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黄河明珠、北方新城、西部热土……这些美誉统统属于巴彦淖尔。

当“壮美黄河行”采访团抵达这一站一睹芳容后,才感叹,说它是黄河母亲的宠儿不点都不过分。

自古就有句谚语“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一套就是后套,从清代开始,后套平原修渠灌溉,亲手缔造农业奇迹。

没有三盛公就没有蜜瓜香

“因河而生,因水而兴”,巴彦淖尔的富饶跟三盛公水利枢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盛公是亚洲最大的、黄河上唯一的以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大型引水平原闸坝工程,堪称“万里黄河第一闸”,同时兼有交通、发电和旅游等多种功能。

“没有三盛公就没有华莱士”。武玉良说,以前农民浇地都靠自流引水,依靠不到河水的农民只能靠天吃饭。

为了能让河水的水量得以控制,政府发起了艰苦的水渠建设工程,也才结束了河套地区自流引水的历史。

因为当年参与建设三盛公的水利工程,他还被评为市级劳模。当地人把像武玉良当年挖取这样的艰苦实干的精神叫做“总干精神”,它激励着一代代的河套人。

武玉良现在是种植大户,他种的早熟华莱士在当地很有名气,他依靠这个新品种致了富。

北方也见鱼米之乡

在磴口县的一处沙漠水稻示范区里,循环养鱼的模式十分抢眼。水池中,高密度养殖着多种鱼类。鱼粮投放的瞬间,鱼儿争抢食物视,那声音听起来就像放鞭炮一样。

“当水到达这一端的时候,鱼的粪便处理系统会自动处理并且将水输送到对面的水稻田里。”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袁海问告诉记者。这样的模式减少了环境破坏,还能节约了水资源,达到了循环利用的效果。

来源:腾格里新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