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講究養生的市民,摒棄了各種飲料,隨手帶上了保溫杯。抱着保溫杯喝點熱水,或泡點枸杞、參片等養生茶,在秋冬季尤其暖身。

最近,義烏市民王女士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提到“用保溫杯泡茶,容易析出重金屬,會導致慢性中毒”,這讓已經長時間使用保溫杯的她擔心不已。

事實是否如此?義烏市市場監管局產品(商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的“食品安全求真社”日前做了一次實驗。王女士帶上陪伴她多年的保溫杯和一盒綠茶,還讓幾個好友也帶上他們平時用的保溫杯和濾茶器,一起走進了產(商)院的食品檢測實驗室。

本次實驗模擬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泡茶方式和習慣,參照國家標準GB 31604.49-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砷、鎘、鉻、鉛的測定和砷、鎘、鉻、鎳、鉛、銻、鋅遷移量的測定》中的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中重金屬遷移量的測定方法,並加以改進,來測定茶水中的鉛、砷、鎘、鉻的含量。

檢測人員將9個不同材質的茶杯和3個不同材質的濾茶器作爲樣本,茶杯的材質有不鏽鋼、塑料、玻璃、陶瓷和一次性紙杯,其中有7個是保溫杯,濾茶器的材質爲不鏽鋼、陶瓷和硅膠。

步驟一:分別稱取茶葉3克,放到每個杯子及濾茶器中,加入同樣量的開水進行浸泡。

步驟二:沖泡60分鐘後,濾出茶水,直接倒入試管中,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分析測定茶水中的鉛、砷、鎘、鉻的含量。

一個多小時後,重金屬的檢測結果出來了——

3種材質的濾茶器和9種不同材質的茶杯中,茶水中鉛、總砷、鉻、鎘的檢出量都比較低。

其中,3號濾茶器和3號杯跟其他幾個相比檢出量稍高一些。詢問送檢市民後得知,兩者的使用年份比較久。由於水和茶葉中本身就含有重金屬,時間用久了,可能會使長久附着在表面的重金屬在泡茶過程中隨茶水一起溶出。

總的來說,此次市民送檢的茶杯和濾茶器都是安全可靠的。

“正常情況下用保溫杯泡茶不會致使重金屬析出,即使有析出,也是非常微量的,可以放心使用。”檢測人員說。

義烏市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市民

1.用保溫杯泡茶雖然方便易攜帶,但會影響茶水的顏色及營養成分。長時間高溫條件下,茶葉中的茶多酚容易氧化成茶褐素,使得茶水顏色變深,營養物質流失。如果是在家裏喝茶,用玻璃杯或陶瓷杯泡茶會更好。

2.消費者在選購這些不鏽鋼保溫杯、電水壺和濾茶器時,要儘量選購正規廠家生產的、有304不鏽鋼標誌的產品。

3.杯子要經常清洗,去除污垢,減少污染。

浙中新報記者 王旭航 通訊員 葉舒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