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16:00,“胖哥电影俱乐部”联合“马灯影业”、“小墨观影团”,在昆明保利国际影城滨江店,举办了电影《大河唱》的提前观影+主创见面交流活动,全场爆满!150人的影厅坐了180多人,很多朋友知道已经满座了可能要坐楼梯还是坚持前来观影!映后的导演和渊与观众的交流也非常精彩!活动从16:00开始观看影片,映后交流一直持续到18:30结束。

6/18全国公映

《大河唱》

导演:何永权、杨植淳、和渊(云南)团队沿黄河出发,从源头无人区到入海口,历时三年,跨越七十万公里……《大河唱》纪录了一位从河边出走的当代艺术家和四位固守土地的民间艺人:说书人刘世凯、花儿歌手马风山、百年皮影班班主魏宗富、民营秦腔剧团团长张进来,和探寻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歌唱当下的艺术家苏阳。

活动现场照片

以下为部分现场观众观后感选发

上周收到小墨老师对“素冠的音乐分享会”群的邀请,参加了音乐纪录片《大河唱》在昆明的展映。电影首映日是6月18日,而我们6月16日便能先睹为快,这种凑热闹、抢先机的事情被自己赶上,也是暗戳戳的高兴一下。

作为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在观影之前甚至并不知道本土摇滚歌手苏阳。但这并不影响音乐中那些相通的东西。观影结束之后的观众讨论环节有两个点让人影响深刻,就此说一些自己的感受。

第一是,这是一部工业纪录片。电影的导演之一,和渊来到了现场和大家交流。他说,这次拍摄的体验也和自己之前的人类学纪录片很不一样。传统的人类学纪录片很多是以导演或人类学者个人的观察为主的,拍摄和制片的技术差别很大,发行和宣传就更是限于业内了。而这部影片是由各个不同分工的团队协作完成的,几位导演分别领到自己的任务,拍摄各自观察的民间艺人和苏阳。而片子的剪辑、配乐、制作、发行都是专业团队合作的成果。和渊也是和当天的观众们一起第一次观赏的正式发布的影片。我相信,两种影片的制作方式,各有利弊,毕竟文无第一。但有时候,我们却不自觉的想去较个高下。令人感动的地方,就像活动主持人小胖哥说的一样,曾经遍布中国各个城市的大荧幕是很难得上映纪录片的,但这几年在慢慢变好。希望在未来,电影院能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既能上映商业化的国际大片,也能把独立影人的制作请进大荧幕。这是对观众的福利。

第二是,这是一部文化自信的影片。观众交流的时候,一位小姐姐非常激动,她认为影片中苏阳采风的过程,是传统艺术在现在的文化中生长的一种方式,这种生长便有了文化的根基。虽然对摇滚乐知之甚少,但十多年前我和小伙伴们创办“心乐琴舍”的时候也在思考民族民间音乐的问题。如何让年轻人喜爱传统艺术,这是当时摆在琴舍面前的问题。那个时候没有国风的热潮,十七八岁的孩子们喜欢流行乐、崇尚国际大牌。看到《大河唱》的时候,我想这是苏阳用他的方式交出的答卷,他的音乐中借鉴了西北的传统曲艺元素,从唱词、唱腔到配器都有明显的民族性。这让我更加确定一个观点:传统文化的保留除了传承、记录、归档和研究,它更应该活在现在的人们的生活中。比如音乐节的舞台上出现唢呐演奏家、戏曲团体,都是非常有趣的尝试。

总的来说,再次感谢主办方将这部精彩的纪录片推荐给昆明观众。这是一部看到会引发思考的记录片。

——By 素冠

我觉得这个摇滚歌手的尝试是不错的,也许这是传统民间文化得以继续生存甚至发扬光大的唯一途径了。当皮影戏那个农村老汉说,皮影要灭亡了,那种心情,很是不好受……

想想欧洲文化在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民间文化也应该创新……不然都要灭亡了!

创新,不能守旧

传统和创新间,找到一个做恰当的平衡点

如用摇滚或其他的流行的曲风,加入秦腔或其他的经典词段儿或唱法,故事等

流行曲中有成功案例,三宝的原生态和现代曲法结合

又或者秦腔 花儿等得唱法,加入流行摇滚成分。。。流行的乐器

总之一个好的平衡点,让人听着舒心,又能推广传统文化,增进大家对传统文化的。

目前,蒙古歌曲,四川梁山彝族歌曲啊等都做了非常好的尝试。

喜欢音乐,但终归是门外汉。从文化推广的角度,提一个思路而已。

这个电影纪录片的形式,也不失为一个好方式..至少这次让我很好的了解了陕西民间文化的目前状态,以及让人产生民间文化何去何从的思考。

咱云南民族文化与民间艺术也一样。

——By Oliver

希望和大家分享我的感悟:

1.感谢和渊导演给我们带来这样有意义的电影,看的途中几次落泪,心中的触动感动很多。好的电影对于我来说带来的是更多的思考。

2.影片中印象最深的是这句话:回去没有理由 但是留下来也没有理由。像片中的传统民间艺人对技艺的传承,苏阳说放下了拨片不知道还可以做什么。这些似乎没有理由的向前,给我带来震撼。我们活着是需要有一种信仰。

3.关于文化融合思考。像片中苏阳所做的融合这样民间的唱腔内容,是不是更让年轻人接受?但是在这样改编其中怎样保留一种传统的感受?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4.这样的片子不仅是记录,还是让更多的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去更多的了解,接触不同的知识。纪录片是一种载体,也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个综艺,乐队的夏天。虽然承载的载体是一个综艺节目,但是更多的是希望摇滚民谣或是民间的文化,有更多人感兴趣,可以传承下来。

片中说书人的孙子可能对于民间艺人来说就是那些星星吧。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流着一条大河,那么拥有一颗星星的指引会更容易来走剩下的一条路。

再次感谢导演给我们带来那么精彩的作品。

——By 烦心鱼

谈谈自己两天观影感受:触及灵魂的周末,观影两部独立电影:

一部《生门》诠释了生命的厚重,凸现女性在当今社会承载的现实压力,作为男性要对母亲以及未来的爱人要给予更多尊重和爱。

一部《大河唱》用音乐记录电影的形式映衬出我们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的文化传统,只不过我们回不去过去的形式,留下信仰,用开放的新思维去诠释传统文化,挖掘内涵和外延,用现代的方式去推广,这才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之路。欢迎批评指正

——By Peterpan

我觉得《大河唱》很棒,他没有很枯燥的去纪录大部分人已经看不到的即将消失的传统音乐,没有教科书式的教育大家在文化的传承上应该怎样做,而是通过苏阳,从传统音乐中汲取养分,来让自己的摇滚乐更加的得到认可,而且很嗨的音乐更能激起年轻人的共鸣,年轻的一代正是文化 传承的接班人,所以大家看完,更多的想保护这些传统音乐,让他们不要从我们的文化里消失

——By Kay

其实老阿姨一直举手想问:你们知道很多歪果仁、山人乐队、KAWA乐队、刘为……在云南采风,在云南帮助传承少数民族音乐,做了太多可贵感动的事吗?他们的题材太多、素材太多,我每次看都会止不住老阿姨泪。怎么就没个人好好拍部片子。尤其和导应该是半个纳西族!

——By 陈周叔彦

今天看这个片子,前半段给我感觉特别压抑,有一种没有希望的感觉,到了后来下雨了,大地绿了起来,然后才慢慢给人了一种希望,到了最后,之前那种压抑感找到了一条出路,以一种新的方式得到了重生。我想了半天,觉得貌似说的其实不单纯是音乐,更像是在说生活,而里的不管是传统的地方音乐还是说现代音乐,感觉只是最后表达的一种手段。

——By 彩云指南

都是好学生,我就只有感动,全部堆心里,无奈写不出感受

——By 春风

非常荣幸能参加《大河唱》音乐记录电影观影交流会,感谢小胖哥及和渊老师,哪些原味的唱腔总能触及心灵深处,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跟着吼上一嗓子!

——By 嘎绒卓玛

这应该是一部大众接受度很高的音乐记录电影,有传统有延续有民谣有生活有感动!

6.18《大河唱》值得去看!

——By 崔崔

影片充满思考性,而且恰好押中了今年高考上海和江苏卷的作文题,嗯,挺巧合的,如果能在高考前上映就好了。

——By 钟鑫

感谢胖哥影业!《大河唱》 这部音乐记录片 真实记录了 中国2千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击与贯通,通过摇滚民谣歌手苏阳,将中国中原文化在世界舞台发扬光大!《大河唱》不是简单的记录片,而如《波西米亚狂想曲》一样,让今天的中国人反思,让当代中国青年重视本族文化!太棒了!很高级!

这是我目前看过的最好的音乐记录电影!也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的延续!摇滚不死!摇滚的精髓来原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从这里到那里,这才是中国!

——By 小黄鹂

此文为看点胖哥电影俱乐部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各位好友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以方便开通白名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