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贵州生态日”。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2018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55个地表水水质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6.4%,9个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7.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

6月18日

“贵州生态日”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

贵州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而选择“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的绿色发展新路

让“高颜值”与“高质量”齐头并进

多年来

贵州用坚持和努力

绘就了一张绿色答卷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黔西南州兴义万峰林。陈剑平 摄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2017年

贵州将每年6月18日设立为“贵州生态日”

而今年的“6·18”正是贵州省第三个“生态日”

“贵州生态日”,每年都设有不同主题,并围绕主题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2017年,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共享绿色红利”为主题,开展10项系列活动。“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从这一年肇始,总河长——省委书记带头,省、市、县、乡、村五级千余位河长共同巡河。

2018年,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为主题,1200名生态环保志愿者集中宣誓,“进社区、进广场、进村寨、进校园、进企业”宣传,参与“巡河、巡山、巡城”。

2019年,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重点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42个问题、长江经济带曝光17个突出问题,以及1号、2号总河长令下达后“清四乱”清理整顿等情况,由省领导带队开展全面督查。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六盘水盘州市乌蒙大草原。冯全江 摄


当你看尽外边五彩斑斓的世界

当你阅尽人间最美的繁华

那么就来贵州吧

仲夏六月

万物丰茂

山峦滴翠

气候宜人

正是体验贵州生态环境好时节

贵州用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给你一点“颜色”看看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贵州:石山披“绿装”

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岩溶出露面积占贵州总面积的61.92%,也是中国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

近年来,贵州石漠化面积持续减少,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据中国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石漠化土地面积3705.15万亩,比2012年中国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减少55.37万公顷,减少比例达18.31%。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资料图:贵州普定石漠化片区变身“桃花岛”。 瞿宏伦 摄

这一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林草植被恢复是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高达67.75%。植树造林是遏制石漠化最主要、最根本的措施。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资料图:贵州普定石漠化片区变身“桃花岛”。 瞿宏伦 摄

贵州紧紧围绕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的目标,全省年均完成营造林面积42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一个以上百分点,2018年达到57%,从面上保障了贵州石漠化治理持续推进。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赤水丹霞佛光岩。翁永学 摄


同时,保住生态存量,持续强化森林资源保护。贵州全面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深入推进“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严格查处各类涉林案件,严肃问责领导干部的生态损害责任,重拳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了“爱护森林,毁林必惩”的社会氛围,有力保护了森林资源。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资料图:贵州普定石漠化片区变身“桃花岛”。 瞿宏伦 摄


2018年贵州森林覆盖率达到57%,作为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的贵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对构建中国“两江流域”上游绿色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贵州通过大力实施十大林业扶贫工程,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实现了两不误、双促进。

贵州普定石漠化治理:粉红桃花开在石头上。来源:中国新闻网


通过国土绿化与退耕还林扶贫工程,五年来,贵州各项林业工程项目重点在贫困石漠化地区实施,全省共实施工程造林2896万亩,累计财政投资达405亿元,其中近80%的工程投资转化成项目区群众的劳务收入,实现了国土绿化投资拉动项目区群众增收。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黔西南州兴义万峰湖。张德厚 摄

蓝天碧水塑“颜值”


初夏,贵州省思南县白鹭湖,昔日湖中的网箱养鱼不见踪迹,绿树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上千只白鹭时而悠闲地停留在树梢,时而在湖边觅食。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乌江。瞿宏伦 摄


令人赏心悦目的夏日景象背后,凝聚着贵州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不懈努力。

自2016年8月以来,思南县政府先后累计拿出60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将乌江流域思南县境内73万多平方米的网箱养鱼全部拆除,涉及7个乡镇405户渔民。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贵州思南的生态茶园。瞿宏伦 摄


《2018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8年乌江干流的四个考核断面的水质年度均值达到Ⅲ类,乌江干流水质首次实现总体达标。

清除白鹭湖网箱养鱼,扶持渔民生态致富,仅是贵州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本。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红枫湖。 冷桂玉 摄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2018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55个地表水水质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6.4%,9个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7.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天河潭。吴东俊 摄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贵州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

2007年

贵州在中国率先建立两级环保法庭

2009年

贵州在西部地区率先实行河长制

2014年

贵州颁布实施中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

2015年

贵州出台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贵州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意见》

《执行最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2016年

贵州在中国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

贵州“6·18”生态日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毕节威宁草海,是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唐福德 摄

今天是“贵州省生态日”的第三个年头

在新时代背景下

贵州

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石山披“绿装” 蓝天碧水塑“颜值”

贵州生态日

为贵州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绿打call


来源:综合中国新闻网、文明贵州、贵州日报

相关文章