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健輝。

  香港貿發局西部地區首席代表呂劍。

  香港紅磡體育館,簡稱紅館,華語流行音樂的聖地。圖據香港體育館官網

  “天府之國”與“東方之珠”的交流,碰撞出文化的旖旎氣象。川港雙方通過主題展覽、專題推介、商業演出、各類文化節等方式,推動川劇、彩燈和藏羌彝文化等四川特色文化走進香港,也帶動香港文創業走進四川。

  在文化創意產業之一的音樂產業上,川港兩地之間的合作已經展開。被無數歌迷奉爲圭臬的香港紅館演唱會幕後創制者已經落地成都。

  這個“幕後者”就是香港藝能。一水香江,同飲兩家“藝能”。其中香港藝能娛樂有限公司就選擇了毗鄰的粵港澳大灣區,而香港藝能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藝能工程”)則選擇了建設西部文創中心和國際音樂之都的天府之國。

  未來,營造出流光溢彩“紅館氣氛”的歌舞、燈光、音響、舞臺等,從創意、設計、效果到製作,都將在成都完成,“紅館”演唱會將從成都出發巡迴世界。

  藝能工程,位於香港九龍紅磡的一幢高樓裏,距全亞洲最知名的演唱會聖地香港紅磡體育館(簡稱紅館)僅1公里。

  創始於1985年的藝能工程,是演唱會製作“大佬”,中國香港綜合排名第一的國際知名音樂演出領軍企業。辦公室擺放着醒目的玻璃櫥櫃,滿是明星的照片及送給藝能工程的禮物,一眼掃過去,就能挑出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張學友、劉德華等流行巨星的身影。

  “他們不僅是我的合作伙伴,也是我多年的好友。”藝能工程和特高娛樂董事長蔡健輝說。他戴着黑色的棒球帽,港味普通話很是別緻。

  2017年,藝能工程在四川註冊成立了藝能文化娛樂(成都)有限公司,落戶成都武侯區,註冊資本1000萬美元,這也是迄今四川文創音樂演藝產業對外(港)招商引資實際落地的最大註冊資本企業。

  “我們希望能夠實現整個華語地區的演唱會創意製作60%的產量落地成都,演唱會工程設計智能製造80%的產量落地成都,演唱會周邊衍生文創科技原創IP製品80%的產量落地成都。”蔡健輝透露,明年香港影音“雙料天后”楊千嬅的全球個唱的第一站將在成都舉行,演唱會的歌舞燈光音效舞臺等,也將在成都創意設計製作好以後發往世界各地。

  產業落地

  看好成都音樂產業的潛力

  “成都是個好地方。”蔡健輝毫不吝惜地表達自己對這座城市的喜愛。他覺得成都很包容,也極爲接受香港的文化,在這裏的港式茶餐廳、港式商業綜合體都很受歡迎,成都人也愛聽粵語歌。

  藝能工程選擇落地成都的原因,還有這裏的音樂產業現狀和未來市場潛力。“相比北京、上海,成都的音樂產業發展處於起步階段,我們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成都正在打造國際音樂之都,政策有優勢,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

  “我們不僅僅是對接藝人及演出團隊、協調不同的參與單位,更需要做好演唱會硬件的技術創新與執行,我們稱它爲‘工程製作’,演唱會效果好不好,這個非常重要。”蔡健輝拿紅館舉例子,紅館演唱會開唱前,他們需要設計燈光、音響以及舞臺效果,並將這些製作和實施出來。開闊場館裏的視覺和聽覺盛宴,均由他們打造。

  “一場全國級別的巡演差不多需要上億元的器材設備累計投入。”蔡健輝希望可以將大量國內演唱會的“工程製作”在成都完成,再發往其它城市巡演。藝能工程的工程製作經驗在全國很有名氣,此前大火的中國偶像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偶像練習生》的燈光音響即由其成都公司創意、設計和打造。

  期待“成都造”

  將和高校培養演藝複合人才

  除了優質演出由“香港造”逐步變成“成都造”,成都公司還計劃與成都高校合作,有系統地培養本土演藝複合型人才。

  “比如歌舞編導、服裝設計、舞臺設計、音響設計等,我們成都公司計劃請一些國外知名的教授和專家,以及一直活躍在演唱會生產第一線的導演、編舞和編曲過來授課。”這些課程應用性很強,學員們能在成都公司出品的衆多演唱會產品中實習,直接參與演唱會的創意設計和生產製作全過程。

  成都公司還計劃開設大型活動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訓。“這在國內目前是沒有的,但是演唱會現場人員特別多,安全方面很重要,我們會請國外的專家過來授課。”此前在香港迪士尼舉行的五月天演唱會,每場觀衆數量達25000人,藝能工程也是請了國外專家指導安全管理。

  對於歌迷們關心的內地演唱會票價高的問題,蔡健輝也有釋疑。歌手內地開演唱會,大部分都是“一城一場一唱”連軸轉,而一場演唱會的線上、線下綜合成本非常高,投資者把所有收益都壓在了一場秀上面,這就自然導致了單張票價偏高。

  但如果在一個地方場次增多,邊際成本就會降低。“未來,大牌歌手在成都不只是唱一場就走,而可能會像在香港紅磡體育館演十幾場,甚至幾十場,演唱會單張票價相應就會降低。”蔡健輝說道。

  專訪

  香港貿發局西部地區首席代表呂劍:

  川企“出海”可在文化IP上下功夫

  在日本知名彩妝品牌植村秀的兩款明星產品的瓶身上,鐫刻着造型獨特且寓意深遠的羌繡圖案。鮮有人知道的是,這兩款紋飾正是成都華珍藏羌文化博物館與業界品牌達成的跨界合作。

  更鮮爲人知的是,類似的跨界合作都繞不開一個機構——香港貿發局。“這樣的合作,也讓藏羌織秀被世界上更多人熟知。”香港貿發局西部地區首席代表呂劍說。在他看來,四川企業若要更好地做強品牌,更好地“走出去”,或許可以借力香港去開拓國際市場。

  談“走出去”輸出文化IP,實現知識產權商品化

  2011年調至成都,呂劍在四川工作已有七個年頭。此間,呂劍見證了一批知名川企如何走出去,也看到了更多的川企想要走出去的願景。

  “四川還有很多好東西,比如文化IP,比如博物館的館藏文化,它們都是獨特而有寓意的寶藏。”川企如何更好地出海,呂劍認爲可在四川的文化IP上下功夫。他以成都華珍藏羌文化博物館舉例,自2010年第一次參加香港國際授權展起,成都華珍藏羌文化博物館每年都能在展會上取得訂單,其中不乏植村秀、星巴克這樣的國際品牌,“這樣的跨界合作,把文創IP變成了商品、產品,再進一步推到消費者手中,讓更多人認識非遺文化,而接到的訂單也能再一次帶動文創產業的發展。”

  “以服務型經濟爲主導的香港與快速發展壯大的四川可以形成優勢互補。”下一個階段,川港之間如何合作?呂劍認爲重點在如何通過香港專業服務業的成功經驗,爲川貨建立品牌提供服務。

  呂劍分析,香港設計師自成一派,因其同時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培育,既瞭解內地的消費者心理,又具備國際化視野,或許能爲內地企業提供更爲新穎、獨特的解決方案,這也正是川企可以取經的地方,“香港設計師陳幼堅爲四川名茶竹葉青設計的‘論道’系列就是一大成功的先例。”

  談川港合作“一帶一路”迎來合作新空間

  “一帶一路”倡議讓四川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這也讓呂劍看到了川港合作的新空間。具體而言,在金融領域、基建領域和商貿物流等方面雙方均可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擴大合作空間。

  “放眼全球市場,香港是一個理想的平臺。”事實上,也的確有不少四川企業選擇香港平臺投資海外,開展國際貿易和業務。“香港的資本進出便利,有完善的法律體系保障,還有投融資、知識產權商業化、設計及研發、營銷及推廣、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既是內地企業轉型升級的好幫手,更是到海外發展的好搭檔。”呂劍說。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在港上市的四川省企業累計達22家,總市值590.9億港元,IPO融資237億港元,總融資410億港元。

  此外,在基建領域,香港的專業服務及項目策劃服務可在法律、保險、會計、風險評估、項目管理、工程顧問等範疇爲“一帶一路”項目提供支持。香港物流行業的優勢,也可爲內地商貿物流帶來新機遇。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秦怡攝影王洪斌

  原標題:“成都造”演唱會從天府之國巡迴世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