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東西的原理其實都很簡單,比如航天火箭、航空噴氣發動機、核武器等,原理都很簡單,但是爲什麼並非所有國家都掌握相關技術呢?

但是圓珠筆尖雖小,相機鏡頭雖然只是一些玻璃片,依然不是哪個國家都能做好。英雄鋼筆、上海牌手錶爲什麼曾經不輸洋貨?計劃經濟下的不惜工本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市場經濟就需要考慮成本,不僅要考慮原材料成本,加工設備、人員成本等都需要考慮在內。

一瓶汽水爲了恢復經典品牌,結果是售價翻了幾十倍,而一瓶可口可樂的價格卻沒有什麼太大變化。這就是成本控制起到的作用,降低品質不是唯一的成本控制方法,但絕對是造出垃圾貨的最佳途徑。

先不說奔馳這種經常需要大幅度更新發動機技術的車廠,沃爾沃計劃以四缸發動機取代以前的所有發動機,而沃爾沃曾經使用過福特/馬自達的發動機,恐怕研發新發動機的巨大成本沃爾沃這樣規模的車廠都是扛不住的。超過20年曆史的汽車品牌,如果自己研發發動機,至少也更新了三代以上,而自主品牌中又有幾家更新了三代的發動機技術呢?

從技術儲備上講,自主品牌也是有着很大劣勢的,奔馳汽車是以發動機繁多且複雜著稱的,但是在Smart這樣的分支品牌中,奔馳依然不是自己去研發發動機,上一代Smart fortwo、A級和B級等車型,發動機完全來自於三菱。

而從四缸到十二缸,自然吸氣、渦輪增壓到柴油發動機,奔馳在產的發動機已經多如繁星,研發這些發動機時自然耗去了驚人的成本,而陸續更新這些發動機,勢必耗去更爲巨大的成本。

什麼纔算一款好的發動機?省油、環保、動力強、噪音低還是耐用,這幾點之間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而設計缺陷引發的過熱、質量上的瑕疵,機油消耗量過大(燒機油),甚至機油增多這些問題都是無法完全避免的。採用比較原始的砂模鑄造工藝的法拉利發動機,殘次品率都並不低,大概是10%。

而機械部分還只是一方面,軟件部分的積累不足纔是困擾中國自己的汽車發動機發展的最大瓶頸。實際動力輸出偏低,油耗偏高,主要還是軟件部分所致。

特別是面對一項特殊任務時,就顯得更加捉襟見肘了,那就是使用低標號汽油的能力,面對93號、92號甚至乙醇汽油時,自主品牌的發動機管控系統顯然無法很好的控制油耗。

因爲抑制爆震就需要更多的噴油,而如何精確的控制噴油量,以最小的噴油量來抑制爆震,就需要功能強大的發動機管控系統才能實現了。簡單的說,就像電腦的顯卡一樣,想要流暢運行復雜的影音軟件,比如大型3D遊戲、專業視頻剪輯軟件等,就必須有性能足夠的顯卡纔行。

落實到發動機上,性能不夠強大的軟件,帶來的結果就是動力耗損和油耗升高,因爲存在着不精確的供油和不精確的點火時間控制。合資品牌的發動機軟件部分,相對就要好一些,但是同樣存在着類似的問題,只是相對好一些而已。

像長城汽車的發動機管控系統硬件部分已經由德國博世提供,這不是受制於人嗎?難道不能自己研發嗎?答案是肯定的,確實不能自己研發。早期的自主品牌大多使用德爾福或聯合電子提供的此係統,大大限制住了發動機技術的發展,因爲當時都是集成化設計,管控系統的運算能力很有限,處理爆震的能力很差,結果就是油耗高、動力差。

改用博世的當然會好很多,但是不要說長城汽車了,奔馳、寶馬、奧迪、大衆、PSA、沃爾沃等歐系品牌汽車的發動機管控系統大多是由博世提供的。而德國博世、德國西門子、日本電裝、美國德爾福、意大利馬瑞利就是汽車電控系統的主要幾大大廠,這有些像自動變速箱的幾個大廠。

像法拉利的中樞神經系統就是意大利馬瑞利提供的,包括法拉利的賽車也都是馬瑞利提供的此種系統。奧迪、保時捷的賽車則是博世提供電控系統。

所以說不是中國自主品牌受制於人,大部分汽車發動機實際表現怎麼樣,還要看這些大廠提供的硬件,而軟件部分就要靠車廠自己來處理了。德國博世可以說就是汽車發動機管控技術發展歷史上的一個又一個里程碑,博世在二戰期間就已經開始在奔馳賽車上使用機械燃油噴射系統了,這是保證動力和更低油耗的法寶,也是奔馳銀箭賽車威力強大的保障。

而單點電噴、多點電噴直到現在的缸內直噴,博世都可以說是標準的制定者,著名的K-Jetronic、L-Jetronic、KE-Jetronic、LE-Jetronic、LH-Jetronic再到後來的ME-Motronic和最新的Motronic MED,從機械燃油噴射一直髮展到最先進的缸內直噴和混合燃油噴射。

除了博世,其他幾家也具備極強的實力,在賽車領域同樣需要這些電控大廠的支持。

什麼都要自己搞不是不行,但需要看到的是自己創造的風險,就像波音和空客都不能造商飛噴氣發動機一樣,由大廠代爲研發、製造恰恰很好的分擔了風險,這和自動變速箱由大廠代工是一個道理。奔馳、本田是個例外,但是大部分車廠都選擇的是大廠代工的自動變速箱。自主品牌要想造好汽車發動機,確實還需要走一段很長的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