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居簡出卻逍遙浪蕩,高冷兼賣萌的綿柔技能。時而慵懶散漫,時而雷厲風行。

貓是一種神奇的動物,不屑於鏟屎官主子的貧窮或富饒,健康或疾病,陪着你也瞧不起你,是它的一貫作風。

貓的身軀柔軟雪白,在牀邊舒展開來,總能讓人感到柔順與莫名的安心。即使生活在一起,人們也沒有試圖要去理解它。因爲雞同鴨講的對話折射出的永遠是人的變化,而貓,依舊是貓。

當城市生活把孤獨的年輕人調成了靜音模式,身邊朋友開始意識到年輕時有隻貓陪伴的必要性,紛紛養起了貓。我忽然明白了,這個世界上有一些物種的相遇是爲了拯救。

地鐵裏摩肩接踵,單位裏寒暄八卦,回到家孤苦伶仃,這是大多數空巢青年的真實寫照。它像是一把1:1的平面鏡,現實反差愈大,反射在你身上的情緒愈強烈。

上週,陳晨把自己吸貓的視頻發到羣裏,配文“畢業了、獨立了,終於可以做這件事情了。”陳晨是我大學同學,也是朋友圈裏數不清多少個“一畢業就養貓”的人。

遠離家鄉,獨自打拼的他,在網上看到同城人想把貓送人的信息,他果斷把貓領回來了。他說:“我在實習階段,外界和自身的負面情緒蠻多的,感覺貓自帶治癒能力,下班回到家看到它就舒坦。”

自從開始養貓,陳晨幾乎每個週末都宅在家,看電影、看書都會抱着它,她覺得擼貓比和不熟的人尬聊有意思。

與陳晨一樣,絕大多數“空巢貓系青年”選擇養貓,出於對貓的嗜愛和初入社會的孤獨,以此來尋求一種真實的感情寄託。

與相依留戀卻需苦心經營的戀人模式不同,貓的獨立不需你刻意經營。

這是物價飛漲的年代,當你試圖以死纏爛打的方式,去計較一件你熱衷的事物背後成本的時候,那它註定沒法成爲一種樂趣,這場辯論也推理不出結局。

除了空巢貓系青年,看似小有成就的中產階級也是佔有吸貓羣衆的絕大主力軍,他們也是隱形貧困人口的代表之一。

總能在恍惚間隙的朋友圈裏看到養貓的喜訊,在照片的評論裏都是“恭喜養貓”、“人生巔峯”的搭配名詞,乍一看以爲是生了娃。

他們有的剛剛升職,也的看着其貌不揚、工作能力一般般,至於網絡大V更不在話下,沒個貓都不好意思出門說自己混的有多麼牛C。在吸貓、養貓和曬貓的循環行爲之下,逐漸衍變成了一種低調的炫富。

// 有的貓主人會選擇安裝攝像頭

以保證隨時關注貓咪身體異樣和動態

一居室配備獨立廚衛,是養貓最基礎的居住配備,除非睡眠質量尤其好,清晨從牀上把貓來回請下牀,你依舊能秒睡。此外,你需要騰出一個類似衣帽間的空隙大小放貓砂,雖然貓是一個愛乾淨的獨立物種,但無法改變臭的事實。

在貓的開銷上,但凡作爲一個頗爲追求品質的鏟屎官都深知經濟基礎的重要性。

從皇家進口貓糧、益生菌膨潤土貓砂到進口全自動激光逗貓棒器,想要真正成爲一個精緻貓咪,每個月幾千元根本不在話下。

// 除了貓窩對空間的建立和要求

很多貓主人還會帶貓咪美容、洗澡

同時出於對貓各方面保持細心周到的緣故,我那來自東北的鋼鐵直男朋友,現在活的像南方女子一般精緻。他們是新時代的“養寵新窮人”,姑且稱爲隱形貧困養貓人口。但其實除了貓以外的生活範疇,他們卻過的摳索拮据。在貓身上花的開銷過於深重,只能從別處查漏彌補。

究竟是否富裕,歸根結底只有自己最爲了解。當然,對於和貓在一起生活而言,這些都顯得不那麼重要。

對養貓的人來說,總會將自己臆想的情緒投射到如此一張畫板上——毫無攻擊力的表情提醒你端正自我,愛搭不理的作風告訴你,自己誰也不是。

沒有言聽計從的拘束感,那些上躥下跳抓耳撓腮的動作總是不遺餘力地發揮貪玩的天性。縱使天性傲嬌,只要你用溫柔的雙手撫摸它時,它也不會拒絕。除了獨立,貓也時刻自帶着一份神祕感。這份神祕感沒有參雜過多的冷漠與僵硬,而是悄無聲息的溫柔。

事實上它做的很簡單,卻很難忘。是它讓我們不再感覺自己是在孤軍奮戰,不管前往何處總有一隻貓在等你回家。

無論是你剛踏入社會或與戀人吵架,在躊躇而自我喘息之際,貓就是你新生活的第一步。清晨用軟綿綿的貓墊把我們踩醒,讀書休息時在一旁趴着偶爾瞥你一眼。當你以爲它毫不在意你的時候,一聲軟綿的叫聲和一雙無辜的眼神耷拉在你的腿邊,總能讓你瞬間萌化忘卻苦悶。

比起貓對我們的無謂態度,其實更多在意的對象是我們。透過貓的視角,這份獨立和成長的含義彷彿顯得更加不同了。

我們和貓一樣,不過是被囚禁在同一時空的孤獨生物,各自的生命平緩而有限。遇不到,隨緣。遇到了,互相扶持,彼此珍惜。

//

文=Leo

圖=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