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黑色T恤掩飾不了阿鵬圓潤的身材。

“不是因爲做喫的才變胖,是從小到大都沒瘦過,可能因爲我喜歡喫吧。”阿鵬憨厚地笑道,推了推往下滑的眼鏡。

從16歲走出象牙塔,阿鵬就在追求美味的道路上一去不返。直到3年前離開香港,他已經是年收入30萬港幣、頗受老闆器重的主廚。

帶着母親的不捨和滿腔憧憬,那年3月,他從香港飛回到了家鄉泉州。一切從零開始。

三人行必有我師

從出生到4歲,阿鵬是在南安豐州的老家度過的。後來,他隨父母移居香港。泉州留給懵懂的他,沒有太多的印象,只記得左鄰右舍和藹的長輩們,看見他這個小胖娃時,總忍不住逗幾下。可阿鵬總分不清他們的稱謂,是叔叔嬸嬸,還是伯伯嬤嬤。

剛滿16週歲,阿鵬便開始到餐廳打工。從學徒開始,每天洗菜、刷盤子、切菜、備貨,稍不留神,師傅就會甩來幾句難聽的粗話。一天要忙碌12個小時。在後廚流的汗,也沒能讓他瘦下來。

在越南餐廳做到第五年的時候,阿鵬已經是個遊刃有餘的老手了。阿鵬說,餐廳附近住着不少港星,很多都曾來光顧過,喫過他做的菜。一次,影星梁家輝掉的手機,被阿鵬撿到了。梁家輝來找回手機時,和阿鵬說,喜歡他做的越南粉。

勤奮的阿鵬很快受到老闆的賞識,他又去集團下的港式餐廳、日本餐廳,歷練了5年。

2015年,27歲的他,萌生了回泉州的想法。

“我想創業,想回泉州。”他的心裏,還住着從前那個小胖娃。

偏愛慢節奏 想紮根泉州創業

這個決定,媽媽是不贊同的,老闆是不捨的。

那時,阿鵬已是主廚,年收入近30萬港幣。臨走前,老闆把他的一句玩笑話當真,真送了他一臺兩萬塊錢的筆記本電腦。老闆說,只要你想回來,隨時歡迎。

辭職後,阿鵬開始籌備創業。起初,他想把他心裏的港味帶回泉州。他去逛香港博物館,瞭解香港上世紀末的裝飾;他走遍大街小巷,尋找最喜歡的味道,和積累下的廚師朋友們交流,定下一些基礎配方……阿鵬從前最欽佩他的師傅,師傅在外嘗美味,美味在他舌尖流連一番,流轉到他手裏,就能複製出一樣的味道。“等於你把全世界的美味都拽在手裏了。”如今,他也幾乎有一樣的功力。

半年後,他拉着合夥的小夥伴,飛回了泉州。

在鯉城區租下店面後,他又把自己關在店裏,將籌備的配方根據本地的食材進行調整。港味餐廳經營了一段時間,阿鵬考慮到人流量有限,想做新的嘗試。

白天,他的店鋪照常營業;晚上10點到下半夜,他和兩個店員,推着小推車,在承天寺門口做越南河粉夜宵。

小推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往。精力有限,阿鵬思索之下,關閉了港餐,重新支起店面,做平價的越南河粉。

“我很喜歡泉州的節奏,大家能慢下來享受生活、欣賞街景,與身邊的人相處。”阿鵬現在一年只能回一趟香港,他說,未來,他應該會紮根泉州創業和生活。

海都記者 陳瑩鈺

編輯 李梓召

在這裏

點一下,給小編加個迷你小雞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