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長的話

7月的時候,廠長說了外資私募貝萊德在中國發了首隻產品的事《私募圈炸了!貝萊德首隻產品費率“打五折”,9天賣了10億,月底滿倉A股!》。當時大家都覺得狼來了,不過貝萊德其實還有個0.75%的銷售服務費,加起來也有1.5%的樣子。凱豐投資就比較猛了,前段時間宣佈,管理費降到1%,一年直接少了4500到6000萬的收入。行業內的管理費一般都是在1.5%到2%的樣子,這是要搞起價格戰的節奏嘛?

凱豐“大降價”

牛市的時候,大家都不把管理費當回事,當年“一哥”王亞偉的產品,3.5%的管理費,35%的業績提成,照樣賣得熱火朝天。

賺錢了萬事好說,虧錢了就是另一碼事了,有些投資人會覺得,虧損了20%,還收我2%的管理費,寶寶不開心。

深圳的百億私募凱豐投資很順應民意啊,9月1日起,旗下所有產品的管理費率降低爲1%/年,成爲行業內首家規模百億以上、下調管理費的私募。

凱豐的一份公告顯示:

爲降低投資者的投資成本,提升投資者的投資體驗,根據《凱豐宏觀對沖10-8號基金合同》的約定,經與託管人協商一致,公司決定自2018年9月1日(含)起,將旗下凱豐宏觀對沖10-8號基金的管理費率降低爲1%/年。本次修訂更新後的基金合同自2018年9月1日起生效。

凱豐投資是2011年成立的,做宏觀對沖,投資標的有全球大宗商品、債券、權益類資產和各種衍生品,現在的管理規模是140億。

過去凱豐的產品是按照1.3%到1.5%收管理費,這一波下調的話,每年大約會減少5000萬左右的管理費收入。

爲什麼降低呢,凱豐投資資管部總監李環皖是這樣說的,通過管理費旱澇保收不是我們所追求的,管理費只需要保證我們團隊持續研發運營的固定開支即可,而利潤更應與客戶的利益綁定在一起。

團隊動盪

管理費降低,利潤和客戶綁定在一起,凱豐在廠長心裏的形象瞬間高大起來。不過感動歸感動,能拿的錢不拿,是反人性的,咱還是得認真分析下背後那些事。

凱豐的業績提成是一直比較高的,業內一般是20%,它是25%,而之所以能收這麼高呢,是因爲它過去的業績實在是太好了。

2015年7月到去年底,兩年半的時間,有股災,有熔斷,有2016年四季度債市崩盤,凱豐的成績單是,累計收益97.9%,而且不是僅僅靠着2017年的藍籌股牛市,2015年和2016年的業績同樣不錯。

今年,凱豐的業績就要遜色點了,採取宏觀策略的代表產品,年內虧了2.73%,股票策略的,年內虧損超過5個點。雖然足以秒殺大盤,但和同樣主打量化的九坤、幻方等等相比,就要差一大截了,有些頭部的量化私募現在正準備着提高管理費呢。

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凱豐的規模增長太快了。根據一份調研報告,2017年3月,凱豐管理規模53億(不包括股票產品),宏觀策略的最高容量爲70億。一年多的時間,凱豐的規模已經暴增到140億。

凱豐創始人吳星是期貨市場出身,期貨市場容量小,只得把一半左右的倉位配置在股票上。

另一個是,凱豐出現了一波股權變動,CTA團隊動盪,一部分基金經理流失。

讓廠長印象比較深的是年初離職的邱迪,他在凱豐的時候就是專門做黑色板塊研究的。今年黑色系漲得好,他抓住了機會,半年多的時間淨值快翻倍了。

私募的運營成本,大頭其實就是支付給研究團隊的薪資,團隊走了一批,年內收益又不太好,降低點管理費,安撫下投資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了。至於凱豐能不能快速恢復元氣,突破瓶頸,給投資人帶來更多收益,咱就得再看看了。

會引起跟風嗎?

這兩天,金融圈各種八卦傳聞不斷。先是昨天傳說上市公司董祕被私募打了(已被闢謠),然後今天又傳出,有人在某會所裏,遇到從某券商機構銷售轉行下海的妹紙。

喫瓜羣衆也是牛逼,傳聞真假還不知道,段子立馬飄出來了。

雖然是調侃,但也可以看出現在搞金融的日子是很苦了。即使是大私募,也不太好募資了,二季度有家百億私募發新產品,給了渠道很大激勵,一個月才賣了一個億。最近更慘了,有個百億私募發新產品,總共才募到幾百萬。

凱豐這波操作後,行業內的中小私募都倒吸一口涼氣。今年股市跌跌不休,20%的業績提成是不想了,都指望着管理費“過冬”。

這種行情,即使按2%的管理費率估算,規模在1億以下的私募也基本上得倒貼,現在行業裏,規模在1億以上的私募約有48%……

如果按1.5%來算,除去給渠道什麼的費用,到手的大概是1%。一家5億規模的私募,一年的確定性現金流入約爲500萬,勉強覆蓋成本。

江蘇一家小型私募負責人坦言,因爲沒有渠道費用,公司管理的產品管理費一直就只有1%,賣產品全靠口口相傳,“1%的費率已經降無可降”。

凱豐是做宏觀策略爲主的,所以大家現在還不是特別擔心,等到百億級的股票多頭也追隨降價,就有的搞了,一大批中小私募恐怕要趕往墳場。

對我們來說呢,費率降低,優勝劣汰,自然是好事啦。

歡迎關注私募工廠微信公衆號(ID:smgc8888),第一時間閱讀精彩文章,掌握百萬資產理財方法。@今日話題 @私募工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