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被海量的照片淹沒,一張照片在我們眼前停留的平均時間不到一秒。那麼愛好拍照的攝影人,你們有計算過自己每拍一張片子的成本嗎?從器材的配置、構思以及旅途中花費的時間、金錢,甚至自己爲這張作品投入的心血精力等。阿劉老師爲我們介紹了他的部分作品背後的創作故事,每一張夜空作品的背後都是一個刺激神經的經歷。

1.冰湖星軌

2013年1月27日 晴 新月

這幅作品獲得2014年加拿大國家地理阿爾伯塔攝影比賽風光類一等獎,我也因此得到獎品ipad mini一部,正好原有的ipad已經舊了,這增添了我很多樂趣,閒話少說,講講這片子背後的故事。

2013年1月份,我照慣例拜訪了亞伯拉罕湖,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冰泡湖,沒有遇到非常漂亮的日出日落,有幸的是遇到了萬里無雲的黑夜,這對於一個像我這樣熱愛夜晚拍照的攝影師算是最大回報了。於是我事先踩好點,將帳篷搭在一處風小的地方,二分構圖,將冰的肌理和遠山以及星軌全都收入畫框,帳篷裏微弱的燈光此時顯得忽明忽暗,在漫天喧囂的星星下,露營無比愜意,偶爾有幾輛車從旁邊的公路上駛過,好奇的看着我,彷彿天外來客引起地球人的注意,呵呵,我面對這種好奇又不解的目光很多年了,不做平常事,不走平常路,作品也會沾染些靈氣,少一些世俗,或許創作的根本也在於如此吧。

2.火山湖星海喧囂

2013年6月21日 晴 滿月

又是入夜,在車裏睡覺已不再是我的障礙了,只不過今晚我要去拍星軌,還是那個需要一個小時達到的懸崖,穿過密林,在滿月下行走,多少沒那麼黑暗,只不過心情和拍日出時候有幾分不同,如果說早晨的拍攝更像是一種捕捉精靈世界的儀式,那麼晚上的這一段旅途就像黑魔法籠罩的城堡,散發着恐怖的氣氛。只不過一穿過森林,這種氣氛馬上消失了,代之而來的是空靈的美,緣自那湖水的藍色。而此時,天空還並不澄清,幾縷雲參雜其中,讓我無法拍攝,我索性坐在地上,等着雲散去,等着月光南移,等着。。。

等了兩個小時後,星光更豔,雲也全都散去了,我開始調整角度,對準了北極星,將半圓收入畫面,當然這半圓的星軌是我想象中的,還沒有實現,不過對於攝影師來說,未曾發生的何嘗又不是已經發生過了的呢。至此,自動拍攝模式啓動,我站在三腳架後面凝視湖水,深藍,更藍,30分鐘,45分鐘,50分鐘,一個小時,時間不緊不慢,我腿有些麻了。

3.光污染下的暗夜魔法世界

2014年2月20日 多雲 晴 新月

這個月極光風暴襲擊了落基山,可以說阿爾伯塔人頭一次像黃刀居民一樣欣賞到了北極光精彩的形態和顏色。而我偏偏錯過了今年最大的一次,所以這一天當我看到天氣晴朗,稍許雲朵的時候,立刻提槍上馬,驅車120公里直奔班夫。當然我的本意是尋找極光,所以我開始將地點定位在明尼萬卡湖,這個湖開闊的水域和山脊有利於大場面拍攝。只不過我的運氣差了一些,足足等了4個小時,也沒有看到天空有任何綠色出現,反倒是遠處不時閃現的光污染讓我不明就裏的觀察了很久,當然,這也就促成了我後來直奔硃砂湖的原始動力 – 去更靠近城市的地方一探究竟。

這光污染開始的時候以橙色和紅色出現,後來又展現了一點點藍色,我就像追逐流星一樣,隨着這人造的景緻東北西跑,直到最後落腳在硃砂湖。當時湖面呈現的彩色令我實在是大爲震驚,我想這真是不亞於大自然奇蹟的美景,而一個我白天沒有仔細勘察過的水塘此時不知從何處跳了出來,就在那存在着,靜靜的,反射着漫天星光,漫天紅雲。附近的遠山也都神奇的着了調子,生動的矗立着,有生命力一般。最奇特的是那水塘邊的積雪,一條條被風雕刻的深痕冷峻的四散而去,彷彿凝固着某種力量。

拍攝是一個很愜意的過程,至少對於我來說,當然,作爲一名攝影藝術家,我很多時候是和我所拍攝的景物進行對話,一種心靈的長談,開始多半是問候,不過最終都歸於宇宙的永遠主題,生命,輪迴,愛和不朽。

4. 城堡山上空的銀河

2013年7月10日 晴 新月

城堡山的後山有一處很大的泊湖,叫做Rockbound lake,翻譯成“石界湖”。這個湖本身並不難到達,徒步單程8公里,上升高度也就是300米左右,但是要想俯瞰這個顏色如藍寶石般深邃的湖泊,需要登上附近的一處高點,而這個高點也是距離城堡山頂峯不遠的地方,上升高度700多米,攀爬角度接近50度。

2013年夏天的一個下午,我揹着露營裝備,6瓶水,相機和三腳架,和我父親兩個人出發了,鏡頭我只帶了一個,就是尼康14-24,因爲我實在難以承擔更多的重量,而且揹包裏的位置也十分有限。

這個高點的攀登比我想象的要難一些,因爲沒有路,所以我們只能從一片亂石叢中往上爬,後來手腳並用,而岩石又經常鬆動,我父親在上面爬踩下的石塊像下雨一般朝我飛來,於是我東躲西藏,總算兩個人到達了高點。此時天色已晚,我錯過了日落的拍攝,只能搭起帳篷準備拍攝銀河。這個點的選擇也是我事先在地圖上研究過的,面朝東南,正好是銀河升起的方向,而下方的湖又能露出一些作爲中景,遠景的城堡山諸峯若隱若現,非常適合搭配銀河作爲遠景。不過這個前景就很難處理了,由於拍攝點在懸崖邊上,所以我們只好把帳篷簡單的固定作爲拍攝道具,還要防止山風將我的攝影裝備吹下去。

就這樣等着天黑等了3個小時,直到凌晨1點多才能開始拍,到了凌晨2點,我實在困得不行了,就躲進帳篷小憩了一會,就在這個檔口,我放在外面的三腳架和線控被不知什麼動物咬掉了全部的橡膠保護,再加上附近的狼嚎獅吼,我也有點不寒而慄。好在夏天日出早,4點左右起來拍攝日出,我們就匆匆下山了,當夜只睡了2個小時,上山下山的時間消耗卻有32個小時之多,一張片子的代價也不小。

5. 賈斯珀極度深寒

2014年2月2日 多雲 晴 新月

賈斯珀是落基山脈最大的一個國家公園,它也同時是加拿大暗夜保護星空計劃的一部分,過往飛機需要繞開這條路線以便於熱愛天文觀測的人們可以享受絕對黑暗的夜空,這對於我這個喜歡到處露營拍攝的狂熱分子來說無異於最佳去處,而顯然夏天的燥熱與蚊蟲叮咬不是我的選項,寒冬零下30度或許更適合我這個習慣了北方氣候的叛逆分子。

幾乎每年2月份,我都會帶上四季帳篷和加厚的睡袋到這裏拍攝極致光影,2014年的冬天也不例外。不過這次我計劃在山中露營7天,白天拍攝日出日落,夜晚拍攝星軌銀河,當然如果運氣好的話,或許還能遇到極光。就這樣,我驅車500公里從卡爾加里出發,到賈斯珀的山中體驗極度深寒落基山。

這一晚的拍攝在巫藥湖進行,入夜已經2個多小時了,星海才逐漸升起,由於多雲和方位的緣故,我並沒有拍攝銀河,但黑夜本身就是一個主題,尤其是在那黑夜中泛起微光的帳篷,和我自己孤寂的身影,頭燈一束照耀蒼穹,喧囂的夜,寂寞的夜。

此時四周響起刺破空曠冰原的鴉啼,那是爲數不多的在這零下30度依然興奮的生靈,“不怕冷的東西”,我咒罵了一句,手腳已失去知覺,於是我將化學加熱袋重新塞到手套裏和靴子中,血液又重新滾燙的流淌起來,直匯入心臟,我在一片乾枯的河谷上跑來跑去,斷裂的冰發出刺耳的聲響,好像怪物的嘶鳴。

是不是一張作品來之不易?

從靈感迸發到前期準備再到中期拍攝以及最後的後期,攝影師需要勞心勞力,像呵護自己孩子成長一樣,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阿劉

職業風光攝影師,視覺藝術家,詩人。本名劉宇,英文名Victor Liu,1980年8月18日出生在吉林省長春市,職業風光攝影師,自由撰稿人。吉林大學計算機系學士學位,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計算機碩士學位。微博:阿劉_VictorLiu

●著有暢銷書《狂人攝影日記》、《巔峯追光者》,《狂人手機攝影》等書籍

●富士膠片全球簽約攝影師

●蘭州交通大學客座教授

●海外風光攝影組合四光圈成員

●2017年加中攝影旅遊文化交流大使

●北美攝影協會(NAPA)主席

●國際攝影師聯盟聯合主席

●蘭州市攝影家協會榮譽顧問

●中興手機全球首席簽約攝影師

曾多次獲得過加拿大,美國以及世界範圍內的攝影獎,作品定期發表在《美國國家地理》,《中國國家地理》,《加拿大國家地理》,《環球人文地理》,《加拿大戶外攝影》,《美國戶外攝影師》以及《加拿大野生動物雜誌》上。他在聯合國總部大樓,加拿大全國,中國以及美國辦有巡迴個人影展,他的演講風靡中國,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地的知名學府和商業機構。他的冰上露營,極寒環境下一個星期野外生存,徒步十六個小時到懸崖邊拍攝銀河等冒險攝影事蹟被中國新華網,英國泰晤士報,每日郵報等多家媒體在全球範圍內報道,並且他也多次在《紐約會客室》,《中國攝影報》,《大衆攝影》,《中國攝影》等電視和平面媒體上接受專訪講述他獨特的攝影故事,阿劉同時還是一位詩人,發表過大量的詩歌和散文,他對大自然獨特觀察的視角和他本人的詩歌創作經歷相輔相成,這令他經常能夠尋找到身邊不宜察覺的美,即便是人人皆到過的著名景點,他總能看到和拍出另闢蹊徑的意境和角度,將不同種的藝術形式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