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郭登在明朝将领中颇为另类.他身为官N代、勋贵外戚之后却受到了军界、文臣的一致推崇,但在明英宗和皇亲国戚们眼中他却很不会做人,在他们眼中简直是脑子坏掉了。“小气”的郭登不愿意出钱赎皇帝,却舍得让明英宗冒险。


不肯出钱赎皇帝,却造战车护百姓打柴,这个大明皇亲值得被记住



郭登在明朝将领中颇为另类.他身为官N代、勋贵外戚之后却受到了军界、文臣的一致推崇,但在明英宗和皇亲国戚们眼中他却很不会做人,在他们眼中简直是脑子坏掉了。


不肯出钱赎皇帝,却造战车护百姓打柴,这个大明皇亲值得被记住



郭登是明朝开国大将郭英的后人,家族多次和明朝皇室联姻,是地道的勋贵外戚。和贾宝玉不同,郭登虽然也文采风流(诗和书法在明朝被王世贞都推崇为一流)、博学多闻,却很上进,他是郭家在军界仅次于老祖宗的重量人物。

不肯出钱赎皇帝,却造战车护百姓打柴,这个大明皇亲值得被记住


郭登一生大小数十战,在边关打出了名头。土木之变时他是九边重镇之一大同镇的负责人,也正是在大同把明英宗得罪惨了。

不肯出钱赎皇帝,却造战车护百姓打柴,这个大明皇亲值得被记住


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成了瓦剌人手中的提款机。他先是在宣府被老将杨洪拒之门外,之后又信心十足的带着瓦剌人在八月二十日来到大同,因为在他看来郭登是自己的亲戚,不会不够意思。可现实就是郭登黑着脸,不认明英宗这个亲戚,还拿出祖宗家法把明英宗怼地无话可说。大同城内的广宁伯刘安、给事中孙祥、知府霍瑄等同事都很会做人,纷纷来到城外明英宗,明英宗借此让大同城内大出血。

不肯出钱赎皇帝,却造战车护百姓打柴,这个大明皇亲值得被记住


“小气”的郭登不愿意出钱赎皇帝,却舍得让明英宗冒险。八月二十二日夜,他就让侦察兵“夜不收”摸进了瓦剌军大营,几乎接近了明英宗。当年九月份他还在山西武林大发英雄帖,召集了大量高手猛人组成了皇帝解救小组。但这一计划又被大同城内的聪明人破坏了,也先得到消息后第一反应当然不是找澹台灭明把对手一网打尽,而是改变了明英宗的关押地。两次解救行动让明英宗的小心脏吓得快跳出来,他觉得郭登不是好人,反而认为也先是肯为人质着想的实心眼汉子。

不肯出钱赎皇帝,却造战车护百姓打柴,这个大明皇亲值得被记住


明英宗复辟后,郭登“一夜回到解放前”,被明英宗赶到西北戴罪立功。明英宗去世后他才重新再军界崛起,成了明朝边军中的大佬。郭登不甩皇帝,却爱民如子,他甚至专门给附近居民设计了专用战车,保护他们打柴。这种战车车辕长一丈三尺(也就是4.1米),前后横辕宽九尺(2.8米),高七尺五寸(2.4米),是载有神机枪和轻型火炮的重型战车。

不肯出钱赎皇帝,却造战车护百姓打柴,这个大明皇亲值得被记住


全车乘员10人,有7人拿着冷兵器掩护火器射击。郭登还设置了专门的战车军阵,在阵中还有大小将军炮二十门,整个军阵的火力配置在15世纪全世界范围内都很先进。问题是这种战车的造价昂贵,保护保护对象却是边境草民,大明官场上的老油条当然不愿意多掏钱(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说也确实划不来,老郭其实可以另找理由的),这种战车也就无果而终。


不肯出钱赎皇帝,却造战车护百姓打柴,这个大明皇亲值得被记住



郭登有着大名官场人人羡慕的关系网,他的诗作被王世贞、李东阳等文坛大佬都称赞不已,可以说在文官、武将、勋贵中都能混得如鱼得水。但他就是把“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这句话当做真理,不惜得罪了明英宗,造成了自己人生的坎坷,在整个明朝他的觉悟都可以说是名列前茅。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