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在哪裏?問梅雨

梅雨時節,來杯梅子酒。圖/視覺中國

佳麗東南地,登臨罨畫中。

竹雲籠曉渚,梅雨澹煙空。

——楊慎《送人之吳楚》

每年五六月份,江南便會迎來一年一度的梅雨季節。

在我國,只有江南地區纔有梅雨季節,連綿的細雨給這個地區貢獻了年降水量的30%-40%。然而,提起梅雨,江南人卻又愛又恨。

江南在哪裏?問梅雨

梅雨的形成:冷暖對峙,江南遭殃?

梅雨的形成很有趣,簡單來說,可以把江南看作一個兩支軍隊打仗的戰場。當威武的副熱帶高壓夏天向北方移動時,來自南方的溼潤溫暖空氣和來自北方的乾燥寒冷空氣在江南地區相遇,產生一條東、西範圍很長,但南、北範圍很窄的戰場,也就是雨帶。

江南在哪裏?問梅雨

梅雨形成。製圖/Paprika

這條雨帶可以持續穩定地降雨,降水量達到一定程度,就稱爲“入梅”。而只要冷、暖空氣的其中一方勝利,那麼梅雨季節就會結束,稱爲“出梅”。從入梅到出梅的這段時間,就是江南地區的梅雨季節了。

江南在哪裏,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對氣象學家來說,有梅雨的地方,就是江南。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總第557期中,氣象學者林之光認爲“淮河以南,南嶺以北,大約東經110度以東的大陸地區,以及臺灣省的最北端”可以看作“氣象學大江南”。這一地區面積廣大,氣候上卻有相同的特徵,其中之一就是梅雨。

江南在哪裏?問梅雨

梅雨時的西湖。圖/視覺中國

梅雨季節,連綿的細雨可以連續不斷地下一個月。爲啥梅雨的時間這麼長?

一方面,副熱帶高壓實在是太懶了,它一到某個地方就總是會待夠一段時間再走。另一方面,在江南地區相遇的這兩股冷暖空氣比較勢均力敵,即使暖空氣來勢洶洶,但冷空氣卻依然“千足之蟲死而不僵”,偶爾還會有一小波一小波的援軍。

因此,它們常常需要打上幾周才能決出勝負。所以,一般梅雨季節的持續時間大概是在20-25天左右。

江南在哪裏?問梅雨

入梅後的蘇州。圖/視覺中國

這個時候,如果南方有較強的颱風路過,它們可以推動懶惰的副熱帶高壓直接跳到華北地區,終結漫長的梅雨季節。但如果颱風力量比較小,反而會把它們帶來的海洋水汽屁顛屁顛地送過來,進一步增加梅雨的降水。

就這樣,在冷暖空氣對峙下,梅雨便在江南淅淅瀝瀝地下起來。

江南在哪裏?問梅雨

梅雨,想說愛你不容易

梅雨,塑造了一個婉約的江南。而真正生活在江南的人,對梅雨的心情卻極爲複雜。

沒有梅雨,哪來如此詩詞?

提到梅雨,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會是詩人賀鑄那句溫柔纏綿的“試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梅雨雨絲極細,加之連綿不斷,如煙如霧,如墜夢中。唐代鄭谷的詩句“蕪湖春盪漾,梅雨晝溟濛”寫出了梅雨的朦朧感。元代白樸也在名作《梧桐雨》中用“細絲絲”來描寫梅雨。

江南在哪裏?問梅雨

梅雨裏的揚州瘦西湖。圖/視覺中國

由梅雨的這一特點,古人多借此來表達綿綿不盡的情思和離別的哀愁。趙長卿在《浣溪沙》一詞中描述心頭喚起的種種新恨舊愁,最後竟“淚和梅雨兩潸潸”起來。

提到梅雨,便不能不提江南。其實早在唐宋,已經有將江南與梅雨同寫的詩詞了。

宋王琪曾有“江南雨,風送滿長川,碧瓦煙昏沈柳岸,紅綃香潤入梅天,飄灑正瀟然”的詞,寫出了梅雨時節美麗瀟灑的景色。王質也寫道:“江南煙雨梅子肥,稻針刺水青離離”,一個“肥”字,不知道勾起了多少人的口水。

江南在哪裏?問梅雨

梅雨的梅是青梅還是楊梅?圖爲楊梅。圖/視覺中國

到了清代,隨着江南經濟、文化的繁榮,梅雨江南已經成爲一個相對固定的意象,並形成了江南獨特的美學。如清初毛奇齡在詩中寫“槐堂初入暑風清,梅雨江南一望平”,已經將江南與梅雨連用了。

無論是離愁別緒,亦或是美景詩意,煙雨江南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書寫中,成爲一種獨特的文化。

江浙滬曬不幹棉被

短則幾周,多則一月有餘的梅雨,一旦下起來,便讓人看不到晴天。無論在哪裏,都像沉浸在水裏。洗了的衣服幹不了,沒洗的衣服倒是溼得很快。

有一些網民調侃“北上廣不相信眼淚,江浙滬曬不幹棉被”。知乎上也有很多人問,如何度過江南梅雨季,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多備衣物。

江南在哪裏?問梅雨

梅雨季節回家的人們。圖/視覺中國

溼乎乎的環境中,東西容易發黴。明詩人謝肇淛曾說:“江南每歲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黴腐。”梅雨時節,桌子上的水果、沒幹的衣服、漏雨的牆角都有可能成爲黴菌的地盤。

除了東西容易發黴,梅雨季節,天氣也又悶又熱。唐代詩人元稹就曾經因梅雨給劉禹錫寫文抱怨。明代王廷相在江南時,也不適應當地氣候,寫了一首詩,名《苦熱》,直呼“南京六月梅雨積,溫溼蒸炎悶殺人”。

喫喫喝喝的“一百種”方法

梅雨悶熱的天氣影響人的食慾和心情,不過,也正是在梅雨中,有了喫喫喝喝的許多方法。

古時候,人們喜歡在梅雨時接水煮茶。陸延贊《續茶經》中就對梅雨的味道口感極爲讚賞:“煮茗須甘泉,次梅水,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如今的江南地區,也常常有“梅水烹茶茶味美”的諺語。

梅雨季節也是一些蔬果、河鮮上市的季節。若說梅雨喫什麼,一定不能少的便是泥螺。泥螺味道鮮美,無論是泡黃酒還是醃着喫,都別有風味。河鮮有時候會因爲雨水接連不斷而降價,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回家大快朵頤。

江南在哪裏?問梅雨

梅子酒。圖/視覺中國

倘若遇到賣梅子的,既可以買回家當水果喫,又能在家裏泡酒、泡茶喝,約上三兩好友,想來一定非常舒服自在。

非正常不時出沒

“正常梅”已經常常讓各地區發暴雨藍色預警了,遇到非正常“梅”,人們就更頭大了。

如果該下梅雨的季節沒有下梅雨,就是出現了“空梅”,空梅時的江南會提前進入盛夏,炎熱乾旱。土地也會因爲沒有在梅雨季節獲得足夠充分的水分而造成農作物減產。就像古人所說“梅不雨,無米炊”。

而如果遇到了“暴力梅”,下的雨又多、時間又長,則會造成洪澇災害,農作物會爛根,人們可以坐在屋裏看“海”。

江南在哪裏?問梅雨

梅雨使長江水位不斷上漲。圖/視覺中國

對江南人來說,苦笑抱怨也好、喜愛也好,回憶起梅雨,大概總會有些獨屬於自己的回憶。或許是小時候,去院落裏拾落在地上的梅子喫;或許是假期時,與親人一起不出門窩在家裏說笑;又或許是長大後,喫着鮮美的泥螺,與友人邊喝自釀的梅子酒邊閒談。

一邊吐槽梅雨季節的溼潤悶熱,一邊卻又泡在江南梅雨中不願遠走。這大概就是江南人對梅雨的複雜愛恨?

- END -

編輯丨西成

封圖 |視覺中國

參考圖書及相關資料

《中國國家地理》總第557期

《話說梅雨》

《梅雨與農事》

《論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梅雨意象》

《論梅雨的氣候特徵_社會影響和文化意義》

點擊下方圖片,跟隨圖書君去別處轉轉

關注中國國家地理BOOK

圖書君會用最專業的攝影作品

最用心地文字

把最奇妙的地理展給你看

掃一下,契約生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