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生代演員成果領銜主演的電影《塞罕壩上》在承德舉行開機儀式暨新聞發佈會。演員牛羣、成果、傅漢源悉數到場,《塞罕壩上》聚焦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蹟,用寫實的手法抒發對那個年代裏敢於奉獻、勇於忘我的青年人的致敬,再現塞罕壩幾代造林人在奮鬥中譜寫的“綠色傳奇”。

銘記歷史 新生代演員成果致敬造林人

發佈會上,主創就革命信念和塞罕壩精神發表獨特的見解,分享創作心路歷程。今年七月,剛剛加入恩喬依影視集團的成果首次出演電影就挑梁女主角“秋蘭”,從現場成果激情飽滿的狀態,就可以看出她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秋蘭”是塞罕壩上的第一代造林人,她爲塞罕壩上發展奉獻了自己的一生,青春美好充滿陽光的成果很有代入感。在現場採訪中成果坦言,要詮釋好“秋蘭”這樣一位爲塞罕壩上付出一生心血的造林人,自己肩上責任重大。在進組前,自己就查閱了許多關於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的資料,在瞭解了當時的文化故事背景後,心中對堅守奉獻造林人的敬意便油然而生。爲提前適應當時的生活環境,成果更停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進組後,成果一方面參觀博物館,學習育苗知識,一方面同當地老鄉實地走訪感受,以便貼近角色本身。

塞罕壩上天氣嚴寒,一年只有三個月不是雪季。拍攝之餘,成果在片場也反覆琢磨着“秋蘭”。她說:“在讀劇本時,自己對片中人物的有些情感表達方式還很疑惑,但當我置身於此才真正體會到,這些臺詞是多麼恰如其分。”戲內戲外步履不歇,足見成果心中對演戲的熱愛與執着。

再現綠色傳奇 弘揚塞罕壩精神

“塞罕壩”是蒙漢合璧語,意爲“美麗的高嶺”,遼、金時期,被稱作“千里松林”。清朝在此設立“木蘭圍場”,但隨歷史推移,森林植被遭受破壞,原始森林蕩然無存。1962年,我國決定在木蘭圍場建大型機械化林場。55年來,三代塞罕壩人建造了112萬畝的世界最大人工林,浩瀚森林爲京津構築起一道堅實的生態屏障。

《塞罕壩上》正是取材塞罕壩幾代造林人的奮鬥史,講述以主人公秋蘭(成果飾)爲代表的一批林業大中專畢業生積極響應祖國號召,投身高原荒漠塞罕壩揮灑熱血,將荒原變成林海,建設美好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也對塞罕壩精神發表過重要講話: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代接着一代幹,馳而不息,久久爲功,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爲子孫後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

目前,《罕塞壩上》正在緊鑼密鼓地攝製中,相信成果這個95後的小妞兒,定不負所望,塑造出令觀衆和粉絲滿意的“秋蘭”,期待她的演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