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歡迎會結束後,孫中山參觀了張裕公司,並題贈“品重醴泉”。在煙臺官商各界舉辦的歡迎會上,孫中山委託隨行的南京臨時政府外交次長魏宸祖代表他發表演說,演說中有這樣幾句話,“欲商業興旺,從製造業下手,如本埠張裕公司設一大造酒廠,其工業不亞於法國之大廠,將來必可獲利。


孫中山爲企業留下的唯一墨寶,意義非凡


在煙臺市博物館“世紀之路”陳列區,保存着一幅國家一級文物——孫中山手書“品重醴泉”。這是孫中山爲張裕葡萄釀酒公司題寫的一幅字,也是他爲中國企業留下的唯一墨寶,意義非凡,極其珍貴,被列入國家文物局珍貴文物檔案。

孫中山爲企業留下的唯一墨寶,意義非凡


據煙臺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品重醴泉”原版橫披,紙質,楷書,上款“題贈張裕公司”,下款“孫文”,印有“孫文之印”陰文方圖章。1982年,曾任孫中山祕書的田桓鑑定此物後說:“該件運筆周至,屬孫公精品。署款所用‘孫文之印’,審系胡漢民之兄胡義生刊刻,誠爲難得。”

孫中山爲企業留下的唯一墨寶,意義非凡


孫中山爲何要給這家葡萄酒公司題字呢?

原來,張裕葡萄釀酒公司由中國實業興邦先驅、著名愛國僑領——張弼士於1892年創建,是中國最早的葡萄釀酒公司,其產品在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


孫中山爲企業留下的唯一墨寶,意義非凡



1912年8月,已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的孫中山,受袁世凱邀請,赴北京會談。8月20日途經煙臺,下榻於朝陽街北端的克利頓飯店。在煙臺官商各界舉辦的歡迎會上,孫中山委託隨行的南京臨時政府外交次長魏宸祖代表他發表演說,演說中有這樣幾句話,“欲商業興旺,從製造業下手,如本埠張裕公司設一大造酒廠,其工業不亞於法國之大廠,將來必可獲利。”

歡迎會結束後,孫中山參觀了張裕公司,並題贈“品重醴泉”。“醴泉”出自《禮記》中的“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品重”既讚許了張裕葡萄酒的醇厚酒品,也褒獎了張弼士先生的淳厚人品。“醴泉”者,乃甘美泉水也,這裏是讚美張裕葡萄酒品質好甘甜如泉水。由此不難看出,孫中山已把張裕公司視爲民族工業振興的楷模,寄予殷殷厚望。


孫中山爲企業留下的唯一墨寶,意義非凡


張弼士


關於張弼士的人品,孫中山是熟知的。早在1910年11月,孫中山親赴南洋檳城,與黃興、胡漢民等革命同仁一起籌劃廣州起義。張弼士通過胡漢民慷慨解囊30萬兩白銀,積極資助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並支持兒子張秩君參加了同盟會。張弼士主張“實業興邦、利不外溢”,除了在煙臺創辦張裕葡萄釀酒公司,他還將大量資金從南洋轉移到國內,先後創辦織布廠、玻璃廠、鹽業公司、重礦公司等,被譽爲“實業怪傑”。

據悉,“品重醴泉”真跡一直鑲在玻璃鏡框內,懸掛於張裕公司接待室。1972年,煙臺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從張裕公司往廢品收購站處理的一批“破爛”中,發現了這幅孫中山題詞真跡,便與張裕公司的工作人員商量:“這幅字是歷史文物,應該保留,如果你們不要了,就交給博物館收藏吧。”張裕公司的人表示同意,後來博物館爲張裕公司辦理了收藏手續,一件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就這樣被保存了下來 。

責任編輯:子曰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