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重返烏托邦”長達1個半月的展覽期間,除了持續向公衆徵集展品,主辦方還舉辦了形式豐富的活動,營造公衆參與精神文化產出和交流的契機及環境。2019年6月16日,由源未文化發起,網易雲音樂和朝陽大悅城特別支持的“重返烏托邦”作品徵集藝術展在朝陽大悅城正式落幕,據統計,這次持續近一個多月的音樂、物品徵集展共有15614人次觀展,徵集展品數十件,產生評論過千條,5場線下活動獲得約500人的參與及支持。

2019年6月16日,由源未文化發起,網易雲音樂和朝陽大悅城特別支持的“重返烏托邦”作品徵集藝術展在朝陽大悅城正式落幕,據統計,這次持續近一個多月的音樂、物品徵集展共有15614人次觀展,徵集展品數十件,產生評論過千條,5場線下活動獲得約500人的參與及支持。

儘管在一二線城市藝術展覽如火如荼,但絕大多數藝術活動依然固守我展你看的傳統模式,藝術依然處在被公衆圍觀的對立局面。源未文化打造的線下空間“重返烏托邦”旨在改變大衆與藝術品的邊界,通過倡導大衆與藝術家的無差別藝術展,喚醒人人蔘與精神產出的潛能和意願;同時以故事的手法賦予每個展品新的精神內涵和情感共鳴,令公衆感受藝術不再侷限於傳統學術體系一個維度,而用全人類共通的語言:情感共鳴去重新發現理解藝術的價值。

在此次向公衆徵集展品的活動中,既有口紅,校服這樣雖然平凡,故事卻賦予它全新價值的日常用品;也有詩歌,音像資料等等無形展品,同時還有藝術家根據公衆思路共同創作的全新作品,如象徵烏托邦精神之火不滅的“靈魂之所”。此外表現一朵花從生到死完整過程的多媒體投影裝置鮮花種子,象徵由內心走進理性世界的衆妙之門和通過新媒體技術讓人們的影子留在烏托邦的巨型LED交互裝置“夢影”等等都成了觀衆來到“重返烏托邦”必拍的打卡地標。

在“重返烏托邦”長達1個半月的展覽期間,除了持續向公衆徵集展品,主辦方還舉辦了形式豐富的活動,營造公衆參與精神文化產出和交流的契機及環境。比如“‘母親節’向媽媽的時尚低頭”、“520‘一起發明愛的密碼’繪畫沙龍”、“‘看得見的音樂’融合演奏沙龍”、父親節“爸氣十足,烏托邦沒有沉默的父愛”等等,從藝術普及的角度給予觀衆更多親身體驗藝術創作和進行內容產出的機會。 而在線下舉辦展覽和活動的同時,重返烏托邦還聯動網易雲音樂與網友進行線上互動,收集到大量網友留言和故事形成線下烏托邦空間特有的彈幕區。這些內容產出和參觀重返烏托邦展觀衆留下的7大本留言做到了線上線下打通,彼此交互再度產出新內容。因此由觀衆產出內容也成爲了“重返烏托邦”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此意義而言,重返烏托邦正是由大衆創作的一個全新展覽模式,真正的策展人恰恰是大衆本身。

在五層悅界進行的音樂沙龍

源未文化的另一個嘗試在於,重返烏托邦IP空間選址於青年文化地標北京朝陽大悅城,而沒有選在傳統的畫廊或者藝術場館,此舉也獲得了觀衆的強烈認可。這種打破藝術展固有印象的舉動一方面給商業地產帶來了新的內容產出,同時爲顧客在綜合購物中心的體驗做加法,讓顧客在購物休閒的同時還能夠獲取藝術的體驗加成。 在此次重返烏托邦空間IP首度亮相後,源未文化也在展覽期間獲取了大量用戶反饋和市場需求。無論是上游資源分散,下游需求模糊等傳統難題還是行業內對市場的習慣性漠視及難以跳出固有模式,都使源未堅定藝術介入大衆生活的道路,在未來數年內專注做最值得信任的價值服務商,將“重返烏托邦”IP複製到各種地產領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