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各学校迎来的除了正常升级的学生之外,还有一批可算得上是“最有压力”的一群人,他们就是高考后的复读生。

网上有那么一句话,非常诙谐地形容了高考后全国的状况:高考,不过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愁愁愁愁愁愁......

喜的千篇一律是金榜题名,愁的百态万千:可能是名落孙山,求学远赴他乡,亦或是未能录取心仪的院校。

因此许多考生在高考后,不得已只能选择复读。其中就不乏我们眼中的高分考生,有的即便考了600多分也还是不满意,在高要求下选择再次回到备战高考的高压环境中。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要苛责至此?

因为想进名校?那所谓的名校真的那么重要吗?

其实,高考后没感到的差距,其实留在了毕业后。

1.高考只是一场考试,考后的才是人生

相信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会有这样一种感触:高考不过是一场考试,高考后的才是人生。

原因不外乎是因为人生中的坎坷还有很多,高考只是众多凹凸中出现的较早的一个。

话虽如此,但不可忽视的是高考却是最能改变后面人生走向的一个坎,它能决定你今后的人生是走的相对平坦顺畅些,还是经历更多的坎坷。

人的烦恼,八成是没钱造成的。所以从钱来看高考,可能更能让你明白,名校与非名校的差在哪儿。

近日,中国薪酬网,公布了一份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榜单涵盖了39所985工程院校,和112所211工程院校(调研样本数量达到281万人),对各高校2013、2015、2017届毕业生在2017年的平均薪酬状况进行了排名。

从排行榜可以看出,清华北大终占据高位,且大多数高薪酬毕业生均来自985、211类名校。对比排行榜末尾学校,足足产生了5000-6000的起薪差距。而这么大的差距来源,除了来自地域,更是工作单位间的差距。

现在许多拥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往往都十分苛刻,有时候没有张名校的毕业证,有时候真的没有底气甚至没有资格去投出那张简历。

有时候,同样的工作,别人从985毕业,自己孩子是普通本科毕业,别人拿2万月薪,自家孩子却只能拿到2000。你不苛责子女,未来工作就会苛责他们。

2.名校的背后是优质人脉和上层圈子

前段时间,乌镇大佬聚餐的照片,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过。

看看这一大桌的大佬,身价加起来超过5000亿。而当大家还在兴奋的谈到丁磊带了“猪和鸡”,要承包乌镇食堂时,有细心人发现,自己挤不上这餐桌不单单是钱不够、颜不凑,更是少了一张名校的毕业证书。

因为,他们一个个竟还都是学霸出身。

这可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2016年,《国际金融报》的记者对中国A股500名上市公司的高管教育程度做了分析调查。最终带调查结果显示:在这500高管汇总,84%拥有高学历,48%毕业于985高校。薪酬前十的董事长,有9位都毕业于名校。

优秀的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全世界都一样。名校汇聚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更聚集了一批最优秀的同类人。

对于每个考生来说,所选择的不仅仅只是学校,更是具有同一频率的圈子,而这个圈子,可能就直接决定了你的未来。

3.同龄人的影响力,远超父母的耳提面命

《荀子》中说:“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讲的是把一个人放进什么样的环境里,他的“习性”就会自然而然跟着改变。

对于三观正在养成的学生而言,如果周围都是混日子的同龄人,出于模仿欲和本能的安全感,孩子会自动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去努力合群,迎合周围人的价值标准。

同龄人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母的耳提面命与提醒唠叨。

所以说,选对了学校,就是在人生这个真实残酷的战场上,选对了战友。有了他们的神助攻,奋斗之路也将走得更轻松。

4.新视野:不过独木桥,改走通天道

你可知,其实考入名校不一定非要走“高考”这座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换种身份,去参加华侨生联考,就能让孩子走宽阔的通天大道!!

华侨生联考,又称“华侨港澳台联考”、“华侨港澳台联招”是指我国为了照顾生活在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华侨生而专门设立的一项升学考试,是平行于全国“普通高考”(统考)的另一种升学形式。

现在国内共有160所一本大学+147所二本大学参与招生录取,中国各顶尖大学全面覆盖(含北大,清华在内)。

相比普通高考,华侨生联考不仅竞争小、录取率高,而且所考科目大部分范围划定在初中,且高中部分内容难度较高考难度降低很多。

一般国内要上700分才有可能被录取的北大清华等名校,华侨考生只要400-500分就可以轻松跃过,专业选择上更是自由许多。

那么,如何让子女拥有华侨生身份?我觉得未生育的的可以考虑美国产子计划,将孩子生在美国。但是对于已经有孩子的,也许移民海外获得绿卡便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这些你都不能够办到,那么就只能让孩子努力拼搏,每年与近千万考生一同竞争了......作为一个学生的家长,你觉得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