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個人就是被譽爲“中國實業之父” 和“中國商父”、創造了 11 項“中國第一”的盛宣懷,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堂、第一所高等師範學堂南洋公學。開始,日本人對張作霖辦大學根本不拿正眼瞧,可實地參觀之後,日本學者新島淳良不得不驚歎:東北大學教育水準“高於日本在滿洲開辦的高校”。

“中國人的心中有兩個賊,第一個是僞善,第二個賊就是守舊。” 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在中國人印象中窩窩囊囊的光緒皇帝,

而且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這句話竟然是他在北京大學(原京師大學堂) “開學第一課”演講時說的。

光緒皇帝說:“朕爲什麼堅持要開辦這個京師大學堂,就是希望在座諸君,能夠破除我們心中之賊,以國家強盛爲己任,不驕狂,不自卑, 正視現實,發憤圖強。”

創辦大學的那些先生們——百年大學背後的牛人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詔》宣佈變法,建立京師大學堂即是變法的項目之一。1898 年 7 月 3 日,光緒帝正式批准設立京師大學堂,由孫家鼐主持在北京創立,還特地聘請了美國傳教士丁韙良任西學總教習。1912 年,翻譯《天演論》的嚴復被任命爲京師大學堂總監督,5 月,京師大學堂更名爲北京大學,嚴復成爲北京大學的首任校長。

看上去北大後來的光榮傳統與當年光緒欽批興辦京師大學堂沒啥關係,但回頭讀讀光緒“開學第一課”的演講,就會覺得這其中是有一定淵源的。

有人創辦大學下手比皇帝還快。這個人就是被譽爲“中國實業之父” 和“中國商父”、創造了 11 項“中國第一”的盛宣懷,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堂、第一所高等師範學堂南洋公學。

創辦大學的那些先生們——百年大學背後的牛人


1895 年 10 月 2 日,盛宣懷稟奏光緒皇帝設立新式學堂。光緒帝御筆欽準,天津北洋西學學堂就此成立,後更名爲北洋大學,此爲天津大學的前身,被譽爲“東方康奈爾”。1896 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 是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臺灣交通大學的前身。

作爲在官場、商場春風得意,位於“富豪榜”前列的盛宣懷很有錢, 但他認爲,辦廠辦公司,搞工商業現代化並不難,難在人的現代化。因此, 在他的整個辦學理念中,“經世致用”是最重要的關鍵詞。他爲天津大學定下的校訓爲“實事求是”,延續至今。

除了盛宣懷,還有個熱衷辦大學的省部級要員,他嫉惡如仇,上任廣東總督後,據說有 1000 多名官員被他查辦回家賣紅薯。這個剛走馬上任就颳起反腐風暴的官員就是岑春煊。

這樣一位剛正不阿的官員,對教育事業情有獨鍾。1901 年 4 月,岑春煊調任山西巡撫。1902 年 5 月 8 日,他一手創辦的山西大學正式成立。

岑春煊後來調任四川總督,成爲繼鹿傳霖之後四川大學的創辦人之一。他在任地方大員期間,親自創辦或與他人一起創辦的西式學堂有十餘所之多。在當時國內各省官員中,堪稱“辦學之王”。

1911 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趕到武漢的黃興、宋教仁在戰事緊張的時候,就開始着手創辦江漢大學,並於第二年順利建成,學校經費由國民黨黨部及各省分部提供。大局沒定,革命黨人就積極在首義之城創辦大學,足見他們認識到並重視現代教育的巨大作用。他們一直主張:“革命之前須有教育,革命之後須有教育。”

創辦大學的那些先生們——百年大學背後的牛人


1915 年 2 月,張作霖上書大總統袁世凱,專門指出奉天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此後,張作霖欣然採納學界人士建議,創辦東北大學。他說, 不管用多少錢,寧可少養 5 萬陸軍,也要辦東北大學。1923 年 4 月 26 日, 東北大學正式成立。

張作霖創辦東北大學有“三最”,第一“最”便是投入最可觀。到1925 年東大新校舍建成,其規模之大,功能齊全,在國內首屈一指。

北京大學當時的常年經費是 90 萬銀元,南開大學 40 萬,清華大學雖有庚子賠款補貼也只有 120 萬。

而奉天省財政向東北大學的投資巨大,經費每年 160 萬,人均爲奉大洋 800 元。東大一出手給教授開的月薪就是 360 元。而此時北大、清華教授月薪 300 元,南開 240 元,後期章士釗等人竟高達 800 元。張作霖還爲教授們建別墅,教授回家探親,往返路費報銷。教育一般都是有投入必然有產出,因此東北大學的成效最惹眼。據東大 1928 年的統計, 教職人員中留學歸來的有 77 人,其中 11 個博士、37 個碩士、29 個學士。

東大畢業又出國,後來海歸的留學生很多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

開始,日本人對張作霖辦大學根本不拿正眼瞧,可實地參觀之後,日本學者新島淳良不得不驚歎:東北大學教育水準“高於日本在滿洲開辦的高校”!

中國大學界一直有“教授治校”的理念,而這一理念和口號卻源起於至今聲名狼藉的曹錕。1921 年,直係軍閥首領、中華民國第五任大總統曹錕在保定創辦河北大學,自任董事長。曹錕常說,自己是一賣布的老粗,辦大學就得靠教授。話粗理不粗,直到今天,“教授治校”都是科學務實的教育理念。

曹錕說到做到,每逢發工資,他都讓人把大洋用紅紙包好,用托盤託着,恭恭敬敬地送給教授。

統治雲南長達 13 年之久唐繼堯,於 1922 年捐款 10 萬元建成雲南大學,當時稱東陸大學,是以他“東大陸主人”的別名創辦的中國西南第一所大學。

唐繼堯將自己的三妹唐蕙賡嫁給了東陸大學的第一任校長董澤。這個董澤,1920 年從美國取得雙碩士學位回到雲南後,深得唐繼堯的賞識。東陸大學後來發展爲海內外聞名的高等學府。

1926 年 6 月 30 日,被民間傳爲“狗肉將軍”的奉系軍閥張宗昌下令在濟南重建山東大學。1928 年 4 月,張宗昌親自擔任校長。多次深感自己這輩子在讀書上虧欠了的張宗昌對自己的子女學習要求格外嚴格,所以他的後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較高。

1929 年 8 月 2 日,國民革命軍 21 軍軍長、四川省省長劉湘對當地教育發展也作出重大貢獻,在他決定創辦重慶大學之初,當時經費極其緊張, 劉湘決定成渝兩地民衆每殺一頭豬,繳納一毛錢的“豬肉捐”,作爲重慶大學的辦學資金。這樣,重大就在沙坪壩誕生了。此外,劉湘還創辦了成都大學。

百年大學背後的歷史名流還有一大批,比如孫中山一手創辦了中山大學,陳炯明創辦了第一所航空學校。張伯苓、嚴範孫共同創辦了南開大學,馮玉祥創辦了河南大學,陳嘉庚創辦了廈門大學,于右任創辦了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張鳳翽創辦了西北大學,馬君武創辦了廣西大學, 陳寶琛創辦了福建師大等等。

這其中不乏在歷史上頗有爭議的軍閥,他們上馬拿槍作戰,下馬辦學治教。儘管他們出身經歷、地位權勢、學識成就各不相同,但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共同夢想——強國教育夢。他們以國家強盛爲己任,並努力踐行,不畏艱難、殫精竭慮、甚至傾其所有地付諸行動,這些先生們爲中國近代史的星空中貢獻了最璀璨的星羣。

“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北洋時期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進入“成人禮”的時期。在一大批仁人志士的推動下,高等教育已初具規模,民主自由、多元開放的新思想洶湧而至,爲近現代中國民主理念提供了生機勃勃的展示平臺,對那個時候的中國人以及後人全新價值觀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引領和培育作用。

當然,這一切——都得益於那樣一個自由多元、活力奔湧的時代, 那樣一個百廢俱興、務實求真的時代,

那樣一個社會精英騎馬打仗、辦廠興業,縱橫捭闔還想着爲國家、爲民族、爲生民有更大作爲的時代……

這些也許就是“創辦大學的那些先生們”帶給當代人的啓示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