的叔父諸葛亮和你的父親誰更優秀?”而諸葛恪卻以“父親慧眼識明主”爲由大讚自己的父親聰明,孫權聽後大笑。

後來,諸葛恪先後擔任過左輔都尉專門輔助太子孫亮,丹陽太守以及威北將軍,公元245年,丞相陸遜病逝之後,孫權任命諸葛恪成爲大將軍。而公元252年諸葛恪又被孫權任命爲“託孤大臣”輔佐自己的兒子孫亮,而諸葛恪也多次興兵伐魏爲東吳打下了大片疆土。

只不過後來,諸葛恪以及其所有的附屬大臣全部被權臣孫峻密謀誅殺,直到後來孫休繼位之後才正式爲諸葛恪平反,諸葛恪也算是名垂青史了。

司馬懿劇照

第二個:曹魏託孤大臣司馬懿

如果要說中國歷史上最失敗的託孤,當屬魏明帝曹睿了,曹睿一生剛愎自用,對司馬懿也是恩威並施,好在司馬懿在曹睿時期並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

不過,在曹睿主政魏國的時候,幾乎都是司馬懿在斷斷續續的掌握着軍事大權,以至於在曹真、曹休等曹氏宗親的將領死了之後,曹睿在臨終託孤的時候遍視羣臣後才發現似乎除了司馬懿之外,魏國實在是無人可用了。於是曹睿在臨死之前就讓曹爽和司馬懿共同擔任兒子曹芳的託孤大臣。

可是,後來曹爽在和司馬懿爭權的過程中落敗,司馬懿於公元249年,發動了高平陵政變,標誌着曹魏政權已經名存實亡,所有的軍政大權已經盡歸司馬氏所有,司馬懿身爲託孤大臣其所作所爲自然被後代文人士子所唾罵而遺臭萬年。

諸葛亮劇照

第三個:蜀漢託孤大臣諸葛亮

諸葛亮可以說是歷史上僅次於周公的託孤大臣,跟隨一窮二白的劉備一生南征北討,憑藉自己卓越的智慧先後幫助劉備佔領了荊州、益州以及漢中等地。然而劉備在與東吳交戰的過程中夷陵一把大火,卻將整個蜀漢的國力燒的精光。

劉備因此一病不起,並於公元223年自知壽命將不久於人世的劉備將諸葛亮和劉禪召到了白城,劉備一方面告誡劉禪要以“尚父”對待諸葛亮;另一方面又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聽後泣不成聲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諸葛亮當着劉備的面是這麼說的,同樣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諸葛亮是一個信守承諾、言行一致的人。諸葛亮六出祁山病逝於五丈原前,雖然沒能實現興復漢室的夢想,但也算是爲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所以說諸葛亮註定要名垂青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