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不过很多人好奇,

赣州为什么被称之为虔城!

小编这就来告诉你~

据史料记载,赣南在西汉时属豫章郡,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属庐陵郡。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236),在赣南设置了独立的行政机构庐陵南部都尉。西晋武帝太康三年(282),改庐陵南部都尉为南康郡,取南部康宁之寓意。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又改南康郡为虔州。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取名虔州的原因是,“盖取虔化水为名也”。之后的地理志基本沿用此说。如:

宋祝穆《方舆胜览》记载:“隋罢南康郡为虔州,以虔化水为名。”

《大明一统志》也说:“虔化水在宁都县境,旧虔州、虔化县皆以此为名。”

北宋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一书中考证的更为详细,并指出了虔化水的具体位置。“隋平陈,罢南康郡为虔州,而改县为虔化,以虔化水为名。”“虔化水源出吟山楼,抚州崇仁县北。在县北二百四十里,本名雩都水,入雩都县界。”

虔化水的得名,是因为在虔化县西有化虎石,故老相传云:“昔有虎化为石,古文人从几侧,虔化之名盖起于此。”王象之进一步解释道:“旧谓虎州(指虔州)为虎头城,亦本于此。”在虔化还有虎头山,因避唐讳,改名为武头山。据《古今图书集成·赣州府山川考》记载:“虔化石,在县西五里,状如虎,下有陂亦名虎,相传石为虎所化者。不曰虎化,而曰虔化,亦如虎头山之避讳也,因以名县。”

可见,“虔州”名称的最初设置,是因境内有“虔化水”的缘故。不过,南宋初期,因为赣南动乱频繁,应了“杀虔之义”,让统治者要“去其不令之名”,因而改虔州为赣州,希望以此来平息当地的动乱。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七月丁巳,虔州城发生兵变,军卒齐述杀殿前司统制吴进和江西同统领马晟,据虔州城叛,史称齐述兵变。八月己卯,宋高宗遣鄂州都统制田师中发兵同江西安抚使张澄、殿前司游奕军统制李耕讨伐。九月乙未,宋高宗又遣左翼军统制陈敏进行讨伐。十月,官军对齐述兵变讨伐顺利,命陈敏为虔州知州。十一月丁巳,李耕攻入虔州城,尽诛叛兵。

齐述兵变后,虔州改名为赣州。据《宋史·高宗传》记载:绍兴二十三年(1153)二月,“庚午,脔虔州军贼黄明等八人于都市。辛未,改虔州为赣州。”改名的原因,是时人认为“虔”非佳名、“应杀虔之义”,为去其不令之名,“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改虔州为赣州,虔化和虔南也改名为宁都和龙南。

来源:章贡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