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28號開始,一款名爲《死亡陰影》的遊戲開始出現在國區App Store遊戲付費榜Top 10名單之內,並且從開始的第8一路逆襲至第1,正當小編打算一探這個遊戲究竟有着怎樣的特殊魅力的時候,遊戲突然在8號遭到了下架處理。

通過翻查遊戲的評論小編髮現:這可能又是個憑“刷”上榜的遊戲。這樣的話被下架也就不難理解了,畢竟蘋果公司對於這樣的“刷子應用”處理起來一直都不會手軟,與《死亡陰影》在同一天遭遇了同樣命運的還有8000多個應用,而在幾天前,還有一波數量更爲龐大的下架潮;上週共下架的產品就超過了30000款。

這一方面反映了現在App市場熱度還不錯,所以纔會有人不惜頂風作案,但從另一方面看,這其實也是一個從羣魔亂舞到漸歸有序的過程。

羣魔亂舞:刷榜問題屢禁不止

刷好評等刷單行爲在業內似乎並不是什麼祕密,儘管蘋果公司的各種整改措施也在一路與時俱進,但哪怕面臨的將會是下架甚至封號這樣嚴峻懲罰的情況下,這種現象依舊屢禁不止。而近幾年蘋果似乎也已經有點厭倦這個“貓鼠遊戲”了,最明顯的就是iOS 11版本更新之後,App Store排行榜直接從首頁消失。無疑這對刷榜行爲造成了致命打擊。但是在這之後,其他的刷單行爲(例如刷評分)也依然存在,就以文章開頭的《死亡陰影》爲例,這個曾經在上週登頂國區App Store遊戲付費榜首的遊戲,很可能就是個刷評分的典型例子,它的評分構成是這樣的:

8392的5星,零星的2、3、4星和208個1星

但玩家終究不是傻的,在遊戲被下架前,遊戲的評論區甚至已經出現了一整頁都是1星的情況。可能大家都已經猜到,這大多數高評分是怎麼來的。那蘋果公司爲什麼不直接把這些大量刷評分的應用直接下架或者封禁呢?因爲有的刷單從業者非常“聰明”:它們不僅爲自己的應用刷,還會分出少部分資源給無關應用甚至競爭對手的應用刷,以增加蘋果的鑑別難度。這樣可以有效預防蘋果下重手封禁刷榜應用,因爲會誤傷大量正常應用,讓蘋果公司投鼠忌器。

經歷了這些年的較量,蘋果在處理這個問題上顯得越來越不耐煩和無奈,因爲不可能因此而關閉應用評論,也不可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進行人工處理;而用AI來智能處理的話,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很容易會誤傷,如何處理誤傷引起的開發者和用戶投訴都是讓蘋果頭痛的問題。

關鍵詞爲主導,ASM和新元素爲輔的時代或將到來

難道蘋果就這樣的沒轍了嗎?當然不是。8月24號,全球App Store的先鋒美服新增了幾個新元素:開發者、Story、Search Ads、內購。這意味着什麼?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你辛辛苦苦把應用在某一個關鍵詞刷到了自然搜索的第2名,但是在應用了新規則後,就只能排在第4了...

左邊爲新規則後

沒錯,這就是最新操作,也是美服App Store引入新元素之後最直觀的反映:區別於以往只根據App ID和關鍵詞進行排名,加入新要素之後,將會以關鍵詞爲主導,【Story】和【開發者】等的要素也將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說得直接一點,在應用了新規則之後,搜索排名的前幾位(美區目前搜索第一位固定爲ASM競價廣告,國區當前還未引入,暫時不做詳細描述)可能會與【Story】和【開發者】等的新元素掛鉤,只靠刷單就能上天的時代可能要一去不復返了。ASO+ASM,或者ASO+新要素的組合可能會成爲新的主流。

新元素的加入除了能有效抑制刷單行爲的收益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能夠留住優秀的開發者。事關近年來不只一次有開發者表達了對App Store抽成的不滿,而這次新規則中加入了【開發者】的新元素如無意外的話將會爲優秀的開發者提供便利,甚至會吸引部分心生退意優秀的開發者繼續留在App Store。試想下,如果你是一個優秀開發者,以前你上架一個新App的時候,那些通過刷詞的劣質App能把你擠在下面;但是現在你上架新App的時候,能夠馬上在搜索中獲得靠前的排名,這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尤其是當你已經手握某個排名靠前的應用時,這種“以舊帶新”的效果還會更加明顯!

少動歪腦筋,多做踏實事

其實從這些新規則大概可以猜到,蘋果接下來的動作很可能就是要把App Store進行社區化,通過增加用戶和開發者對於這個生態體系的依賴和粘性,從而讓這個體系更加健康,穩妥地繼續成長和發展,然後再吸引更多用戶和開發者入駐...形成這樣一個良性循環。

當然,這些規則目前還未在App Store的國區全面上線,不過,應該也在日程表上了,相信在新規則的加護下無論是用戶還是開發者都將會在App Store有更好的體驗。對於用戶來說,以後可能就會擺脫那些在你搜索時關鍵詞的時候,通過刷詞幹擾你的非目標App(參考當時的山寨《旅行青蛙》),而對於開發者來說,雖然刷榜刷詞刷評分仍會有一定成效,但是終會有失效的一天,就像《死亡陰影》這樣,哪怕你刷到了付費榜第一位,終究逃不過被下架的命運。對於開發者來說,最應該做的事情,一直都是踏踏實實把自己的應用做好,打磨好,與其沉迷刷單,爲什麼不試着爭取拿到屬於自己的開發者專欄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