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6日太原市双塔寺街(南沙河—东岗路)改造工程开工,至今已经一月有余。一个多月来,300多名工人、近百辆各种大型机械加班加点,为早日实现通车而日夜忙碌。连日来,记者用镜头记录建设者的艰辛与风采,记录这项工程的宏大与精细。

图为工人焊接钢筋笼。

此次双塔寺街改造,主要是在南沙河至东岗路以东架设高架桥。按照规划,该高架桥总长854米,桥头两端各有80米长的引道,预计11月30日完工通车。

奋战承台:承台是接近地表的一个宽10米、长20米、高2.5米的钢筋混凝土平台,其下方连接着4—6根桩基,上方连接着高架桥墩柱,墩柱上则为桥体。每个承台需用到10余吨钢筋和150立方米左右的混凝土。

地下通道:为方便省人民医院南北区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来往交流,省人民医院门前专门设置了地下通道。地下通道采取明开挖的方式修建,因其开挖较深,此处涉及到众多管线的改建。

管道改建:此次双塔寺街改造,将新建雨水管道2409米,包括主管道和各种支管道,其中最大直径1200毫米,最小直径300毫米。同时新建污水管道668米,最大直径800毫米,最小直径500毫米。

旋挖深钻:旋挖钻是用来挖掘桩孔的设备,承载桥梁地下支撑桩的桩孔主要靠它挖掘。旋挖钻可以在4小时左右挖掘直径1.2米、深度达60米左右的一个桩孔,出土量在70立方米左右。看似只有20米高的设备,它的挖掘臂中心还有两层可伸缩的挖掘臂,伸出的挖掘臂可带动挖掘刀头下挖到60米。挖掘的桩孔注入钢筋混凝土后形成高架桥的地下桩基。

高架桥采用钢构梁桥体,总重8000吨左右,现桥体已同时在太原、长治等地开始焊接,工厂将桥体焊接成3米宽、15米至17米长的模块后,运到工地吊装到桥墩上拼接成宽17米的桥体。建成后桥上为双向4车道,桥下采用机(动车)非(机动车)共板双向4车道加双向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靠道路外围独立成形。高架桥最高处位于省人民医院门前,桥面距地面为8.8米,同时在地面以下还将修建5米宽、3米高的地下通道。

路面开挖:此次改造路段,原有路面全部开挖,建成后形成桥上桥下各双向四车道的道路,其中桥下路面还包含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改造后的双塔寺街桥下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共板,人行通道独立成形。原本占压红线的个别建筑,因占压面积较小有可能不拆迁,独立成形的人行道遇到此处适当回缩。

精准定位:为保障施工精度,施工中用的最多的是全站仪。这个仪器集水准仪和经纬仪于一体,地基的水平、桩孔的开挖位置、承台的高度、墩柱的方位及高度都可通过它精确定位。

文明施工:施工中,有一个团队的主要职责,是对施工路面及周边环境进行及时清扫维护,对沿途洒落浮土进行清理,对离开工地车辆携带的泥土进行清洗,保障工地秩序井然及周边环境整洁。

工人辛劳:双塔寺街改造工程中,共用到各类工人300余人,其中大部分为河南籍务工人员,少部分为湖南籍务工人员,另有个别山西籍务工人员。

高架桥通车后,可有效缓解双塔寺街与并州路交叉路口、东岗路交叉路口及省人民医院门前的机动车通行压力,同时方便省人民医院南北区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流动交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