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建日報龍巖觀察】龍巖:讓“文化餐桌”更合百姓“胃口”

龍巖市紅色文藝輕騎兵“百鎮千村”文藝服務活動啓動儀式龍巖市文廣新局供圖

9月6日晚,一場特殊的文藝演出在新羅區東肖鎮鄧子恢故居前舉行,嘹亮的歌聲、歡快的舞蹈、精彩的器樂演奏吸引了十里八鄉的村民。活動中,龍巖市委常委、祕書長、宣傳部長詹昌建爲15家協會授紅色文藝輕騎兵旗,這意味着,由中共龍巖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龍巖市紅色文藝輕騎兵“百鎮千村”文藝服務活動正式啓動。

近年來,龍巖市委市政府在文化建設中落實部署、持續作爲,通過大力支持相關文化機構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打造當地特色羣文活動品牌等舉措,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爲新龍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撐。

“週週有戲”文化下鄉活動現場

“週週有戲”育戲迷

最近,61歲的徐瑞華一有空就往龍巖市漢劇團排練場跑。作爲一名戲迷票友,徐瑞華到漢劇團排練場不僅是爲了欣賞漢劇,更重要的是爲自己年底一場大賽做準備。

“12歲的時候就喜歡看木偶戲,木偶戲唱的就是漢劇。”徐瑞華是新羅區萬安鎮的村民,從小就喜歡漢劇,後來木偶戲衰落,身居山村的他再也沒聽過漢劇。後來,孩子長大成家,他跟着來到新羅中心城區安享晚年。2013年,龍巖市漢劇團推出“週週有戲”文化惠民工程,徐瑞華成爲第一批忠實觀衆。

“除了有其他重大演出安排,我們堅持每週至少爲市民貢獻一場戲。”據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主任劉佳柳介紹,爲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傳承和發揚傳統漢劇藝術的魅力,2013年開始,龍巖開展了“文化惠民·週週有戲”活動,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每週在閩西文化藝術中心小劇場演出閩西漢劇、歌舞、曲藝及小品。“演出成本高,沒有政府的支持肯定不行。”劉佳柳說,“週週有戲”堅持零票價,爲了支持這項惠民工程,省市相關部門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對演出給予每場1萬元至1.5萬元的補貼。

“政府出錢,百姓看戲”的模式很快取得效果。每週五晚上到漢劇團看戲成爲許多市民的週末固定節目,而徐瑞華也是其中一位。由於劇團離家近,徐瑞華即使在平時也溜達到排練場聽戲,久而久之,他竟泡成了戲迷票友。2015年,漢劇團舉辦了戲迷票友演唱會,徐瑞華第一次登臺獻唱。“我被安排在第8場,當時唱的是《百里奚認妻》片段。”之後,徐瑞華頻繁參加各種戲迷票友大賽,還得過不少獎。上月19日,他專程前往廣東大埔,參加當地一場“漢劇大家唱”比賽,榮獲月賽一等獎,“年底就是聯賽了,我得找專家指導一下”。

“和剛開始比,觀衆確實多了很多。”劉佳柳告訴記者,如今常來看漢劇的“老戲迷”有幾百人,除了中老年,也不乏年輕人甚至小孩。“我特別喜歡漢劇的唱腔,還有戲曲裏講的故事。”32歲的王一騰一直是“週週有戲”的忠實觀衆,她還爲此專門組建了一個漢劇愛好者微信羣。後來,她被調到永定區坎市鎮從教,由於工作原因無法觀看每週五的演出,但仍然儘量抽空參加漢劇團爲戲劇愛好者舉辦的其他活動。

“我們現在大約一年復排1~2臺老戲,兩年左右創作一臺新戲。”劉佳柳說,“週週有戲”不僅培養了大批觀衆,也爲演員表演與創作提供了平臺和動力,他希望通過創作更多文藝精品,引導民衆走下麻將桌、酒桌,走進劇場。

“週週有戲”漢劇文藝表演《三拜花堂》。

羣衆文藝掀熱潮

9月5日晚,“舞動巖城”廣場舞蹈大賽新羅賽區在街心廣場正式開賽。活動現場,22支廣場舞代表隊展開了一場歡樂、健身、全民參與的大對決,參賽隊員盡情綻放着自己的風采。作爲文化龍巖2018年羣文十大活動之一,除了新羅,“舞動巖城”在各縣(市、區)也已經開始了初賽選拔。

“羣文活動,顧名思義就是羣衆文化活動。”據龍巖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林學進介紹,爲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人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打造羣衆文化活動品牌,龍巖市於今年5月下發《文化龍巖2018羣文十大活動總體方案》,對活動項目、機構工作、開展時間、經費保障等進行了統籌安排。

6月10日,儘管細雨綿綿,新羅區白沙鎮霍溪兩岸依然人頭攢動,當天舉辦的海峽兩岸(新羅)青年龍舟文化節吸引了來自臺灣的3支隊伍及漳平市、新羅區5支代表隊共180人蔘賽。除了龍舟賽,活動還安排了舞龍舞獅表演、山歌對唱、採茶燈表演,以及極具地域特色的竹馬燈項目。

“十大羣文活動的十個活動項目,由市級四項活動和七個縣(市區)自選一項羣衆文化活動組成。”林學進說,羣文活動應該立足本土文化,因此,方案要求各縣(市、區)根據各自的區域特色,自主策劃一項有廣泛羣衆基礎、區域性強、羣衆喜聞樂見的單項藝術門類活動,如新羅的龍舟賽、上杭的山歌、連城的青獅爭霸賽都很有當地特色。

7月8日,2018“網易雲音樂·龍巖聲態度”總決賽在龍巖市漢劇傳習中心完美收官,現場座無虛席,共同見證了12強選手巔峯對決。據悉,本屆音樂比賽活動歷時兩個多月,從海選賽開始就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與支持,共吸引了200餘名音樂愛好者積極參與,也在巖城掀起了一波音樂熱潮。可以說,這是文化龍巖2018年羣文十大活動中最具時代感的活動項目。

“羣文活動不一定精,但一定要廣。”在林學進看來,不同年齡層次有不同年齡的品位和需求特點。如果說,“網易雲音樂·龍巖聲態度”活動吸引了大批青年的目光,那麼“舞動巖城”無疑是中老年的最愛,除此之外,即將啓動的《兒歌全家總動員》則是專爲少年兒童準備的文化大餐,“不僅爲孩子提供一次鍛鍊的機會,也給家長和孩子創造更多相處和交流的空間”。

漢劇愛好者徐瑞華登臺表演。

文藝下鄉成常態

9月6日,龍巖市紅色文藝輕騎兵“百鎮千村”文藝服務活動在新羅區東肖鎮正式啓動。9月7日上午7點,龍巖市山茶花歌舞劇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佳佳就帶着劇團裏的幾個演員,踏上了下鄉的路途。作爲紅色文藝輕騎兵隊伍之一,大池鎮黃美村是他們“送戲下鄉”的第一站。

“包括司機和音控人員總共12個人,一輛車。”邱佳佳告訴記者,當天他們爲村民們準備了10個節目,“從老鄉炙熱的目光裏,可以看出他們對文藝演出的歡迎”。上午演出結束,邱佳佳一行在路邊的餐廳喫完工作餐,在車裏休息一陣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演出地點。

“紅色文藝輕騎兵‘百鎮千村’文藝服務活動,通過文藝演出、書畫下鄉、攝影服務、作家採風、文藝培訓等形式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送到千家萬戶,這不僅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文化項目。”龍巖市文廣新局社文科科長張永輝說,爲了支持這個項目,市裏專門下發文件統籌推進,依託國有文藝院團、民間文藝團體、各協會和廣大文藝志願者隊伍,結合實際、精心組織文藝隊伍,精心選擇文藝形式,精心安排文藝服務內容,“市直文藝服務隊伍每年活動場次不少於100場,各縣(市、區)每年活動不少於50場次,保證活動長期堅持、常態開展”。

“不出門就可以看到質量這麼高的文藝演出,還有專業攝影師給我們拍照,確實非常好。”紅色文藝輕騎兵“百鎮千村”文藝服務活動啓動的當天,東肖村民鄧立金觀看了書法家現場揮毫後,又全程觀看了文藝演出。他高興地說,啓動儀式放在鄧子恢故鄉舉辦,有着特殊意義,爲此他感到自豪和榮幸。

“人民羣衆對文藝有着迫切的文化需求,送文藝下鄉是我們的職責和義務。”張永輝介紹說,這些集中服務活動將持續到2019年3月份,其間,全市223支紅色文藝輕騎兵隊伍,將深入各縣(市、區)革命基點村、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貧困地區和邊遠山區,爲廣大人民提供文藝演出、書畫下鄉、攝影服務、作家採風、文藝培訓等多種形式的文藝服務。

(本報全媒體記者 李凌生 通訊員 羅先秀 溫連光)

巖說

育人,請先學會愛人

培養人才,既要育智,更要育人。

進入新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要有“智”,更要有“德”,唯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爲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那麼,肩負重擔的教師如何才能答好育人這道考題?

立德樹人是教師育人的中心環節,也是育人的關鍵所在。高爾基有一句名言:“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纔可以教育學生。”對學生有愛,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爲人之師要堅守的最基本底線,更應該成爲廣大教師的基本遵循。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但即便是太陽也會有遮光芒的“黑子”。近些年,師德失範事件屢有發生,爲何?原因在於某些爲人師者,不懂愛惜自己的學生。倘若面對的是自己的孩子,這些爲人師者是否還會失範?

“一日爲師,終身爲父”,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在筆者看來,這句話不僅是告訴學生要像尊重父親一樣去尊重教師,言外之意更是要求教師要像父親一樣去愛惜自己的學生,教育自己的學生。

與師德失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教書育人楷模。8月31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公佈了2018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10名優秀教師入選。而福建省自1988年評出第一批107名特級教師以來,至今已評出8批共1500名特級教師,他們是我省教書育人的楷模。他們何以成爲楷模?除了擅長傳道授業解惑之外,還在於這些教師有德有愛有溫度。

9月7日,在新任教師入職宣誓儀式暨福建省特級教師評選30週年紀念活動現場,來自龍巖市永定區湖山中心小學的教師陳文明向大家講述了他36年如一日堅守鄉村教育事業的故事。

“大山養育了我、造就了我,我怎能忘懷這片熱土呢?”陳文明把對大山的愛與感恩,轉化到自己學生身上,這便是他紮根深山、堅守大山的力量之源。他說,教學中首先抓住“愛心”這個重要環節,要時時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此行之,他不僅成爲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更成爲學生的知心朋友和“好師長”。他的教學祕訣看似簡單,卻值得每一位教師去踐行。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社會給予教師的崇高讚譽。作爲教師,應該不辱使命,不忘初心,不僅要以身作則教好書,更要言傳身教育好人,讓自己的學生不僅富有“智慧”,更富有愛心。唯有如此,纔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尊重,贏得社會的尊重。(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闕小琴)

新福建客戶端龍巖二維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