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篇文章將針對我們在攝影中常用到的濾鏡進行講解,主要包括:UV鏡,偏振鏡(PL\CPL)、增距鏡、近攝鏡、中灰濾鏡(漸變鏡)、白平衡濾鏡等濾鏡的作用與使用方法。白平衡濾鏡和UV鏡一樣,廠家根據鏡頭卡口尺寸進行生產定製,所以在購買時需要按自己鏡頭的卡口尺寸去買就好。

下午給在線下給學員講攝影器材的時候,一個同學問到了這個關於濾鏡的問題,中間花了30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大家講解和交流了關於常用濾鏡的作用與使用方法。結果發現很多小夥伴都不是很瞭解這些東西。小編認爲這些濾鏡只是協助你進行創意創作的一種工具,不可過度依賴和使用。

本篇文章將針對我們在攝影中常用到的濾鏡進行講解,主要包括:UV鏡,偏振鏡(PL\CPL)、增距鏡、近攝鏡、中灰濾鏡(漸變鏡)、白平衡濾鏡等濾鏡的作用與使用方法。

這裏先給大家交流白平衡濾鏡的使用吧,主要是很多小夥伴可能都沒有聽過或見過。

根據在專欄裏講的白平衡的作用與使用技巧,大家應該都知道了白平衡是相機中一個很重要的參數,一旦設置的不對就會出現照片偏色而造成拍攝工作的失敗。儘管相機本身的白平衡計算也越來越準,但是在複雜的環境中還是需要人工去協助操作。如果不是很有經驗的攝影師,可能在遇到複雜的環境時就會無法下手並顯得力不從心,所以在這個時候使用白平衡濾鏡就可以幫助你準確輕鬆的修正白平衡,並讓你得到色彩還原高度準確的照片。

白平衡濾鏡和UV鏡一樣,廠家根據鏡頭卡口尺寸進行生產定製,所以在購買時需要按自己鏡頭的卡口尺寸去買就好。你可以按所有鏡頭中最大尺寸的卡口購買,這樣你所有的鏡頭可以使用一個濾鏡。會節省不少錢。

白平衡濾鏡的使用方法:

1、安裝方法就問問購買商家吧,因爲部分白平衡濾鏡的安裝方法還真有些小區別。

2、重點說使用方法,安裝好後,相機對準主光源或主體,就是拍攝對象中最亮的光源位置或最靠近的目標的光源。

3、如何設置曝光和調焦模式:曝光可以是A/AV、S/TV、P、M,由於一些相機的原因,如果出現了自動對焦不能進入白平衡模式,那就改爲手動調焦,然後對焦到無限遠;進行拍照。

4、在相機的菜單裏找到自動白平衡,將剛纔拍攝的那張照片作爲定義標準就搞定了。這種濾鏡在國外一些商業攝影機構中運用的比較多。主要就是爲了追求更準確的白平衡參數,高度還原照片的真實色彩。

2、UV鏡

UV鏡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是很多隻是把它當作了保護鏡頭不被磕碰和防塵的玻璃鏡片。並未真正的發揮出他的價值和作用。UV鏡的英文:Ultra Violet,標準的叫紫外線濾光鏡。它的主要作用不光是保護鏡頭,同時也能過濾紫外線,有助於提高清晰度和色彩效果,我們買相機鏡頭的時候,商家好像都會送一塊,如果質量還不錯就裝在鏡頭上吧,不用取下來。不過有些商家送的那種真心只是一張高清玻璃片。就可能就起不到過濾紫外線的作用。

在有些場景時也要記得摘掉UV鏡,因爲一些質量問題,在逆光拍攝或夜景時會產生炫光和光斑燈影的問題。這個是小編髮現的。最早玩攝影的時候,商家送了一塊,去拍了一次夜景,然後不管怎麼調都發現照片有一處細節上很奇怪,結果摘下UV鏡後沒這個問題了。後來判斷是這個鏡片的問題。

3、偏振鏡(PL、CPL\LPL)

也有人叫這個叫偏光鏡,簡稱PL鏡,它利用偏振光的特性把非鑫屬物體水面或天空樹葉等被反射光進行過濾消除;偏振鏡不會改變色溫和色調,只是消除了被攝物體的部分反光光線,這樣看起來使用色彩更加鮮豔。偏振鏡分爲圓偏光鏡(CPL)和線性偏光鏡(LPL)兩種,但是近幾年好像都喜歡使用CPL作爲偏振鏡。各種品牌這裏不多解說,免得被有些噴子說是打廣告的。

偏振鏡的作用都有哪些呢?

1、我們常用的一種環境就是有效減弱天空中光線的強度,增加藍天的飽和度,看起來讓天更藍,雲更白,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藍天和白雲之間的反差;更加突出整個天空和雲的細節。

2、可以有效改善非金屬物體表面亮斑部分的成像清晰度、質感和色彩飽和度。如果你想追求拍攝時的飽和度效果,不如帶上一塊這樣的鏡片。有些質量並且價錢昂貴的偏振鏡可以適當降低甚至完全消除被攝物體中的亮斑,從而避免被攝物體的細節損失、可以有效保留基層次與色彩。所以這也是爲什麼很多商業大師一定會花幾千塊去買一塊這樣的鏡片的原因。

3、它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可以相對減少1~2檔的曝光量,因此在有些場景中可以當作ND2減光鏡使用。

4、偏振鏡的使用技巧,只要你去購買,商家都會送一套相對的使用教程。這裏不多講,很容易操作。

ND鏡(中灰濾鏡)

上面提到過ND2,ND鏡,也有人叫它叫中灰密度鏡,它是一塊灰純透明的光學鏡片,有環璃的與有樹脂材料的。這類鏡片主要作用是就是減少進入相機鏡頭的光線。從而相對降低曝光量,同時不會影響最終成像色彩,也不會影響相機的自動曝光系統。

根據減光量的能力強弱,ND鏡是分檔級的,如我們常見的ND2\ND4\ND8,分別延長1當、2檔、3檔的快門速度,有些廠家生產時非常靈活可以使用戶多片疊加組合使用。

這裏舉一個例子吧,比如我們正常拍攝時使用光圈爲F14\快門爲1/60秒,然後在安裝ND2後,光圈不變的話,如果要達到相機的曝光量,這時快門速度就要調慢之1/30秒。

這就是爲什麼很多風光大師在一些主題創作時會一定要用ND鏡的原因;

一般適合的場景有霧狀流水,路面人物虛化流動,或消除城市人流,看上去只拍到了一座空城,夜景車流光軌跡等。

另外還有一種ND鏡叫漸變鏡,簡稱GND,這種鏡片大家也應該見過,就是那種一半無色透明,一半漸變阻光,並且根據這幾年的攝影發展,各種色彩漸變鏡也很多,可以多達幾十路色彩組合。

增距鏡

從字面意思的理解大家就知道了,這種濾鏡根其他濾鏡不一樣,不是單純的鏡頭,而是一種電子附件,配合鏡頭使用。是一種可以把焦距延長至相應倍數的鏡頭附屬裝置。增距鏡一邊是卡口,與鏡頭卡一樣,可以靈活的連接鏡頭;另一邊是與相機連接的卡環,這樣就可以把鏡頭和相機有效的結合在一起。然後拉長在機身與鏡頭之間的距離。

增距鏡有不同的倍率標準,連接鏡頭與相機之後也會給相機擴張於不同的焦距範圍。比如一支2倍的增距鏡可以將50mm的鏡頭變成100mm的中焦鏡頭。所以購買的時候請根據自己需求的倍率來進行購買。不過這裏需要提示的是通常增距鏡好像只能用於50mm以上的鏡頭。

增距鏡雖然增加了焦距,但是也是有弊端的,首先就是犧牲了光圈,光圈直接變小了,F2.8光圈用了2倍增距鏡以後,最大光圈就變成F5.6;這個影響是很直接的。同時也會影響照片的成像質量,畢鏡又多了一些鏡片,大家都知道理論上相機鏡頭的鏡片越多成像質量就越受影響。因爲相對的兼容性可能會造成對焦變得不太靈敏,所以很多時候需要調換成手動對焦,但是增距鏡倍率小的比如1.4倍的,影響就相對小一些。最後就是影響拍攝過程的發揮,因爲焦距變長,然後光圈也變小,許多時候需要使用三腳架才能保持防抖和穩定。

有了增距鏡肯定也有近攝鏡,標準的大廠商生產的近攝鏡一般會有Close-up的標註;這種濾鏡主要運用在微距照片的創作上,原理就是利用凸透鏡原量將焦距縮短,將被攝物體放大,從而獲取更好的成像放大比例。

其實還有一種叫柔光鏡,它的作用可以製造出一種又柔和又清晰的效果。這個跟對焦不準而發生抖動造成的柔和不清是完全不同的。其作用就是在圖像本身清晰的基礎上,加上一層稍微模糊的虛幻效果,像是加了一層保護霜的效果一樣,可以使拍攝的人像皮膚的毛孔、皺紋更細膩更豐潤。但不建議在光線暗的環境下使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焦距越長柔光效果越差,同時部分相機用了柔光鏡後,自動對焦會失效,所以需要你改爲手動對焦模式。

好了,關於濾鏡的內容就已經說完了。

下面給大家一個溫馨提示,很多圓型的濾鏡是根據鏡頭的卡口進行設計的,比如50mm是49mm濾鏡,77mm、82mm,所以購買時一定要先看清楚自己鏡頭卡口的直徑。這個不會看的小夥伴可以看看下圖這個標誌,所有的鏡頭基本都有這個標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