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武则天是庶族势力兴起的典型代表, 她出身于庶族地主商人家庭, 无特权, 一路全靠个人不懈奋斗, 最终成为一代女皇。这些人都为武则天巩固皇后地位和临朝称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 由女性执政并非罕事, 她们或怀抱幼主于帘内执掌朝纲, 或假手皇帝来左右政局。然而尽管大权在握, 她们却不曾公开称帝。而只有武则天公然亲自登基, 改变国号。此举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个奇迹。史家对武则天评价颇高, 郭沫若称其为“治宏贞观, 政启开元”。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该女性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中走向权力的巅峰?本文将从下面三方面浅析武则天崛起之因。

武则天崛起的三大原因


一、自身的性格、意志及能力

“她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 君临天下, 在她的眼里, 命运可以改变。百分之一的机会和百分之九十的性格, 造就这个非凡女人的千古流芳。”武则天在唐太宗时期不得宠, 但她在后宫漫长的十二年里, 并没有以泪洗面。聪明的武则天在唐太宗晚年生病期间结交了李治, 她冲破了伦理的道德底线, 叩开了命运的大门, 这就是武则天的性格之一, 勇敢无畏。有件事说明武则天非常勇敢, 她14岁的时候, 进皇宫前, 她的母亲非常伤心, 但是她这样安慰:“见天子庸知非福, 何儿女悲乎?”。这反映出她不是以常人的眼光来看待进皇宫。另外有一件事反应出她超常的智慧, 唐太宗有匹很暴烈的狮子骢, 没人能够驯服, 她提出了这样的办法:“妾能制之, 然须三物, 一铁鞭, 二铁锤, 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 则以铁樾锤其首, 又不服, 则以匕首断其喉。”虽得太宗欣赏, 但其命运多舛, 未到提升, 太宗驾崩, 依祖制, 入感业寺。后被复召入宫后, 其才智才得以施展。

武则天意志坚强, 手腕铁血。用铁腕剪除“反武派”势力, 扫清权力之路。显庆四年四月, 以谋反流放“反武派”首领长孙无忌于黔州, 迫使他自杀。她用贬官来拉拢那些反对者, 为此, 她将于志宁贬到边远地方当刺史, 这样“自是政归中宫矣”成为了于氏等人的最终阵营。对于武装叛乱之人, 她强力剪除:如绞死了宰相裴炎;让门卫将徐敬业杀死;让“兵溃而归”的李贞在家中自杀。她也将反对武氏的大将程务梃和王方翼分别处死和流放。武则天还搞特务统治, 有这样的记载可以证明:“诏许上变, 在所给轻传, 送京师, 即日招见, 厚饵爵赏歆动之。凡言变, 吏不得何诘, 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 禀之客馆。若不送者, 以所告罪之。故上变者遍天下。”武则天通过流放、罢免、处决反对者等措施, 逐渐地控制了政权, 最终扫除了反对势力。

第三, 武则天重用亲己的官员, 还进行人才培养。一方面, 她联系拥护她的李义府、崔义玄、许敬宗等人, 她也重用高级将领李勤等。这些人在立后与废后的斗争中, 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她用人不拘一格。为了广泛选拨人才, 武则天改变过去的科举制度, “咸亨之后, 凡由文学一举于有司者, 竟集于进士矣”。武则天还完善了科举制, 比如她第一次开创了殿试, 进行武举考试的选拔。她还规定, 有才能的人可以毛遂自荐。这一切, 为寒门知识分子打开了通向政治舞台的道路。当然反过来, 这些寒门知识分子也帮助了武则天。“谋臣若雨, 猛将如云”的时代在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中得以出现, 比如狄仁杰、张柬之以及后来“开元之治”时代的名臣姚崇等人。当然这些文臣和猛将后来成为了武则天的得力帮手。这些人都为武则天巩固皇后地位和临朝称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武则天崛起的三大原因


二、外在原因:唐朝的社会环境

唐朝正处于古代社会的上升繁荣时期。封建礼教还没有发展固化状态。正如朱熹所说“唐源流出于狄夷, 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唐代与宋以后的朝代相比, 女性受的束缚要少的多, 风气较为开放。这种社会风气对武则天参政直至称帝都起着积极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在唐代女性的文化素养方面, 唐代的后宫也充满了文化气氛。入宫后的武则天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使她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从而成为“兼涉文史”的女性。文化素养和由此而来的通古今、知权变的见识都是武则天参政的最基本的素养。因为具备这种修养, 她才能在高宗病后“百司表奏, 并处事称旨”。由此, 武则天开始了政治生涯, 走上了称帝的第一个台阶。

第二, 唐代上层女性的参政意识加强, 唐代社会开放, 武氏之所以能获得称帝的成功, 这是因为她在后宫中受到影响。虽然总体上来说, 在中国古代, 男性参加政治是很正常的现象, 女性被排斥进入政坛。但是也有例外。尤其到了唐代, 唐代的社会环境很好, 对于女性进入政治领域不是很排斥, 让女性成为政治领袖成为可能。武则天就是其中的杰出女性, 她则把唐代后妃涉政推向顶峰。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她当了昭仪想当皇后, 当了皇后还想当皇帝。这不仅与当时正统儒家观念背道而驰, 而且遭到实力壮大的关陇贵族集团的极力反对。武则天以其绝伦的才智和顽强的毅力压倒宫内的萧淑妃、王皇后。战胜朝内长孙无忌、褚遂良等, 冲破宫闱, 干预朝政。从显庆年开始, 唐高宗由于视力下降并患有风眩病, 委托武则天处理部分政务, 权柄渐操武后之手。“上每视事, 武后垂帘于后, 政无大小, 皆与闻之。”天下称皇帝和武后为“二圣”。675年, 武则天临朝称制, 开始独揽朝政。683年, 高宗病死。武则天先后废中宗、睿宗, 690年, 武则天终于自称圣神皇帝.改唐易周, 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武则天崛起的三大原因


三、社会原因:庶族兴起、士族衰落

自隋唐起, 门阀的衰落与庶族的兴起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时代特征。从北周起, 以门第作为任用官吏的标准便有所突破。“隋承周制, 官无清浊” (《隋书陆彦师传》) 。清指士族, 浊指庶族, 可见隋朝选拔官吏已不再凭门第的高下了。隋文帝为顺应南北朝依赖庶族地主势力增强的趋势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废除九品中正制, 开创新的选官制度, 最终确立了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替代九品中正制, 门阀士族的独尊地位慢慢受到影响。而这时候庶族地主凭借军功慢慢崛起。这样门阀士族和庶族地主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到了唐代, 由于科举制度的实行, 加之武氏推行一系列打击世族的政策, 庶族的地位开始发生变化, 世族衰落, 庶族兴起是大势所趋。比如《姓氏录》的修成, 大大地增强了庶族地主的力量, 因为其中规定:只要有军功, 都可以入士族。而武则天是庶族势力兴起的典型代表, 她出身于庶族地主商人家庭, 无特权, 一路全靠个人不懈奋斗, 最终成为一代女皇。

当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 她慢慢经营她的阵营。由于她和唐高宗有共同的目的, 就是巩固皇权。实际上, 武则天的很多行为是唐高宗默许的, 因为长孙无忌等关陇集团的势力强大, 威胁到皇权, 所以唐高宗和武则天联手打击关陇集团。在这样的过程中, 武则天展示了自己的能力, 得到了锻炼。总的来说, 这是一个时代的需要, 因为从北周开始兴起的关陇贵族集团一直影响君主的权力。中国封建皇权是个不断加强的过程, 经过南北朝的混乱, 皇权旁落, 而且隋文帝、唐高祖的发家也都依靠门阀士族的帮忙, 虽然门阀的影响逐渐在减弱, 但是影响力很大。这就是唐高宗配合武则天打击关陇贵族集团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武则天崛起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赵翼评价武则天是“女中英主”。这是非常恰当的, 因为她凭借不屈的性格, 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能力, 在开放的唐代社会风气中得到庶族力量的帮助, 终于在等级森严的男权社会中获得独掌天下的至上权力, 并为开创盛唐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写道:“武则天是一位刚强机智的政治家。贞观时期取得的成就和强盛, 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里, 得到了切实的巩固, 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武则天当政造成历时半个世纪强有力的专制统治, 对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安宁, 经济繁荣的长期保持, 是有贡献的。”对于武则天, 不能单单地把武则天当作一位帝王来看待, 因为, 武则天其实是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诞生出的一位芳华绝代的伟大的知识女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