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推薦】趙蘭生:荒野中紀錄“精靈”【特別推薦】趙蘭生:荒野中紀錄“精靈”

個人簡介

【特別推薦】趙蘭生:荒野中紀錄“精靈”

趙蘭生,68歲,拍攝野生動物已有二十餘年,目前爲新疆攝影協會會員、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員、克拉瑪依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其作品曾獲得“天山文藝獎”“第八屆金鶴獎全國數碼攝影大賽銀獎”等近五十項大獎。

當夕陽暮色如油彩般沉下,橙黃的背景中,一隻鵝喉羚正在朝遠方輕盈躍動,它恍如精靈般,讓整幅畫面“活”了起來。

【特別推薦】趙蘭生:荒野中紀錄“精靈”

從城市與荒野的交界處出發,我市攝影家趙蘭生用手中的相機拍攝了上述畫面。而在荒野深處,克拉瑪依的野生動物們彷彿自然的使者,帶領趙蘭生這樣的藝術家走上荒野之旅,用相機、畫筆或記憶留存大自然的雄奇壯美、野生動物的天真靈動。

【特別推薦】趙蘭生:荒野中紀錄“精靈”

在趙蘭生看來,走進“荒野之旅·時尚之都”,不僅是一場視覺的享受之旅,更是滌盪內心、返璞歸真的心靈旅程。在這趟旅程中,每一次與荒野精靈們的邂逅,都讓他爲生命的能量感到震撼、感動、驚歎。

【特別推薦】趙蘭生:荒野中紀錄“精靈”

邂逅那隻專屬“模特

多加留意趙蘭生拍攝的鵝喉羚,便會發現有一隻鵝喉羚的身影常常出現。它看起來已經進入中老年,身體有不再輕盈的趨勢,最大的特點是長有兩隻不對稱的羊角——一高一低。

【特別推薦】趙蘭生:荒野中紀錄“精靈”

“它是我的專屬模特,它很獨特。”趙蘭生說,在很多人看來,鵝喉羚之間的長相區別不大,“可我就是能一眼認出它”。

原來,早在七八年前,趙蘭生就與這隻“模特”不期而遇。當他在一次拍攝過程中接近鵝喉羚羣時,其他的鵝喉羚都感到十分驚恐,趙蘭生的腳步如同觸發羊羣奔逃的機關,他隨時都可能失去一次絕佳近景的拍攝機會。

而這隻鵝喉羚卻不同。

它時而抬頭看看趙蘭生,時而悠閒踱步,好像從未有人闖入自己的世界。

“咔嚓”……趙蘭生對着它按下了數次快門,收穫了許多張平時最難拍到的正面特寫。

令趙蘭生驚歎的是,這隻羚羊的淡定從容並非一種偶然,它不僅沒有非常畏懼,甚至在長久的相處中與趙蘭生逐漸產生了親近感。

經過第一年的多次拍攝,第二年,趙蘭生仍然在羊羣中一眼發現了它。

和以往一樣,當羊羣驚恐地躲開趙蘭生的闖入,趙蘭生卻能夠離這隻羊更近一點。而安全距離的不斷縮小,也讓他看到,這隻角與衆不同的羊確實上歲數了。

大自然的優勝劣汰,不知何時會淘汰掉羊羣中的“老者”,趙蘭生更加珍惜與之相處的時光。這隻鵝喉羚也享受着大自然的舞臺,爲趙蘭生提供了源源的靈感和佳作。

第三年,趙蘭生估摸着已經見不到這隻羊了,可當高低角再次闖入鏡頭,趙蘭生的內心一陣狂喜。這種狂喜並非源於對攝影作品的期待,而是對“老友”安康的欣慰。

而“高低角”也依然認得趙蘭生,它對趙蘭生的防備更少了,趙蘭生在離它三十米內的距離拍攝,它也不會有一絲驚恐。

它們像孩子般天真

可第四年及以後,趙蘭生的照片中不再有“高低角”了。

“失落。”趙蘭生說,可這便是自然規律。在他心裏,“高低角”的消失不僅僅是“模特”的損失,更是這萬般荒野生靈中,一位老友的隕落。

有生命逝去,就會有生命誕生,這是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趙蘭生失去了一隻鵝喉羚老友,而年輕羚羊的鮮活也讓趙蘭生一次次感到驚喜與快樂。

在一次與家人相伴的荒野之旅中,趙蘭生和家人偶然發現了四隻年輕的羚羊。他們將車停在遠處,和四隻羚羊一樣享受着遠離喧囂的悠閒。

可羊兒似乎也沒那麼容易“坐得住”,其中的兩隻羊似乎開始感到有些無聊,玩起了你追我趕的遊戲。

四季都能見到它們

在遊戲中,兩隻羊的肢體數次發生碰撞,就像小朋友在追逐間難免互相拉扯,可隨着接觸變得頻繁,交鋒也變得正式而嚴肅,最後,兩隻羚羊臉貼着臉,鼻樑頂着鼻樑,互相瞪視,雙眼噴射着怒火。

旁邊坐臥的另外兩隻也突然來了興致,饒有趣味地起來觀看。

後撤,衝擊,砰!

小小的摩擦頃刻間升級爲正式“幹架”,目睹全部過程,趙蘭生和家人在車裏笑得前仰後合。

回憶起這一幕,趙蘭生感慨道,鵝喉羚雖然敏感膽小,但它們在相處中也會感到無聊,會嬉戲,會因爲小小的摩擦而發脾氣,甚至還會當“喫瓜羣衆”在場外起鬨。

“它們不就像小朋友一樣天真可愛嗎!”趙蘭生說。

在二十餘年的攝影生涯裏,鵝喉羚並非趙蘭生鏡頭中唯一的主角。實際上,我市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用趙蘭生的話說,這裏是攝影家的天堂。

趙蘭生認爲,如果要拍攝野生動物,克拉瑪依具有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優勢。一方面是這裏動植物種類多,人類與動物、城市與自然的關係十分融洽;另一方面,無論是盛夏還是嚴冬,這裏一年四季都能捕捉到野生動物的身影。

資料顯示,我市境內野生動物主要有鵝喉羚(黃羊)、盤羊、野兔、狐狸、鼠、狼、蛇、蜥蜴、蟾蜍、野雞、野鴨、天鵝、麻雀、黃鸝、喜鵲、百靈、烏鴉、斑鳩等三十餘種;野生荒漠植物主要有梭梭、紅柳、胡楊、半灌木的沙棗、枸杞、蘆葦等230餘種。

而市區西、北緣爲荒漠,北部有青克斯山,梭梭柴、紅柳等植物經年生長,地形與食物都爲野生動物生活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不僅是我市的野生動物會長久在此棲居,周邊地區甚至更遠處的動物們也會“慕名而來”。

這是攝影者的天堂

“粉紅椋鳥、白鷺、海鷗等鳥類如今已經被發現在我市生活、棲息、繁衍,現在,隨着人們的保護意識逐漸增強,保護野生動物方面的宣傳力度也在日漸加大,野生動植物種類正變得日益豐富。”趙蘭生說。

作爲熟悉我市野生動物資源分佈的攝影師,克拉瑪依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主席,趙蘭生多次帶領攝影家等荒野尋蹤。

他說,“我希望大家通過走進荒野,感受野生動物的獨特魅力,喚醒公衆愛護、保護動物的意識,守護野生動植物生活的美麗家園。”

來源:克拉瑪依日報記者 聶夢婷

圖片爲趙蘭生攝

【特別推薦】趙蘭生:荒野中紀錄“精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