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童装之都养成记(二)

  “扁担街”的蝶变

  

  从一条“扁担街”起家,织里靠童装产业,让这个原本只有3000多人的小渔村变成了拥有45万人口的新型小城镇

  1984年,织里人抓住机遇,兴办了织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俗称“扁担街”。1997年,曾经的“扁担街”商贩发展成为织里第一代童装企业家。从此,童装企业遍地开花,向织里的各个乡村大规模扩张。

  (第一交易区楼顶大棚。为扩大交易场地,底层以童装面料交易为主,主楼楼顶大棚以童装成品交易为主)

  但是治安、环境、消防也随之变得很糟糕。

  (2007年织里特大火灾)

  2011年,织里开始整治隐蔽在房前屋后的不合格童装作坊,同时启动镇区拆迁。织里镇清水兜村村民陆水根回忆说,2013年,他们全村拆迁。这一轮拆迁,织里镇推出了现金补贴“房票”政策。当时楼市低迷,“房票”政策很受村民欢迎。

  陆水根说:“现在安置房子是两套,一套自己住了也舒服的,房票里面170万存在政府那里,每年能收到的利息是13万6千一年,三年利息共40万。”

  拆迁之后,村民们搬进了清水湾花园小区。织里镇征地拆迁办公室主任潘林会告诉记者,通过拆迁整治,织里的城乡概念被弱化:“安置模式转变以后,8个村3267户拆迁完毕了,保障了拆迁农户的利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拆迁农户也彻底脱离农业生产制约,融入了童装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了小城市的城里人。”

  童装产业就像一条拉链,把织里的村和城无缝对接了起来。随着城镇面貌的日新月异,织里的医疗服务等社会保障也在同步提升。

  吴兴区是湖州市的主城区,吴兴区人民医院却扎根在远距湖州城区22公里之外的织里镇。

  (总投资7亿元的全新吴兴区人民医院计划于2018年底竣工交付使用,建成后将成为一所服务于吴兴区及周边地区的现代化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远期将建成一所三级综合医院。)

  “请付款,177.15元,请稍等。这里总费用做CT是243块,统筹报销掉是40.03元。”挂号缴费窗口,工作人员正在给手术后不久的病人何满娇详细解释报销比例。

  何满娇是安徽歙县人,来织里工作10年了,几天前因阑尾炎入院进行手术治疗。在织里能异地报销,为她省下了至少3天的来回奔波时间。去年以来,织里镇与安徽等9个省、自治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参加新农合保险人员门诊和住院跨省异地联网结算,惠及当地上万外来人口。吴兴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武中庆说:“就今年上半年来说,安徽歙县在我院住院人数近50人次,总的金额近25万左右,报销之后接近9万,患者享受到的报销比例(平均)接近40%左右。”

  除了医疗服务,织里还重点加快教育、养老等公共资源供给。近年来投资近百亿元新建学校、公园等。每年为近800名新居民子女提供公办学校读书名额。

  回顾织里城乡一体化发展历程,无不充满了改革和创新意识。

  1995年,织里被列为全国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2010年,织里被列为浙江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2015年底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

  2018年,织里在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中名列第一名。

  织里镇党委副书记姚连华说,如今的织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0.5%,城乡居民收入比仅为1.62:1,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入了全新阶段。

  姚连华介绍说:“从0.58公里的扁担街,发展到如今25平方公里的新型小城市,我们始终坚持以老百姓居住生计两不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设置了4个二级街道和2个办事处,成立了9个直属分局,承接了市区的下放权限一共331项,全面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镇级经验。”

  童装之都养成记(三),明天和您娓娓道来~

  来源:浙江之声记者叶树刚 、涂希冀,吴兴区广电中心

  编辑:吴洋

  审稿:夏岚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之声(zhejiangzhisheng)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