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近巨匠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於右任書法精品50件。走近巨匠 | “中國只有這麼一個徐悲鴻,還嫌多嗎。

走近巨匠 | 謁杭州沙孟海舊居

西湖山色空濛,柳絲拂金。沿湖濱北去,尋覓沙孟海先生杭州舊居。

到了西湖邊龍游路附近,終於見有一院落,藏在小街北首樓羣間。臨街院門外青磚牆腳下有一石碑,上鐫紅色楷書:“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沙孟海故居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日公佈杭州市人民政府立"。我們寧波的大書法家原來曾棲居於此,真是喜出望外。

走近巨匠 | 謁杭州沙孟海舊居

沙孟海

沙孟海故居是一座中西結合式的花園別墅。稱爲“若榴花屋"。進院門便是一個小花園。左首假山旁、紅楓間有一沙先生青銅坐像。先生坐在藤椅上,着中山裝,左手復於右手背,右手扶一手杖。眼鏡後面透出和藹、深邃的目光。

正面便是一座二層青磚小洋樓,坡頂,赭紅木框玻璃窗。爲舊居主體建築,門楣上掛有匾額一塊,灰底藍字,上有隸書“沙孟海舊居九二老翁錢君匋書"。

進得門去,一樓正中一甬道。一室有油畫:畫中先生在紅色印拓背景之前側坐微笑。房內置有竹書架,竹躺椅,舊紅絨毯。又一室靠牆是一深褐色木衣櫃,左窗邊有書桌、檯燈、筆筒。再一室左窗邊亦有一書桌、小座鐘、筆架。牆角一瘦高之多抽屜文件櫃。最後一間有長沙發,臉盆架、木飯桌,是先生之臥室了。燈光照着曲折之立屏,映照着先生各時期書法作品和各種年表、照片等。靜悄悄的室間,沙先生如猶在小憩。

這裏解放後曾爲大雜院,總建築面積601平方米。先後有潘天壽、陳訓慈居住,1952年後爲沙孟海住所,他一直住到1991年才遷居到新居慶豐村去,在此居住了近40年。滿園藝術氣息氤氳,至今似能聽到書法大師孜孜求進的杖履聲。

1900年,沙孟海先生出生於寧波市鄞縣翔鳳鄉沙村(今屬塘溪村),早年師承寧波名士馮君木,學詩和古文辭。後來又與前輩學者朱彊村、況惠風、章太炎、馬一浮往還。

書法上溯漢魏碑版、晉唐名跡,並對鍾繇、索靖、二王多有涉獵;又於歐陽詢、李邕、顏真卿、黃道周諸名家風格頗有闡發。轉益多師,化古融今,形成了氣勢磅礴而雄強的沙體書風,爲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豐碑。

解放後,沙孟海到杭州,歷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長和中國美院終身教授等職。1992年10月10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3歲。

讓人引以爲豪的首先當然是他的書法。35歲以前,他以精嚴細整的中小楷書馳譽書壇;20世紀五十年代,他則以榜書(即“匾額")聞名於世,筆者看到他的橫幅“翰墨千秋"確實氣勢磅礴;20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的書法日趨狂放隨意,筆墨荒率而氣韻沛然,留給人們印象最深。

筆者看他的草書蘇東坡詩軸《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筆走龍蛇,揮灑淋漓。20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他的書風趨於爐火純青的境界,平穩寧靜,內斂精警。他抱定“抵老不作繭"的宗旨,銳意創新,在書法史上豎起一個豐碑。他不肯作繭自縛的進取,和齊白石的“衰年變法"一樣令人欽佩。

同樣出色的還有篆刻。他青年時代有幸得到了吳昌碩、趙叔孺的教導,對圓朱文印及列國璽有着多年的潛心研究,成就高致絕倫。後又廣泛涉獵陳秋堂、趙之謙、吳讓之的治印風格,深得其理。吳昌碩高度評價他的印作,說他的印作饒有書卷清氣。

走近巨匠 | 謁杭州沙孟海舊居

1992年3月23日沙孟海與臺灣著名書法家李普同合影於沙老寓所

沙孟海的著述頗豐,有《轉註說》、《南宋官窯修內司窯址問題》、《印學史》、《沙孟海論書叢稿》等十多種。在學術研究上,他前期論析書史和印學,中期涉及語言學、文字學、訓詁學等諸多領域,後期在當代書印界有着廣泛的影響。

出得院來,衣衫盡染翰墨香。沙孟海不僅曾居於西子湖濱,卻始終是居於中國文化愛好者的心中。

走近巨匠 | 謁杭州沙孟海舊居走近巨匠 | 謁杭州沙孟海舊居

《百年巨匠》書法篇開機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走近巨匠 | 謁杭州沙孟海舊居

央視新聞頻道對《百年巨匠》書法篇開機儀式的報道

文章來源 / 都市快報

圖片來源 / 網絡

監製 / 淵默、大白

編輯 / 小西

走近巨匠 | 謁杭州沙孟海舊居

紀念“五四”,想起魯迅…… | 閻晶明

百歲老人宋平爲《百年巨匠》題字

臺北故宮舉辦張大千120週年紀念大展,堪稱豪華!

巨匠軼事 | 關山月:憶當年,我與傅抱石聯袂《江山如此多嬌》

走近巨匠丨“話劇皇帝”金山拜師“上海皇帝”杜月笙

巨匠文選 | 魯迅:倘若只看書,人便容易變成書廚

巨匠軼事 | 啓功:人生沒那麼複雜,就是找樂子啊

魯迅之子周海嬰用鏡頭定格的歷史瞬間

林鄭月娥接受《百年巨匠——饒宗頤》專訪

走近巨匠丨傅抱石的四次寫生足跡

走近巨匠丨楊廷寶:能書擅畫的建築大師

己亥迎春 | 張大千、齊白石……畫過的《歲朝清供圖》

己亥話豬 | 徐悲鴻畫墨豬,濃淡刻畫,趣味十足

蔣兆和:願將對萬物真實的情感訴之於畫作

走近巨匠 | 傅瑞麟改名“抱石”,意喻一輩子追隨石濤

走近巨匠 | “中國只有這麼一個徐悲鴻,還嫌多嗎?”

走近巨匠 | 潘天壽曾經如此評價石魯

視頻 | 林鄭月娥在《百年巨匠——饒宗頤》開機儀式上的致辭

李小琳:欽佩於饒宗頤先生對中國文化的敬意和深情

走近巨匠 | 茅盾謙稱“字殊拙劣”,書法成就受尊崇

走近巨匠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於右任書法精品50件

開國大典,哪些巨匠登上天安門城樓?

《百年巨匠》配音孫悅斌朗誦|余光中:中秋

走近巨匠 | 黃胄:筆走龍蛇點畫出心

走近巨匠 | 沈尹默:書法曾“俗在其骨”,何以成爲一代大家?

巨匠軼事 | 老舍:對白石翁爲人與繪畫,我最佩服

巨匠軼事丨1966年8月24日,老舍最後一次出門,再沒回來

關於我們

走近巨匠 | 謁杭州沙孟海舊居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銀谷藝術館等聯合攝製的《百年巨匠》,是我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人文、科技領域大師巨匠的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第一季分爲美術篇、書法篇、京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共110集。《百年巨匠》第二季由建築篇拉開帷幕。

《百年巨匠》已在中央電視臺(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光陰、博覽欄目)、重慶衛視、浙江衛視、黑龍江衛視、山東衛視、河南衛視、甘肅衛視、新疆衛視、青海衛視、寧夏衛視、西藏衛視、廣東衛視、廣西衛視、北京紀實高清頻道、上海紀實頻道等國內80餘家省級衛視、地方電視臺,以及馬來西亞電視臺等海外電視臺播出,受到廣泛好評。《百年巨匠》已獲8項紀錄片獎項。

《百年巨匠》連續兩年立項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組織實施的“紀錄中國”傳播工程,被列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8年紀錄片重點項目,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並獲得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市文化創新發展資金資助。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列爲高雅藝術進校園教材。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國共產黨員網”將《百年巨匠》美術篇紀錄片、書籍作爲視頻教材和知識講座內容。2017年,《百年巨匠》影像製品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向全國老年人推薦的優秀出版物。2018年,《百年巨匠》系列叢書(10卷)被評爲2017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優秀圖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