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时,于右任被蒋介石派人挟持到了台湾,继续担任“监察院院长”等高职。他几次提出辞职,但蒋介石需要于右任为他装点门面,所以拒绝了。

上世纪50年代的台湾,经济凋敝。当时的“行政院长”俞鸿钧却为少数国民党上层官员加薪,民众对此意见很大。有人上书“监察院”,揭露俞鸿钧生活奢侈。“监察院”的“委员”们,纷纷向俞鸿钧提出质询,并多次约他来“监察院”回答质询,他都置之不理。“监察院”派人到 “中央银行”和“行政院”查账,又被拒之门外。俞鸿钧的所作所为,激起了于右任的愤慨。1957年12月,于右任亲自主持会议,通过了对俞鸿钧的弹劾,并将弹劾内容向新闻界公布,搞得俞鸿钧很狼狈。

事情闹到了蒋介石那里,蒋很不高兴。1958年1月16日,蒋介石召集会议,大发脾气,认为“监察委员”们瞎胡闹。从那以后,于右任寄情于诗词书法,对“监察院”的事很少过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于右任越来越想念故乡与亲人,后来慢慢病倒了。1964年9月的一天,他的老部下,原台湾“监察院”秘书长、后任“考试院副院长”的杨亮功,到台北荣民总医院看望他,问:“您老有什么事吩咐我?”

于右任很想说话,但由于病重和喉咙发炎而无法讲出,只好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他先伸出—个指头,接着又伸出三个指头。杨亮功不解其意,只好猜测地问道:“院长,您是不是不放心三公子于中令?”于右任摇摇头。杨亮功又猜了一次,也不准确。最后,他只好说:“院长,等您身体好一些后,我再来问您,好吗? ”

1964年11月10日晚,于右任病故,终年86岁。于右任去世后,杨亮功向资深报人陆铿提起此事。陆铿反复考虑后,提出一种解法,认为于右任的“一个指头”是指祖国统一,“三个指头”代表三原县。合在一起就表示:将来中国统一了,请将他的灵柩运回大陆,归葬于陕西三原县故里。这一解释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