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两人共同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屠呦呦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获奖之后,无论什么场合她一再强调,“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

屠呦呦为什么伟大?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

浸渍千年,渡劫众生,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呦呦,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是的,就在昨日,屠呦呦的名字又上了热搜。

关于屠呦呦,在2015年那个振奋人心的夜晚之后,国人大多知道了这个很有些生疏生涩的名字,然而,除此之外,关于她,不是吗?我们知道的并不多。

但实在,我们应该知道她,知道这样的中国人更多一些。

01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她家是儒商世家,外公姚庆三是著名经济学家,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对祖国的金融事业贡献良多。

屠呦呦是这个家里唯一的女儿,父亲翻《诗经·小雅》时看到:“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便为她取名:呦呦。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名字的来处竟然冥冥中写下了她命运的密码,没有人想到,多年之后,她在浩繁入烟海的书籍中发现了这样一句: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由此发现了攻战人类恶疾的密码。

屠呦呦16岁时患上了肺结核,整整经过2年多的治疗,屠呦呦才得以痊愈。

患病的折磨和苦痛让学医的种子在柔弱少女心中开始萌芽,1951年,屠呦

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并且选择了当时还极其冷门的生药专业!

那时,也绝没有人能想到,在这条路上,她会获得那样的高度,她的名字会给祖国都带来诸般荣耀。

早在2011年,屠呦呦就荣获美国拉斯克奖,这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

在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65年来它首次授予了中国科学家。

在颁奖中,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说:世界疟疾感染者能够免于病痛,获得重生,离不开屠呦呦对于国家使命的忠诚与崇高情怀。

2015年10月5日,如你我所知的,诺贝尔医学奖揭晓,“屠呦呦”的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这是多少年来多少中国人的渴望,其意义我不用赘言。

屠呦呦为什么伟大?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两名最高奖获奖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两人共同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自2000年至2015年,我国先后有25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包括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叶笃正、吴孟超、吴征镒、闵恩泽、谢家麟等。

其中,2004年度与2015年度,最高科技奖空缺。

而屠呦呦成为获得我国最高级别科技奖项的首位女性。

今年一月份,英国BBC发了的“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总计入围28位候选人,在“科学家篇”名单中只有四人:

分别是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以及艾伦·图灵,是的,还有屠呦呦。

她还是科学家领域中唯一在世的候选人。

BBC这样形容屠呦呦:

“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

“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

“其成就跨越东西”。

然而,这些荣誉固然耀眼,其实也并不能让我们真正知道“屠呦呦”这个名字,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究竟是什么。

03

在屠呦呦依旧简单素朴的家里,有一个她视若珍宝的东西:一个烂了一边的地球模型。

这是诺贝尔奖组委会送给她的小礼物,烂了的部分代表着消灭疟疾的地方,烂的地方越多,意味着消灭的疟疾越多。

每次拿起这个特别的模型,屠呦呦的眼睛里都会闪着别样的光芒。

疟疾,这两个字我们并不陌生,中国人俗称打摆子,学术解释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然而有些东西是我们熟悉并不熟知的,更可怕的是这些称呼背后的东西。

你知道吗?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大约40%的人口受疟疾威胁,每年有3.5亿-5亿人感染疟疾,110万人因疟疾死亡,自古以来,死于疟疾的人数远远超过死于战争的人数。

还有,疟疾高发地带多是那些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贫寒之地,饱受疟疾折磨的人,多是免疫差的孕妇、儿童或艾滋病人、老人。

屠呦呦为什么伟大?

相传清圣祖康熙就曾不幸中招,在御医们束手无措的时候,西洋传教士拿出一种名叫金鸡纳霜的药片,康熙服用后,龙体终得痊愈。

金鸡纳霜主要成分就是后来被用来广泛治疗疟疾的奎宁。但到了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已经对常用的抗疟药形成了抗药性,治愈率已经从95%以上迅速降至20%。

为寻找新的抗原药物,全世界的科学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仅美国就耗资4.5亿美元,筛选了21.4万个化合物,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直到今日,它仍和艾滋病、癌症一起,被被世卫组织列为世界三大致死疾病之一!

那么,青蒿素的问世意味着什么呢?也同样是一组另人惊叹的数字。

自2004年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列为疟疾的首选药物之后,全球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了38%,全球48个国家,包括11个非洲国家,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了50%以上。

由于青蒿素抗疟药从开始就没有确定专利权,所以它没有成为天价药,而是免费向所有患者提供,截至目前,青蒿素联合疗法治愈的疟疾病患已达数十亿例,他们多是饱受疟疾之苦的贫民百姓,尤其是死亡率最高的儿童的生命!

屠呦呦为什么伟大?

非洲人民称这颗蓝色小药片为“来自遥远东方的神药”,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委员会成员汉斯.福斯贝格则说:

她的发现对于人类的影响无法估量。

是的,不可估量

根据临床试验,屠呦呦团队提交的双氢青蒿素片剂不仅对治疗疟疾有效,对系统性和盘状红斑狼疮的有效率分别达到80%和90%。

红斑狼疮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一直是女性健康的可怕杀手。

目前,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负责单位开展临床试验,若试验顺利,预计新双氢青蒿素片剂或最快于2026年前后获批上市。

如果这项研究成功了,那意味着每年数百万人的生命又将得到拯救。

在BBC拍摄的短片中,主持人在列举了青蒿素所拯救生命的数据后,不无感慨地表示: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屠呦呦为什么伟大?

不,她的伟大绝不限于此,在她身上,还有比这一切沉甸甸的荣誉更重的,或者说,更可贵的东西。

04

早在200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推荐屠呦呦参评第三届唐氏中医药发展奖。屠呦呦得悉后,直接给时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打电话:

我这么大岁数了推荐我干嘛,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

2015年12月,诺贝尔奖颁发之前,领导们想专程为屠呦呦举行一次隆重的送行仪式,结果屠呦呦悄悄办理了登机手续,85岁的她从北京首都机场飞往了2万多公里之外的斯德哥尔摩。

2016年1月,为奖励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杰出成就,有关部门举行了“永久性小行星命名”活动。

获此殊荣的是五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屠呦呦、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

结果,唯独屠呦呦请假未能前往。

屠呦呦为什么伟大?

一直以来,虽然越来越多的国人都熟知了她的名字,但更多得了解她,走近她都是非常困难的事。

2015年10月的那个举国振奋的夜晚,许多记者们第一时间来到屠呦呦家的门口。但等待他们的无一不是无功而返。

此后,又有一拨拨记者带着景仰和疑问试图走近她,但大多都被婉言谢绝。

网上曾流传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杨澜采访屠呦呦的对话,杨澜为此不得不在微博上特意澄清,在末尾还特意说:请大家帮我促成对屠老师的采访吧。

迄今为止,杨澜的心愿未了,迄今为止,我们能找到的屠呦呦的访谈,仅有2015年的《焦点访谈》。

其中,她只是这样说:

“这是中国人发明的新药,对抗疟是有效的。”

“不值得多提,就这点儿事,到现在都几十年了……”

屠呦呦为什么伟大?

在她心里,有比一切荣誉和赞美分量更重的事。

她常常对领导说:

“赶紧停下来吧,我不太愿意搞这种场合上的事,你们让我去做科研、谈项目,我可以,你们让我去讲这些场合上的话,我不会讲。”

她更经常说的另一句话是:“咱们加紧青蒿素的研究工作吧”。

作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尽管她已将近90岁高龄,尽管她的身体不是太好,她还是坚持到单位与年轻人交流。

获得诺贝尔大奖之后,屠呦呦还将大部分奖金捐献给了母校北京大学和工作一生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通过设立屠呦呦创新基金,重点扶持更多的青年科学家。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莫过于此。

05

屠呦呦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获奖之后,无论什么场合她一再强调,“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

她说: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

这是她的胸怀,亦是她的诚实。

在上世纪的越南战场上,激烈厮杀的美越双方,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让人闻之色变的疟疾。

1967年至1970年间,仅仅美军就因疟疾减员高达80万人,是战斗伤亡的4到5倍。

所以,能否战胜疟疾,成了决定这场战争成败的关键!胡志明亲自到中国向毛泽东提出支援抗疟药物和方法的请求。

1967年,毛主席亲自下达指示,成立“523研究组”,研发抗疟新药。“523研究组”召集了全国六十多个科研机构,500多名科学家,十多年的时间,加上中途轮换的,总计达到2000多人。

那时的屠呦呦 38岁,只是一个助理研究员,她临危受命, 成为“抗疟中草药研究组”组长。

屠呦呦为什么伟大?

姑且不说一字一句640万字的药方集,一次次的试验排查,一次次的失败。

在那个特殊年代,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和她的同行们面临着许多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屠呦呦为什么伟大?

由于青蒿素在青蒿里面的含量不是很高,只有千分之几,就需要一个很大体积的容器,但当时药厂的条件根本没有,他们就买了社会上家家用的大缸一点点去提取。

条件差不仅影响到实验,还严重危害到他们的健康。

一般重要提取用水煎或者酒精提,但是这些方法对青蒿都无效。在很多次的失败之后,他们改用乙醚

而乙醚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研究组成员姜延良后来回忆说:“当时实验室和走道里,都弥漫着刺鼻的乙醚味道。”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很多科研人员除了头昏脑涨,也出现鼻子流血、皮肤过敏等症状。

为了能尽快验证青蒿素,在人体的药性和副作用,1972年,屠呦呦等三名科研人员一起住进了北京东直门医院,他们,成为了试药的小白鼠。

屠呦呦为什么伟大?

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健康的代价,还有用一切成就都难以弥补的亲情的代价。

当时,她咬牙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到了托儿所全托班,小女儿则一直在宁波老家由老人照顾。

由于长时间的骨肉分离,以至于“大女儿接回来的时候都不愿叫爸妈”,小女儿的脑海中已经没有“母亲”的记忆。

屠呦呦为什么伟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是,在她心里,有比个人情感更大更重的东西,她说:

“(国家)交给任务,当时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把国家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

她说:“生活上有矛盾的时候,我们是坚决让路的,事业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

就像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张伯礼所说,“青蒿素的问世,屠老师的发现是1,后面科学家往后添了很多‘0’。”

而她的这些话,也不是她一个人的答案,而是他们那一代人共同的信念和选择。

因为他们,是饱尝了祖国贫弱的苦痛,目睹了这个民族重新站起历艰辛的人们,因为他们心里有同一个梦想:

一个更好,赢得世界尊重的中国,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的中国。

那是,一个漫长的,艰难与荣耀并存的梦。

那个梦如此热切,如此执念,让他们百般艰辛仍荣辱不计,让只能做出如上必然的无悔的选择。

所以,屠呦呦值得铭记。

而每一位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名字的人,每一位披荆斩棘,上下求索的力行者,每一位甚至可能永远都不会成功的拓路者们,也都值得我们的敬仰和铭记。

06

屠呦呦在获得诺贝尔奖时,三次说,研究还要继续。

这个时年八十五岁的老人从未食言,因为她深知其间叵测。

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以来,青蒿素衍生物一直作为最有效、无并发症的疟疾联合用药。

然而,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疟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在2020年前疟疾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40%”的阶段性目标将难以实现。”

究其原因,除对疟疾防治经费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预措施覆盖不足等因素外,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是当前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

所以,昨天的新闻之所以一早各个媒体纷纷发出贺声,是因为,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完成了这项挑战。

这个89岁的老人还不休、不屈在路上。

不是吗?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烈盈眶,总有一种力量。

让真正的中国学人的精神、风骨,历经万千劫波,身处功利喧嚣,仍弦歌不辍。

那是屠呦呦们的荣耀,亦是这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源泉。

✒️

作者:樊晓敏

编辑:九桑

图片:网络

屠呦呦为什么伟大?

写在最后

7月13——14,在黄山西递

在青山绿水间,在璀璨星空下

有一场音乐的乌托邦

2019西递音乐节“山谷里的夏天”

扫码即可抢购预售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