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声荐读」

如何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熟悉新的社会法则,学会看待「不合理」的复杂现象,并进一步从中获益?

今天《吴声造物》推荐的这篇内容,来自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最新一期「知乎私家课」,主题为《复杂思维:熟悉新社会法则,学会适者生存》。经营人脉圈、保持社会系统的「生态平衡」、评估自己的社会价值……罗家德在课中讲述如何用 4 大概念工具建立「复杂思维」。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作推荐语表示:每一次新商业模式的涌现,从复杂系统层面来看,都是一次立体的非线性演化。「复杂」方法论实际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理解互联网世界的方法,从我个人来讲是理解新商业和新物种的方法。

本文选自课程中《复杂系统视角:不确定时代里的管理智慧》一节,有删减。你也可以扫描文末海报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和收听全部课程。

· 作者 | 罗家德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01

5G、物联网、AI、大数据,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科技大变局时代的到来,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焦虑。作为一个老师,不断有学生、家长问我有哪些专业能读,因为好多人说未来50%的职业会消失,辛辛苦苦考上大学,很可能四年后毕业就失业了,这是第一个焦虑。

第二个焦虑是从去年开始,所谓的资本寒冬、产业寒冬,越来越寒。从战略、营运手段,再到组织架构,都让管理者充满了焦虑。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我们一定要看到不变的地方,没有变的是人性,没有变的是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

130年前,有50%的农民失业了,他们变成了工人;60年前,又有50%的工人失业了,他们变成了服务业者。在即将到来的AI和大数据时代,还会有50%的人失业,但他们会找到新的职业,那个职业是什么才是我们今天真正要思考的

罗家德在苏盛典·新商业 Talk 2018。图/场景实验室

我们要去发现新技术在寻找什么?在寻找连接,寻找复杂,寻找有序。未来的世界,AI和大数据结合的时代,就在寻找这样的东西。总会有非常多的人靠贩卖恐惧来使他们的言论得到大家的注意,总会说这个时代多可怕,人要被AI替代了等等。但其实,未来发展中的很多事情都在历史中有迹可循。

上世纪80年代,企业再造工程把每一个工种的工作内容、每一家公司的商业流程全部和电脑结合在一块。而现在,每一个企业要把它的商业流程、工作内容全部跟AI、大数据结合,太阳之下并无新鲜之事,我们在不断重演自己的历史。

因此,不变的是什么?管理智慧。中国人拥有2300年的管理智慧,这是不变的。技术发展到今天,创造了一个真正复杂的社会,复杂系统视角下的管理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反对二元对立,多元并存,阴阳平衡,动态演化。

02

这里借用胚胎发育坡模型的概念,来看什么是复杂演化的过程,尤其是来研究一个复杂系统基业常青的因素。

比如你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做领导者,环境的大势好像隆起的山峰,有着坡峰与坡道,企业的各个单元(或平台、或社会、或经济体等系统)就像一堆石头,顺着大势而走。因为外面的环境是那么的不确定,顺着大势滚下去的时候,你怎么样能够使这些石头最后成为一个完整的布局,譬如说八阵图,能够各就各位?

胚胎发育坡模型。图/知乎

过去的层级制管理思维中,我们总是想控制、控制、控制,就是一个薛西弗斯的神话,老是想把石头按照你的想法推到一个点上,然后它又滚下来,最后你的一生就在那里不断地推石头,不断地滚下来。

还有一种人,找到了大势,想做风口的猪,但是可能跳到历史大势的石头上,一个平衡没控制好,反而跌下来就被压死了。

用复杂系统演化的思维去看,借中国的语言,该用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功夫。简单来讲就是一些大石头在乱滚的时候,你和你的团队有没有办法站在坡道分叉点——这里能精准地把握大势又能预先做好布局,在最正确的地方轻轻一拨,一个大石就从这个坡道滚到那个坡道,最后在良好的顶层设计之下,大石在山脚下各就各位,成为一个你想设计的八阵图。

大势不可逆,但英雄顺势而为,趁势而起,造势成事,在分叉的路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就好像是你带领一个团队,人人都会太极功夫,在巨石的滚落中,你会用太极功夫来掌控分叉点,让巨石落入你想要的坡道。这就是有效地操纵历史的演化,正是复杂系统的管理学。

03

Photo by Simon Migaj from Pexels

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我们一定要记住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靠的不是你的控制,不是你的规划。靠的是你的顶层设计、战略定力、布局的远见、动态平衡的功夫,以及在分叉点选择正确「坡道」的智慧。所以我们看得到很多范例,比如腾讯的跑马制度,韩都衣舍的产品小组,海尔的人单合一,利丰的「小约翰韦恩」制度,都有自己的高超的制度设计,放任员工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产品设计、甚至制度设计,以因应外在环境的剧烈变动,领导者适时、适机作出选择。

每个系统面对的外部大势都是一样的,但谁拨了这些大石,会跑到哪里却是不一样的。大势所趋无法阻挡,但是你怎么布局却会使系统演化的结果大不相同。当下一次世界社会、经济、科技大势又改变时,就好像地壳运动再次造山,把你的巨石阵抬到了山顶,让你再次面对了坡峰、坡道的大势,考验着你和团队(可能已经是你的继任人)顶层设计、战略定力、布局的远见、动态平衡的功夫,以及选择的智慧。

中国人特别擅长这样的思维,所以说以中国的语言来讲这样的一个世界性的、所有复杂系统演化的故事,显得特别合适。基业常青的系统正是那些一次又一次通过考验的系统,而中华文化正是这样的一个最强健的系统。

这样的社会经济大变局在人类工业革命之后每五六十年都会发生一次,越到了近代,技术的变动使得这样的大变局发生越频繁。在新时代要如何做一个领导者?如何在不确定的年代驾驭不确定性?

这就是我强调的复杂系统视角下的管理学。

企业管理很喜欢提一个词叫做基业常青,有些企业做到了150年、200年,还可以继续持续,这就是我们在思考的,大变局时代中不变的管理智慧。我在《复杂》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类似的案例,这些企业都懂得利用整个系统中自发的创造力,自组织的活力会创造出很多你想象不出来的设计,以至于这些设计会成为爆款。

04

总结一下,系统管理者必须具备这样的特点:是心胸开放的精英,做两个事情,一个是顶层设计,一个是底线设计。顶层设计是你们都出去做创新,大家的方向是一致的,愿景、价值是一致的,最后让时间来慢慢看谁最适宜未来的需求。底线设计是为创新者们划下行为的底线,组织或平台的基本道德标准,创新时也不能逾越。

Photo by Fancycrave.com from Pexels

这里要知道两件事,第一件,要在某些场域中放开自组织,自组织千万不要只是简单地放权下去、一放了之,它一定要经过培育,建立顶层设计和行为标准,以及最终一定要控制教育权与财权,才好把权放出去。另外,一定要注意任何自组织的发展早期都是脆弱的,不能太快地让整个系统去压迫它,否则边缘创新可能很快就死亡了,一定要放权出去让自组织有自我成长的时间。

第二件,在出现创新时,能有效地把创新连接回整个网络。网络结构非常重要,既要有部分集权,又不要有过分的集权,既要有一个个圈子,又要帮圈子里建立桥,让整个系统进行边缘创新的连接,在连接过程中形成赛马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生正面与负面的反馈,而一个好的创新往往是正反馈多,力量会越来越大,如果得到的负反馈多,就会一路往下消亡。更重要的是,正反馈过程中,就算是未来很有希望的边缘创新,我们也希望在反馈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修订、不断改进,这就是接上整个系统的网络之后,良好的网络结构能够提供给边缘创新的。

最后就是开放思维下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使得适应新形势的边缘创新留存下来,借以改革整个系统。在边缘创新的过程中,公司一定要抓金流,抓住带来金流的主业务线,在高速变化过程中的创新转型很烧钱,金流断了是活不下去的。另外就是要抓教育,任何边缘创新的系统来自于良好的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靠着教育才能传递下去。教育永远是边缘创新时复杂系统核心中的核心,大企业的教育系统用来培训大家的目标方向、底线行为、价值、每一个人创新的能力,以及自组织能力。

最后回到我们的主题,急剧变化、不确定的时代里,永远不变的是什么?是科技总来自于人性。不管是5G、物联网、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人性会怎么用它,以及我们要如何管理这些新生事物。

扫码看罗家德知乎私家课详情👇」

抢限时早鸟票 7.19前最高减700👇」

👇罗家德知乎私家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