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臨終告誡李世民不準殺此人,但聽到此人名後便下令:全部處決

每個人的想法都有所不同,無論是朋友還是父子,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和顧及的事情,所以說人和人是不一樣的。那麼在古代的時候,皇帝和皇子的想法也會出現差異,但是在皇帝退位的時候,會將一些重要的事或者他認爲對的事告訴新皇帝,這樣更好的延續下去。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關於新老皇帝的故事,李淵臨死告誡李世民不準殺此人,但聽到此人名後便下令:全部處決

李淵臨終告誡李世民不準殺此人,但聽到此人名後便下令:全部處決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兩個千古一帝,一是秦始皇嬴政,他開啓了封建王朝大一統的格局。秦始皇一統中國是其歷史功績,但是他實行的暴政也爲後世所詬病。這第二個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史書記載裏的,李世民文治武功,開創了大唐盛世。

李淵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但是他卻沒有多大的本事,並且在他做皇帝的時候,也沒有給民間的百姓帶來多少的好處!李淵最應該慶幸的就是自己有李世民這樣一個聰明的兒子!李世民和他父親李淵的性格是完全的不一樣,可以說李淵是一位膽小的人,做什麼事都是要瞻前顧後,總是拿不定主意!但是他的兒子就不一樣,李世民是一位很有謀略和遠見的人!

李淵臨終告誡李世民不準殺此人,但聽到此人名後便下令:全部處決

衆所周知,李淵曾對李世民說要立他爲太子,但建立唐朝之後卻立了李建成爲太子,對此李世民一直心有不滿,但也並沒說什麼,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對李世民心有猜忌,不斷排擠李世民。終於,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帝都長安玄武門附近發動兵變。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誅殺殆盡,史稱玄武門事變。

李淵臨終告誡李世民不準殺此人,但聽到此人名後便下令:全部處決

後來,李世民又逼李淵讓位,成功坐上皇帝寶座,在這期間李淵曾向李世民求情,叫他放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後代,畢竟他們也是自己的孫子,爲了讓自己的即位之路變得更加通暢,李世民暫且答應了李淵的要求,放過了李淵的13個孫子,但即位之後李世民卻反悔了,還是將這13人殺掉了。

李淵臨終告誡李世民不準殺此人,但聽到此人名後便下令:全部處決

原來這是因爲有人對李世民進言提醒他不要忘了漢淮南王劉安,聽到這個名字,李世民渾身打了一個激靈,立即下令將李元吉及李建成的後代全部誅殺了,那麼劉安是何許人,能讓李世民作出這樣的決定。

原來劉安是西漢皇族爲漢高祖劉邦之孫,他的父親是淮南厲王劉長,當初漢高祖劉邦曾想立劉長和劉恆二人之中一人爲太子,由於大臣勸諫,最終選擇了劉恆,是爲漢文帝,對此劉長一直懷恨在心,漢文帝繼位之後劉長一直自恃是皇帝兄長,不將人放在眼裏。

李淵臨終告誡李世民不準殺此人,但聽到此人名後便下令:全部處決

爲什麼淮南王劉安,有這麼大的威力,能讓李世民最終痛下決心呢?那是因爲漢朝淮南王劉長曾經勾結匈奴造反,而漢文帝念及兄弟之情,只是流放了他,並沒有殺他。他死後,漢文帝感念劉長之死,恩封劉長之子劉安爲淮南王,這個侄子劉安不但不感恩,反而又起兵造反,最終失敗自殺。這個故事,說明了仁心漢文帝並沒有感化侄子劉安,最終他還是會造反的。

李淵臨終告誡李世民不準殺此人,但聽到此人名後便下令:全部處決

如果說當時的李淵把太子的位子傳給李世民,也就不會有那樣的事情發生了!不知道各位朋友覺着是李淵不守承諾呢?還是李世民陰險狡詐不顧兄弟之情呢?這些事情其實有很多的說法,有說李淵不好的,也有說李世民不好的,但是這些事情終究是歷史,留下來的還是要讓我們這些後人來評判!不知道各位朋友對這兩個人的評判是什麼樣子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