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是世界上歷史文明最悠久的地域之一,誕生過很多王室和輝煌歷史故事。無數的王族、貴胄乃至庶人都爲着那一席至高無上的寶座傾盡了計謀甚至生命,到底這宮殿有何魅力?

讓我們一起走入各個國家的宮殿中,一起去帝王的家看看吧。

日本——皇居

日本並沒有定都的概念,宮殿建造搬遷非常頻繁,我們所要介紹的是明治天皇及之後歷代天皇定居的宮殿——皇居。

1869年,明治天皇正式將皇室遷到東京(原江戶城),所居住的西之丸御殿毀於火災,之後興建的明治宮殿又於二戰時遭到美軍轟炸被燒燬,最終1968年竣工的宮殿即今所見的新宮殿。

江戶城天守閣遺蹟

皇居佔地115萬平方米,周圍環繞着護城河,四周建有八個門。

富士見櫓: 是江戶城的遺蹟中最爲古老的三層櫓樓。

有趣的是,在鐵路網密佈的日本,沒有任何一條鐵道或公路穿過皇居的地底下,全由周邊繞開,這可能和我們的龍脈一說有相似之處。

從皇宮前的大廣場前可以看到兩座橋是通往內宮的入口。

通往內宮的橋

日本宮殿總體來說沒有奢華裝飾,以古樸簡約爲重,而東御苑花園和二之丸庭園作爲皇居乃至東京的綠色之肺,可以說是最爲美麗的宮廷裝飾了。

皇居的大部份地方不對外開放,只有東御苑花園及外苑公園開放給遊客參觀。在1月2日(新年問候)和12月23日(皇帝的生日),日本居民前往爲天皇拜壽。

韓國——景福宮

韓國共有五大宮,景福宮位於首位,得名於《詩經》中“君子萬年,介爾景福”中“景福”二字。

它是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王朝的正宮(1392~1910年),位於首爾市。

佔地面積佔地12.6萬坪(57.75公頃),呈正方形,東南西北各有一門。

爲了嚴格遵循與宗主國中國的宗藩關係,景福宮所有建築均以丹青之色來區別於中國皇宮的黃色。

正殿勤政殿是韓國古代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物,慈慶殿和交泰殿分別是王太后和王妃的寢殿。

泰國——大皇宮

自1782年以來,這座宮殿一直是暹羅國王(後來是泰國國王)的官邸,總面積爲21,8400平方米。它具有鮮明的暹羅建築藝術特點,深受各國遊人的讚賞,被稱爲 “泰國藝術大全”。

從外形上看,這座宮殿建築羣大致呈長方形,四周築有高5米,長1900米的白色圍牆,宮殿與寺廟連成一體,彰顯泰國對佛教的虔誠信仰。

大皇宮的格局是不對稱的、兼收幷蓄的風格,它由無數的建築、亭臺樓閣、花園組成。

大皇宮分爲包括有公共建築的外院、佛教建築的中庭以及內院三個部分。佛塔式的尖頂隨處可見、直插雲宵,魚鱗狀的玻璃瓦在陽光照射下,而對各種佛像也佔據了大皇宮的主要部分。

翡翠佛寺(Temple of the Emerald Buddha)

主殿節基宮的特點就是它的基本結構屬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藝術,而上邊三個方形尖頂的殿頂,卻是泰國式屋頂。

大皇宮目前部分開放給公衆作爲一個博物館,但它仍然是一個工作宮殿,幾個皇家辦公室仍然位於裏面。

印度——德里紅堡

在莫臥兒帝國時期,沙賈汗皇帝將首都自阿格拉遷址於此。自1639開始建造,耗費了近10年的時間才完成。

紅堡屬於典型的莫臥爾風格的伊斯蘭建築,因整個建築主體呈紅褐色而得名紅堡。整座城堡都是用紅色砂岩所建,周圍城牆高聳,氣勢非凡。

這座城堡的輝煌過去見證了曾今的莫臥兒王朝的不可一世,寄託了王朝的第五任皇帝沙賈汗對愛妻泰姬瑪哈的無限懷念,同時也記載了當年英國入侵印度的殖民遺蹟。

城堡內的建築包括明珠清真寺、公衆廳與私人廳以及專供皇帝使用的冉瑪哈勒宮等。就連紅堡內部的柱子都用紅砂岩建造,圓弧形的拱頂成爲一大特色。

紅堡內還設有紀念品市場,而在內部也並非全部是紅色,白色大理石建築與紅色砂岩建築在這座宮廷中互相輝映,見證着這個國家的興衰。

中國——紫禁城

首先要介紹的當然就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故宮(舊稱紫禁城),它位於世界五大宮之首。

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的故宮,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爲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宮殿呈南北中軸線排列,整體來看左右對稱、非常均衡,這也符合了宮廷的威嚴秩序。

外朝的中心爲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屋頂形式豐富多彩,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孔雀綠、寶石藍等各色琉璃石裝飾。

以“九五之尊”的大殿太和殿爲例,殿內藻井、坐龍天花、金龍和璽彩畫、三層漢白玉石須彌座形式的臺基以及臺基周圍的龍鳳紋飾望柱,門窗上加釘銅製鎏金的角葉,角葉上鐫刻雲龍,金碧輝煌,十分壯麗。

隨着保護措施的不斷完善,故宮已經有大約3/4的宮殿都對外開放。

科普一個你可能不知道的節日——國際博物館日

用莫奈的畫再創作奧斯卡獲獎影片《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美感完全不輸《至愛梵高》

公衆號

MetFusio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