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黃河明珠、北方新城、西部熱土……這些美譽統統屬於巴彥淖爾。

當“壯美黃河行”採訪團抵達這一站一睹芳容後,才感嘆,說它是黃河母親的寵兒不點都不過分。

自古就有句諺語“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一套就是後套,從清代開始,後套平原修渠灌溉,親手締造農業奇蹟。

沒有三盛公就沒有蜜瓜香

“因河而生,因水而興”,巴彥淖爾的富饒跟三盛公水利樞紐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三盛公是亞洲最大的、黃河上唯一的以灌溉爲主的一首制大型引水平原閘壩工程,堪稱“萬里黃河第一閘”,同時兼有交通、發電和旅遊等多種功能。

“沒有三盛公就沒有華萊士”。武玉良說,以前農民澆地都靠自流引水,依靠不到河水的農民只能靠天喫飯。

爲了能讓河水的水量得以控制,政府發起了艱苦的水渠建設工程,也才結束了河套地區自流引水的歷史。

因爲當年參與建設三盛公的水利工程,他還被評爲市級勞模。當地人把像武玉良當年挖取這樣的艱苦實幹的精神叫做“總幹精神”,它激勵着一代代的河套人。

武玉良現在是種植大戶,他種的早熟華萊士在當地很有名氣,他依靠這個新品種致了富。

北方也見魚米之鄉

在磴口縣的一處沙漠水稻示範區裏,循環養魚的模式十分搶眼。水池中,高密度養殖着多種魚類。魚糧投放的瞬間,魚兒爭搶食物視,那聲音聽起來就像放鞭炮一樣。

“當水到達這一端的時候,魚的糞便處理系統會自動處理並且將水輸送到對面的水稻田裏。”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袁海問告訴記者。這樣的模式減少了環境破壞,還能節約了水資源,達到了循環利用的效果。

來源:騰格里新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