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长毛到西兴,债务都零清;长毛到西兴,光棍好成亲。】

  这首儿唱起来粗鄙,

  文学上一点不高雅,

  确是19世纪中期在江浙一带最为流行的“金曲”。

  熟读历史的都知道,“长毛”指的是太平军。

  当洪秀全大军一路北伐势如破竹地来到江南时,

  百姓们夹道欢迎,

  恨不得放鞭炮过年。

  贫民百姓们读书甚少,

  曾国藩那篇慷慨激昂的《讨粤匪檄》对老百姓来说实在太掉书袋子了。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这句知识分子听来悚然激愤的千古名句,

  对老百姓来说却是空话。

  孔孟哭不哭关他们什么事呢?

  哪里有洪天王说“光棍好成亲”来的诱惑大?

  就靠着这么两句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的民谣,

  太平军迅速俘获了底层百姓的心。

  民心之向背,

  往往左右了一个王朝的命运。

  曾国藩之神勇智计,

  也挡不住这场闹剧般兴起的农民起义,

  给腐朽的清王朝来了致命一击。

  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

  便是因为它歌词、旋律简单,

  朗朗上口容易传唱,洗脑程度极高。

  古往今来,

  不管是农民起义、还是贵族反叛,

  或者是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

  多会编几首民谣,

  乡间小儿广泛传唱,

  形成独特的“封建社会谣言史”。

  而历代农民起义中,

  总涌现出无数“反歌”,

  戳中了天下苦暴政者的痛点,

  也撩拨起贫民百姓的通天暴怒。

  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以不可转圜的恐怖威力席卷向坚不可摧的大帝国统治者…

  02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奈何望欲平!】

  东汉末年爆发过一场以宗教形式组织的农民暴乱,

  由张角领导,

  因起义者头裹黄巾而被称为“黄巾之乱”。

  他们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

  向东汉朝廷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这场暴乱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一首民谣中。

  百姓的头发是韭菜,剪了又长、长了又剪,在这天下大旱民不聊生的时候,却不能当饭吃。

  百姓的头颅像鸡头,牲畜的命不值钱,百姓的命不如牲畜,但头割了,却还是忍不住发出悲鸣。

  《汉书·食货志》里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天下那么大,容得下宦官乱政、外戚胡闹,却容不下挣扎求生的贫民。

  朝廷腐败、边疆战事不断,天下大旱,却无颗米救济,赋税一日比一日多,即使将肉身都卖掉也偿还不清,官官相护,都想捞一笔之后拍屁股走人。

  当走投无路的百姓喊出“奈何望欲平”时,

  东汉王朝的警钟已经敲响,

  黄巾军如潮水般在全国各地涌现,

  天子永远地失去了威严,

  这个曾经傲视天下的大汉王朝,终将覆灭。

  03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这首《无向辽东浪死歌》作于隋朝末年,作者是隋末农民起义早期领袖王薄。

  他自称“知世郎”,

  穿着红上衣和背带裤,

  一手拿槊一手拿刀,

  上山跟土匪抢獐鹿,

  下山跟地主老财抢牛羊。

  他写了一首歌,

  歌名翻译一下叫“别去辽东白白送死啊”,

  号召大家一起反对隋朝皇帝。

  隋炀帝不是一个无知昏庸的皇帝,

  但他一定不是一个好皇帝。

  有时候一个聪明却爱折腾的帝王,

  比一个无知却懦弱的帝王给百姓带来的伤害更大。

  隋炀帝登基以来,

  好大喜功地干了数不清的事儿,

  修运河、建东都,

  还不惜耗费无数民力去征伐高句丽。

  过度的征敛摧毁了国家经济,

  将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地,

  民间没有活路,爆发了大规模民变。

  王薄率先举起了反抗的大旗,

  用一首民谣纠集了数万人,盘踞泰山。

  他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在广为传唱过程中也得到了润色,变成了好几首。

  【又莫向辽东去,迢迢去路长。老亲倚闾望,少妇守空房。有田不得耕,有事谁相将?】

  【又莫向辽东去,夷兵似虎豺。长剑碎我身,利镞穿我腮。性命只须臾,节侠谁悲哀。功成大将受上赏,我独何为死蒿莱!】

  王薄的起义很快失败了,

  但更大规模更轰轰烈烈的起义又起来了。

  河南的瓦岗军,

  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

  这些起义军虽然最终都宣告失败,

  但他们彻底击垮了隋王朝,

  将暴君的暴政推翻,

  最终迎来了清明盛世。

  04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用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闯王来了不纳粮”,这首歌里的这七个字,对于遭受天灾人祸饥寒交迫的农民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苛捐杂税,

  是一座又一座大山压在百姓肩上,

  压弯了他们的背和腰,

  也压弯了他们的膝盖。

  那个天性多疑的皇帝用朝令夕改的方式妄图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时,

  百姓早已被消磨了耐性,

  再也无法相信他了。

  于是有一天,

  一个天生脾气暴不好惹的无业游民举起了义旗,

  万民归附。

  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闯王”,

  相信他会带着大家杀入北京城,

  相信胜利以后的日子可以不当差不纳粮,

  大家快活过一场。

  李自成是天生的将才,

  他真的攻进了紫禁城,

  逼死了崇祯帝。

  可是他也迅速地变了,

  答应百姓的要求一个也没开始做,

  却先娶上了美妾过上了帝王生活,

  纵容部下烧杀抢掠。

  和所有的农民起义一样,

  李自成是不会成功的,

  农民阶级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民众的力量强大到足以摧毁一个坚不可摧的帝国,

  但他们自己却无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官僚系统,

  更无法合情合理地继续维持一个帝国的运转。

  李自成的兵败几乎是历史的必然。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

  得利的渔翁会是一支来自关外的铁骑,

  他们以破竹之势成为了紫禁城的新主人,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人民在短时间内,

  迎来了更悲怆更惨烈的死亡。

  或许正是因此,

  当两百年后,

  一个疯疯癫癫的“天王”和“东王”用荒诞的“天父天兄下凡”的谎言纠集起一支起义队伍时,

  江浙的人民竟迅速地被一句“光棍好成亲”的民谣给诓骗了。

  李秀成配剑

  在这些“流行歌曲”的撩拨下,

  民众的怒气值在上升,

  最终汇聚成泼天怒火,

  而外强中干的大一统清王朝,

  便只有覆亡的命运。

  文章原创作者: 沈邱鸦丫,来源于 历史教师王汉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