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个问题,你是在领导的小圈子里边吗?

  文/马华兴,新书《思维破局》正在热卖中。

  

  ■.1

  你跟老板的关系是这样吗?

  在多数公司里,总会有这样“不公平”发生。小明工作勤勤恳恳,有想法,执行力强,但是似乎总会被领导忽视。重要的工作交给其他能力没自己强的人做。他没法出业绩,升职加薪也很难实现。

  这是因为小明跟领导的关系。

  在职场中,有一个LMX理论,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这个理论是1976年由乔治格伦提出,他讲的是:

  在多数组织里,领导者对待下属的方式是有差别的;组织成员关系的集合中往往会包括一小部分高质量的交换关系,和大部分低质量的交换关系。

  这话说的特别官方,但是我给你翻译一下:

  就是典型的小圈子文化。下边讲到的,是职场关系中的现实分析。

  能进入领导的小圈子的,都跟领导是最佳关系。

  在《汉武大帝》里,汉武帝刚刚亲政时,朝政由窦太后把持,武帝被排挤在外。

  于是汉武帝就和几个小伙伴:卫青、韩嫣、张骞在自己的內宫商量国家大事,出使西域,征服匈奴等大政都是在內宫讨论出来的。

  之后,汉武帝就专门在內宫开府,是为内府;内府跟外府是两拨人。内府都死他的小伙伴,亲信,而外府都是丞相、太尉等高位的老人。

  这个内府,就是小圈子。后来汉武帝逐渐掌权,这些内府的小圈子也就跟着掌了大权。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朝廷都是如此,皇帝有自己的小圈子,等皇帝做大,这些小圈子里的人也跟着逐渐掌握了大权。司马懿就是因为进入了曹丕的小圈子,曹丕做了皇帝,才一下位列三公的。

  而企业也同样,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小圈子,每个部门也有每个部门的小圈子。部门和公司要开大会讨论某个项目和架构,大会之前,领导都会跟小圈子的下属开小会提前把议案讨论清楚。在小圈子里大家可以更公开的去谈潜规则,下属可以跟领导一起玩游戏,过去是一起打牌打麻将,现在则变成了王者荣耀开黑。

  而能进入这样小圈子的下属,自然会被领导所器重。领导会把一些容易产生业绩的活交给下属做,遇到加薪晋升,也往往都是小圈子里的下属有优先权。

  中国职场文化,其叙事基础往往来自四大名著。当下属进入领导的小圈子:

  按三国文化,下属往往会把领导看做主公;

  按水浒文化看,会把领导看做老大或哥哥;

  按西游文化看,会把领导看做师父;

  按红楼梦文化看,会把领导看做“好妹妹”。

  2

  怎么才能进入领导的小圈子?

  那对于下属,怎么才能进入小圈子。基本上不同阶段的因素不一样。

  前期靠缘分,中期靠互动,后期靠实力。

  所以,能力未必是进入小圈子的主要因素。

  A. 前期

  一般,在前期,第一印象就已经决定了你是否能进入领导的小圈子。第一印象形成了下属跟领导是否有缘分。

  而第一印象往往是机遇构成的。你正好跟领导一起出差,吃饭时聊家常时,正好两个人对某类事件的观点一致,比如都认为研发最重要,还都喜欢踢球,都喜欢法国队。这样俩人的价值观就有很多一致,领导看下属如同看到过去的自己,下属看领导如同看到了未来的自己。于是,领导自然会默默把这个人先划到小圈子里,初步建立信任。

  交给他一些容易拿业绩的任务,以及一些私人工作。

  最开始讲的那个小明的案例,小明没有进入到领导的小圈子里,最直接的可能就是,缘分未到。

  B. 中期

  我们再看第二阶段,而如果你错过了第一印象,有可能你来这部门,部门人数已经很多,领导对你已经很难有什么印象了。那在前期做好基本业务时,就得想办法跟领导产生互动了。

  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会出现问题,那就是他们努力的跟领导互动,在各种场合下刷存在感,提升出镜率。但依然没有获得进入小圈子的邀请卡。

  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们太着急邀功了。

  一个懂得运营小圈子的领导会把小圈子保持开放状态,他会时常关注一下圈外人,看看哪些人值得培养,可以邀请进入。几乎所有领导都认为,靠谱的人可以进入小圈子。但是,不同领导对靠谱也有不同解读,有的领导喜欢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靠谱;有的领导喜欢踏实肯干,执行力强的靠谱;有的领导喜欢策划力强,多谋善断的靠谱。但是,无论什么领导,都认为靠谱有个基本的原则:先给后得。

  下属跟领导的所有互动都是以“给”为核心,在互动中站先替领导想事,帮领导善后,自己做了小的业绩把领导放前边,背后夸奖领导。这些都是先“给”。

  当给到一定程度,领导知道了这个下属靠谱,就会让他“得”。他就得到了进入小圈子的门票。

  C. 后期

  而到了第三阶段。

  当下属跟领导相处的时间变长。无论是否在小圈子里,领导都多少会了解下属。此时,领导对成员的评价和考核就不仅仅局限在投缘还是互动上了。领导会更多知道,到底哪个下属更有销售能力,哪个下属更有后勤能力。此时,领导为了发展小圈子,反而会主动邀请那些实力强的下属进入小圈子互动,根据互动来观察下属是否值得信任。

  这个阶段,有实力且可靠,就成为进入小圈子的通行证。

  3

  但,小圈子也是双刃剑

  你进了领导小圈子,得了个护身符,以后领导吃肉你喝汤,领导得道你升天,看上去蛮幸福。但你想过这里也有坑吗?

  在很多外企,管理者会隔三差五换一换,本来你进了A老板的小圈子,开心死了;结果A老板换岗,换来了个B老板,一般来说,新老板都对前老板的心腹有所顾忌,不会重用前老板的心腹。你此时重新站队,再进B老板的小圈子,就比较困难了。

  这就是小圈子的诅咒。

  所以,很多企业为了清理小圈子,都会故意把中层岗位设计成轮岗制,每隔两年就会轮岗,不让小圈子形成;这种操作在军队里最常出现,几大军区的首长轮换,其目的就是避免形成小圈子,内部斗争。

  此其一。其二,听说过这句话吗?“心腹也可能是心腹大患”

  你进了小圈子成了领导的心腹,意味着你多少能知道领导的隐私,领导的性格,甚至你会知道领导的软肋。这未必是好事。

  你太懂领导了,领导心里会很舒服,但也有点忌惮。

  我的来访者里有不少都是跟老大关系超好的副总,当年的交情真的是“甘如醴”。但几年过去都分道扬镳。问题就出在这里。关系走的太近,反而破坏了领导的神秘感。

  我当年跟我的领导关系很近,但我总会在一段时间后刻意疏离他,保持距离,不谈他的私事。就是避免成为心腹大患。

  其三,还一句话你也听说过吧?“升米仇斗米恩”

  关系一旦近了,稍微有点别扭就会怨恨对方;反而关系远一些的,互相给点价值,能处的更好。

  你进了领导的小圈子,你们稍微有点观点出入,反而会撕扯的更剧烈;反而那些站的远一点的人,说点反对意见,老大能听得进去。

  所以,有些人并不会选择进圈子。他们一样过得从容。

  还是说三国,三国的曹魏里就有这样一个人。

  满宠

  满宠辅佐过曹操、曹丕、曹叡三个老大。但是,他总是不进入这三个老大的小圈子。曹操时期,不如荀彧、郭嘉天天出谋划策,曹丕时期,也不同于司马懿、陈群,甚至经常外派太守,守土一方。

  但是,就是这样不进入小圈子,反而凭借自己的有勇有谋,死后封侯,保全家平安。

  当你真的有自己的能力,在老大的某个业务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能保持自己的本性,做事方正有原则。反而可以不进入老大的小圈子还能受到老大的敬佩。

  猫有猫道,狗有狗道,想好了自己的身份。

  无论是否选择进入小圈子,承担每个选择的后果。

  每个福分的背后,都标好了价格。

  别让你的生活,毁在了“不耐烦”上

  人可以没有理想,但不可以不做这两件事

  越来越火的“斜杠青年”,我为什么劝你不要当?

  马华兴,资深生涯咨询师、培训师,全球职业规划师。

  曾在某电信运营商工作十余年,任研究总监,后于互联网创业。

  现在新精英生涯担任生涯咨询师。

  《南都周刊》职场栏目专栏作者,《心理月刊》职场栏目特约专家。

  拥有丰富的生涯规划咨询经验和培训经验。咨询个案数百例,培训学员数千人。

  曾出版畅销书《老马的职业“鬼”话》,为职业规划领域最好玩的畅销书之一。

  成长困惑、职业瓶颈、人际关系、自我提升.....

  “黑天鹅图书”为每一个渴求上进的你,

  准备了1000篇优质文章。

  1、关注公众号“黑天鹅图书”,在菜单栏内回复“1000”

  ↙↙点击可购买《思维破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